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以资源环境破坏严重,经济发展不可持续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做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长江上游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和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一地区的发展状况关系到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这一地区的人口承载力进行深入研究,为准确测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相应的发展思路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论文在对国内外人口承载力,尤其是区域人口承载力限制性因素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人口承载力模型”,并展开了对区域人口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定性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定量的模拟和预测了区域人口承载力及承载状况的动态时空演化,并对实例区域的评价预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演进过程综述分析。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现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价。2.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人口承载力模型。本文通过借鉴现有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在深刻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人口承载力模型。3.区域内绝对人口承载力模型的应用。将这一模型应用于长江上游地区,从而定量评估长江上游地区的绝对人口承载力。4.区域间相对人口承载力模型的应用。将该模型用于长江上游各省区、长江上游与下游、我国与国外若干地区之间,从而明确各区域基础条件上的差异和不同的功能定位。5.提出了提高长江上游地区人口承载力,促进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人口承载力由限制性资源承载力、限制性环境因子承载力和区域社会经济承载力构成,且由三者共同决定。2.随着人类认知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区域社会经济承载力在人口承载力中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决定区域人口承载力的重要方面。3.长江上游地区存在超载现象,且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到2020年这一地区将超载919.76万人,超载4.27%。本区域内除云南省人口承载力稍有富余外,重庆、四川、贵州均超载。4.长江上游与下游地区人口承载力呈现不同特点。上游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优于下游地区,而下游地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又大于上游地区,两者基础条件、功能定位存在差异。5.我国人口承载力水平在世界上较为落后,人地关系十分紧张,矛盾尤其突出。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有:1.文章尝试建立了包括绝对人口承载力和相对人口承载力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人口承载力模型。这一模型的建立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个参照系,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研究方法新。2.利用所建立的人口承载力模型测度了长江上游地区的人口承载力,得出长江上游地区存在超载现象,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长江上游与下游相对人口承载力存在不同特点;我国人口承载力落后等新的结论。这些发现对明确长江上游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结论新。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到时间和资料来源的限制,研究区域还缺乏更为广泛的代表性,在指标的选取上也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