实践、视角、影响—朱自清文学史写作研究

实践、视角、影响—朱自清文学史写作研究

论文摘要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长期以来,朱自清作为散文家、诗人的文学形象建构已经完成,而作为古典文学研究家的形象建构,不够完整。这种不够完整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学者们往往重视朱自清的古典文学研究成就,将朱自清当作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而对其之于中国新文学研究的贡献关注不够;另一方面,重视朱自清的关于古典文学的具体研究,而对朱自清的文学史写作和文学史观念研究较少。从而导致朱自清的文学形象整体性不足,几乎缺失了文学史家的形象。实际上,朱自清不仅有文学史写作,而且有文学史观念,并对后代的中国文学史写作(尤其是中国新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在前人的基础上,以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诗言志辨》、《雅俗共赏》等作为基本文献,参照朱自清文学研究论著、论文,梳理朱自清的文学史写作,彰显朱自清的文学史观念,结合现代中国文学史写作,阐释朱自清文学史研究的学术意义,建构朱自清作为文学史家的基本形象,以期恢复朱自清文学形象的完整性。国人自传文学史,始于林传甲和黄人的《中国文学史》,由于没有建立起具有现代性的文学史观,这两部文学史多参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实际上将文学史理解为文献集成。近、现代之交,随着进化论观念的传入和现代性文学史观念的确立,中国学者逐步建立起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学史观,并开始了文学史写作实践。朱自清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开始中国文学史写作和文学史研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清晰可辨的文学史观,包含三个基本的视角:进化论视角,即以进化论为基本观念观照中国文学史整体进程;人道主义视角,即以近代西方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尺度估价中国文学价值;雅俗文学视角,即以大众文学、国民文学为重要目标评析中国文学代表作。朱自清的文学史写作实践,既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也包括中国新文学史写作。关于中国古典文学史写作,朱自清的特色在于中国文学专题史的梳理与辨析,《诗言志辨》集中考辨了中国文学核心观念“诗言志”的历史流变及其文学表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学专题史;《雅俗共赏》着力探讨从中唐到现代中国文学流变中“雅”与“俗”的历史辩证,建立起“雅俗共赏”的文学标准与尺度;《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更是对刚刚诞生不久的中国新文学进行归纳整理,上继胡适的《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下开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期间许多分析和结论,至今仍然熠熠闪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中,具有里程碑的开拓性意义。作为文学史家的朱自清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仅造就了王瑶、乐黛云、严家炎、孙玉石等一批卓有成就的文学史家,而且,对于中国文学史写作体例、叙述话语和文本分析等,都具有不容置疑的启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史(尤其是中国新文学史)写作的进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学界对朱自清的研究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三、本文的框架
  • 1 从古典到现代:朱自清文学史写作
  • 1.1 诗言志辨—古代文学史写作
  • 1.1.1 朱自清的“诗言志”
  • 1.1.2 《诗言志辨》文学史意义
  • 1.2 新文学史构建—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
  • 1.2.1 历史审美模型
  • 1.2.2 尊重历史客观事实
  • 1.2.3 《纲要》的地位
  • 2 融人性与雅俗:朱自清文学史视角
  • 2.1 朱自清进化论视角
  • 2.1.1 文学进化论
  • 2.1.2 朱自清进化论视角
  • 2.1.3 朱自清与胡适进化观的不同
  • 2.2 朱自清人道主义视角
  • 2.2.1 人道主义资源
  • 2.2.2 朱自清人道主义的文学史视角
  • 2.2.3 朱自清与周作人人道主义观的不同
  • 2.3 朱自清雅俗文学视角
  • 2.3.1 俗文学的再发现
  • 2.3.2 朱自清的雅俗文学视角
  • 3 估贡献与意义:朱自清文学史写作的影响
  • 3.1 朱自清的贡献
  • 3.2 朱自清文学史观的意义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朱自清作品集目录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文学史写作”研究的新“范式”——评温潘亚等著《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J]. 学术评论 2020(01)
    • [2].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呈现与思考——评《百年中国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J]. 学术评论 2020(01)
    • [3].当代性与媒介融合时代的文学史写作[J]. 江淮论坛 2020(03)
    • [4].试根据韦勒克的文学史观反思文学史写作的虚构性[J]. 才智 2015(31)
    • [5].视阈拓展与实践局限——论海外汉学对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影响[J]. 中文学术前沿 2012(02)
    • [6].个体文学史写作的建构意义[J]. 文艺争鸣 2014(01)
    • [7].建构文学史写作的价值评判标准[J]. 名作欣赏 2011(11)
    • [8].关于当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的思考[J]. 广西社会科学 2011(10)
    • [9].重返八十年代文学史写作知识语境[J]. 华文文学 2019(04)
    • [10].何来文学史料——兼论对文学史写作的一种批评[J]. 文艺理论研究 2010(01)
    • [11].面向实践性教学的当代文学史写作[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2].喧嚣的文化语境与尴尬的文学史写作——由“70年代人”现象看当下文学研究问题[J]. 名作欣赏 2008(01)
    • [13].文学史写作中的动态机制——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4].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读图”趋势[J]. 上海文化 2017(04)
    • [15].文学史发生学[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02)
    • [16].美国文学史写作的审美回归[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7].再谈现代文学史写作的“边界”与“价值尺度”——由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所引发的研讨[J]. 学术月刊 2011(12)
    • [18].“文学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学评论 2008(02)
    • [19].例谈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异同[J]. 文学教育(下) 2013(02)
    • [20].文学史写作的四种制约[J]. 文艺争鸣 2010(03)
    • [21].文学史写作的空间维度——兼谈区域文学史写作的合法性[J]. 当代文坛 2010(04)
    • [22].美国学运动和美国文学史写作[J]. 外国语言文学 2009(01)
    • [23].“文学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4].文学史写作的反思与重构——论宇文所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
    • [25].“虚无”历史就是“虚无”价值[J]. 求是 2014(14)
    • [26].汉语新文学史写作体例摭谈[J]. 文艺争鸣 2012(02)
    • [27].批判与重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文学史写作视野下胡适命运及文学革命[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28].“何为文学史”与“文学史何为”的创造性思考与探索[J]. 南方文坛 2018(01)
    • [29].结构·批评·空间——论韦勒克文学史理论对中国文学史写作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2)
    • [30].浅论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J]. 改革与开放 2011(08)
    实践、视角、影响—朱自清文学史写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