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在南宋理学的发展史上,以朱熹为首的“理”本体派和以陆九渊为首的“心”本体派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说来,“道问学”或“尊德性”作为区分朱陆学说的基本依据,成为两大学派各自思想的根本标志,从而对包括文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对朱熹一派的研究无论是在哲学的方面,还是在文学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于以陆九渊为首的象山学派的研究则更多地集中在其哲学方面,(且主要集中点是在陆九渊身上,对于陆九渊的门人“甬上四先生”,特别是“槐堂弟子”则很少问津。)至于文学上的研究,则是极少涉及的。无疑,这就为后学者留下了一块尚待开垦的土地。然而,要彻底地考察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的意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该派所有的文学思想都是与其心学思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这样说,要研究象山学派的文学思想就无法绕开其哲学思想,只有将其文学思想放在心学思想的大背景下,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公允的结论。本篇论文正是由此入手,通过详检象山学派的成员,即陆九渊及其门人“甬上四先生”和“槐堂弟子”的作品,对它们进行逐一的研究,从而梳理出该派的哲学思想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文学主张及其作品。 象山学派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为其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的。他们认为人人都与生俱来地具有仁义的本心,“此心之灵,于亲则孝,于兄则悌,于君则忠,于友则信,于乡则和,于民则爱,一以贯之,无所不通。”这个仁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象山学派概述
  • 第一节 象山学派的成员简介
  • 第二节 象山学派的学术思想概述
  • 第三节 象山学派的学术思想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
  • 第二章 陆九渊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 第一节 陆九渊的文学思想
  • 一、陆九渊理想中的“人”与“文”
  • 二、立心为本,作文为末
  • 三、崇实去浮,直抒胸襟
  • 四、陆九渊推崇黄庭坚的缘由
  • 第二节 陆九渊的作品
  • 一、“为国、为民、为道义”的政治情怀
  • 二、真情洋溢的记人抒情类作品
  • 三、精美的景物描绘
  • 第三章 甬上四先生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 第一节 杨简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 一、杨简的哲学思想
  • (一) 物我一体,起意而昏
  • (二) 直心而行,觉悟本心
  • 二、杨简的文学主张
  • (一) 从内容上看,文学作品应当抒写“无邪”之思
  • (二) 从表现上看,文学作品应以自然平易为标准
  • (三) 从风格上看,文学作品应当庄敬中正
  • 三、杨简的作品
  • (一) 表现深沉的忧国爱民之心
  • (二) 塑造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
  • (三) 寓理于景物之中
  • 第二节 袁燮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 一、袁燮的哲学思想
  • (一) 心是万善之源,强调自得之学
  • (二) 本心的归宿在于现实
  • 二、衰燮的文学主张
  • (一) 天籁自鸣、浑然天成的境界应以人的本心为内核
  • (二) “技之精者,与人心无不契合”
  • (三) 以进退自如的人生态度从事写作
  • 三、袁燮的作品
  • (一) 明确的政治态度,深刻的时政分析
  • (二) 叙议结合,理趣横生的作品
  • 第三节 舒璘与沈焕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 一、舒璘的哲学思想
  • (一) 存养良心,毋放毋逸
  • (二) 学问当见实地
  • 二、沈焕的哲学思想
  • (一) 务本趋实
  • (二) 师友切磋、知非改过
  • 三、舒璘的文学主张与作品
  • (一) 明乎本原,有德必有言
  • (二) 以笃实无欺为特征的作品
  • 四、沈焕的作品
  • 第四章 槐堂弟子的文学思想及其作品
  • 第一节 槐堂弟子概述
  • 第二节 包恢及其《敝帚稿略》的心学倾向考论
  • 一、立心为本,为学求源
  • 二、注重践履,反对支离之学
  • 三、家学偏陆,推尊象山
  • 第三节 包恢的文学主张及其作品
  • 一、包恢的文学主张
  • (一) 诗文皆由志出,作者以修身为要
  • (二) 天机自动、天籁自鸣乃诗之至
  • (三) 提倡真情实感,以自然感发为上
  • (四) 寻常容易须从奇崛艰辛而入
  • 二、包恢的作品
  • (一) 塑造了各类生动的人物形象
  • (二) 议论说理,收放自如
  • (三) 描绘优美的自然景物
  • 结论
  • 参考书目
  • 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戒子通录》得失论[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四库辑本《直斋书录解题》评述[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06)
    • [3].中国古代对火的性质的认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4].现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戒子通录》的四种错误类型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4)
    • [5].龙溪林弼年谱[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6].“阴”是“荫”的祖宗——兼论“林阴道”与“林荫道”的关系问题[J]. 文化学刊 2016(04)
    • [7].明代“重役”体制的形成——以白粮解运为例[J]. 社会科学 2012(06)
    • [8].南宋三诗人生年考[J]. 文学遗产 2009(05)
    • [9].龙文光宦蜀行迹考[J]. 广西地方志 2013(05)
    • [10].宋代水柜简论[J]. 兰台世界 2013(06)
    • [11].胡曾与《咏史诗》[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3)
    • [12].有关范蠡身后评论的评论[J]. 史学月刊 2011(10)
    • [13].《集韵》引《国语》例辨正[J]. 长江学术 2010(02)
    • [14].宋代吴淞江流域农田景观变化与诗学意象的转型[J]. 历史地理 2011(00)
    • [15].欧阳修诗经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6].《续茶经》校补新试——以“茶之源”为例[J]. 福建茶叶 2020(06)
    • [17].良史之忧:史学批评范畴的时代特征[J]. 天津社会科学 2014(02)
    • [18].《庄子》的生命精神与王世贞的人生及文学理念[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9].“缶”文化含义考论[J]. 民族艺术 2011(01)

    标签:;  ;  ;  ;  ;  ;  

    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