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

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

论文摘要

预应力技术以其优异的性能在桥梁工程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弯曲孔道,预应力钢束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有两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张拉力的径向分量将钢束压向混凝土,需要正确分析接触区域的压力分布规律,以校核混凝土的局部应力;另一方面,接触压力引起较大的孔道摩阻力,需要准确计算钢束预应力损失及伸长量。目前,对于弯曲孔道钢束与混凝土的接触问题,国内外鲜有专项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其规律并未被充分认识,甚至还存在某些误解。本文在弹性接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结合比拟法思路的CT模型实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计算得到了弯曲孔道钢束与混凝土接触应力的分布规律,并深入探讨了弯曲孔道的预应力摩阻损失规律,对长弯预应力束及大吨位小半径U型预应力束的伸长量问题提出了解释。论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总结了弯曲孔道预应力钢束与孔壁混凝土接触问题的特点,提出将其简化为两个平面接触问题:对孔道横截面内的接触,提出了基于垫层假设的赫兹接触应力计算方法;对孔道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接触,采用弹性半空间线荷载理论证伪了法向压力均布假设,提出了可能的三种非均布假设并分别推导了压力分布函数。(2)设计并成功实施了对弯曲孔道接触的模拟实验,运用CT技术及ANSYS软件计算得到了所需的接触区应力值,分析讨论了转角、曲率半径、索拉力、摩擦等因素与法向应力分布的关系。通过应力数据的拟合,证实在孔道弯曲角度较小的情况下,法向接触压力接近余弦函数分布。基于以上成果,对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进行了局部应力分析。(3)分析指出了现行桥规的纯弯曲孔道预应力摩擦损失公式存在的缺陷,推导了三种非均匀分布与均匀分布下的摩擦力计算式,通过比较证明:规范对弯曲接触摩擦估计偏大;当孔道转角较小时,桥规预应力摩擦损失公式近似适用。基于现代固体摩擦的基础理论指出库仑摩擦定律有其适应范围,通过实桥弯曲孔道的沿程预应力试验分析,对曲线段预应力损失及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因孔道质量过低引起的阻力是引起孔道摩阻力的第三因素,建议规范予以单独考虑。(4)针对小半径U形预应力束实测伸长量超标的问题,分析提出了三种因素:钢绞线受力不均;孔壁径向位移;实际摩擦力小于理论计算值。结合实例计算了三种因素造成的额外伸长,对三种因素进行了影响程度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前言
  • 1.2 弯曲孔道钢束-混凝土接触压力和研究现状
  • 1.3 弯曲孔道钢束预应力损失和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弯曲孔道接触问题的理论探讨
  • 2.1 经典接触力学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1 参考坐标系
  • 2.1.2 弹性半空间线荷载理论
  • 2.1.3 弹性固体法向接触——赫兹理论
  • 2.2 弯曲孔道接触问题的特点
  • 2.3 孔道横截面的接触
  • 2.3.1 赫兹接触应力分析
  • 2.3.2 基于垫层假设的赫兹接触应力分析
  • 2.4 孔道中心线所在平面的接触
  • 2.4.1 无摩擦均布力假设下的弹性半空间分析
  • 2.4.2 无摩擦非均布力假设下的分布函数推导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CT技术的模型实验分析
  • 3.1 模型实验方法的选择
  • 3.2 运用CT技术的模型实验设计
  • 3.2.1 实验材料选取
  • 3.2.2 实验模型制作
  • 3.2.3 实验用CT设备的选择
  • 3.2.4 接触荷载的施加
  • 3.2.5 实验工况的设计
  • 3.3 影像界面分析
  • 3.3.1 CT层析影像
  • 3.3.2 模型界面对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弯曲孔道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4.1 前言
  • 4.2 对CT实验的ANSYS有限元分析
  • 4.2.1 模型的建立
  • 4.2.2 位移施加
  • 4.2.3 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处理
  • 4.3 接触应力分析
  • 4.3.1 转角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 4.3.2 索拉力与曲率半径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 4.3.3 摩擦对压力分布的影响
  • 4.3.4 第二类接触实验
  • 4.4 压力分布函数曲线拟合
  • 4.5 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的局部应力分析
  • 4.5.1 体外预应力在桥梁结构的应用
  • 4.5.2 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
  • 4.5.3 矮塔斜拉桥鞍座的有限元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长弯孔道预应力摩阻损失研究
  • 5.1 前言
  • 5.2 影响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第三部分因素
  • 5.2.1 规范对预应力孔道摩阻损失的规定
  • 5.2.2 孔道偏差系数的实质涵义
  • 5.2.3 被忽视的第三部分影响因素
  • 5.3 规范中弯曲孔道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计算方法的缺陷
  • 5.3.1 纯弯曲孔道预应力摩阻损失公式
  • 5.3.2 应用中存在的矛盾
  • 5.3.3 矛盾的原因分析
  • 5.4 压力分布对对预应力摩阻损失的影响分析
  • 5.4.1 公式计算
  • 5.4.2 数据分析
  • 5.5 摩擦系数对预应力摩阻损失的影响分析
  • 5.5.1 摩擦学相关理论
  • 5.5.2 实桥摩擦试验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斜拉桥索塔U型预应力束张拉伸长量研究
  • 6.1 前言
  • 6.2 钢绞线束的张拉过程分析
  • 6.2.1 钢绞线束的四种状态
  • 6.2.2 张拉过程的三个阶段
  • 6.3 张拉伸长量分析
  • 6.3.1 钢绞线受力不均引起的额外伸长
  • 6.3.2 孔壁径向位移引起的额外伸长
  • 6.3.3 实际摩擦力小于理论计算值引起的额外伸长
  • 6.4 影响程度及对策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工作的成果与创新点
  • 7.1.1 论文研究工作的成果
  • 7.1.2 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 7.2 论文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出版的专著
  • 相关论文文献

    • [1].预制装配式PC结构关键节点深化研究[J]. 门窗 2019(17)
    • [2].跨座式单轨连续刚构PC轨道梁线形调整技术[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3].选址问题综述及PC构件厂选址[J]. 工程管理学报 2019(05)
    • [4].2020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较上年同期下滑12.3%[J]. 智能制造 2020(05)
    • [5].康莱特注射液联合PC化疗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 [6].加工流动性对PC树脂性能的影响[J]. 山东化工 2020(15)
    • [7].PC构件生产线布料机的故障分析[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9(10)
    • [8].PC构件生产线堆垛机的设计与仿真分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9].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技术成就与展望[J]. 湖南交通科技 2016(04)
    • [10].PC连续刚构桥运营过程中承载力影响因素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02)
    • [11].单片机与PC机通信的设计与仿真[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12)
    • [12].PC机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J]. 电子测试 2017(04)
    • [13].地震预警信息接收PC客户端的设计及实现[J]. 华北地震科学 2017(02)
    • [14].预制装配式(PC)结构设计与案例分析[J]. 中外建筑 2017(04)
    • [15].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力学特性分析[J]. 山西建筑 2017(12)
    • [16].波形钢腹板PC梁施工期位移分析与控制[J]. 中外公路 2017(03)
    • [17].PC型单螺杆压缩机主要几何关系的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7(10)
    • [18].PC机与单片机的无线通信[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16)
    • [19].基于PC的电气自动化技术要素研究[J]. 科技传播 2015(21)
    • [20].PC自动化生产线养护工艺及养护系统研究[J]. 建筑机械化 2016(04)
    • [21].河北办公家具企业营销组合策略研究——以河北PC家具有限公司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05)
    • [22].基于PC上位机构建测试系统研究[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07)
    • [23].波形钢腹板PC桥结构设计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09)
    • [24].PC多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5(01)
    • [25].基于普通PC摄像头的手势识别系统[J]. 海峡科学 2014(12)
    • [26].基于PC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分析[J]. 电子制作 2015(08)
    • [27].聚合物混凝土(PC)的研究进展[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5(04)
    • [28].基于PC机与单片机分布式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J]. 信息系统工程 2015(11)
    • [29].用PC手法做移动电商,你会死得很惨![J].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7(01)
    • [30].人工智能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PC之王”如何定义AI未来[J]. 创新时代 2017(09)

    标签:;  ;  ;  ;  ;  

    PC弯曲孔道内接触应力、预应力摩阻损失及张拉伸长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