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英山政治文学研究

新时期英山政治文学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以英山地域的文学现象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从多种向度,试图阐释英山新时期出现大批作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英山地域文本具有的特定内涵以及特色。首先,笔者从文学发生论的外部视域,分析了新时期英山地域涌现的三位代表作家熊召政、姜天民、刘醒龙的产生、成长与代表性作品的社会影响。从社会方面来看,关注时代政治制度变迁、地域文化传统对作家的影响,尤其强调以政治制度为基础的意识形态对作家的形塑;从个人方面来讲,具体地分析了英山地域作家的成长因素,如作家的童年及青年时期的生境,创作的动力机制与成长的文化馆模式。以英山文学概念囊括英山地域作家族群,以领军与追随关系描述作家熊召政与姜天民、刘醒龙等英山作家之间的关系,以追随执政党与国家具体政策的政治文本写作为英山地域作家文学成功的终南捷径。接着,笔者从文学价值论的内部角度,从文本的主题以及表现形式,文本的题材及其表达处理,深入、细致地对英山地域政治文本进行内涵分析。在清一色的政治文学主题方面,英山作家主要是以神话与寓言为表现形式;在历史与现实题材上,英山作家均有建树,尤以历史题材的把握见长。笔者将七个主要的母题类型与互文视为英山地域文本的题材处理特色。英山文学的价值是社会性的,作品被视为对社会现实及其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准确”再现,源自相信它与实际社会事物有真实的对应。在对上述内外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英山政治文学的总体特性:英山文学是政治推动下的文学传播,这是由文学传统与新时期政治文学制度制导的。英山文学是以名人认可,组稿、讨论会、获奖,大众媒体传播这三种类型来“制造”政治文学家的。英山地域的主要作家是被捡选的国家意识形态的代言人。本论文的结论是:中国新时期文学,作家背后有政治的无形之手,根据自己统治的需要,国家,通过这只无形之手以及有形的文学制度与体制化的媒体操作,主宰与垄断了文学的命运,以文学的形式进行政治传播。作家成为政治文学家,成为集团政治的代言人。执政党借助文学这个“世俗魔法”来实现社会整合与控制。由此看来,整个或者至少一部分当代中国文学,实际上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为体制提供政治上的合法性,是政党的政治信仰与政治观点的载体,实现其核心价值引导与教育功能。在这个“赢家通吃”的时代,英山地域作家,利用政治进行文学传播或者以文学参与国家政治,改善了个人生存命运,获得了至关重要的个人与政治的成功。然而,作家们套用某种意识形态来理解历史进程,看待日常生活,将文本叙事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婢女,严重损害了艺术的价值,导致这种政治文学很快成为一纸文学垃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概述
  • 一、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 二、本文的几个概念
  • 第二节 思路与创新
  • 第二章 英山政治文学传统
  • 第一节 英山文学的概念
  • 第二节 英山的历史与文化
  • 第三节 英山历代文学的政治性
  • 第三章 英山政治文学的发展历程研究
  • 第一节 熊召政的崛起
  • 第二节 姜天民的传奇
  • 第三节 刘醒龙的焦虑
  • 第四节 新生代的追求
  • 第四章 英山作家创作的动力机制与成长模式
  • 第一节 创作的动力机制
  • 第二节 文化馆模式
  • 第五章 英山政治文学的内涵研究
  • 第一节 主题及其表达
  • 一、主题
  • 二、寓言和神话式表达
  • 第二节 题材及其表达处理
  • 一、题材
  • 1、现实题材
  • 2、历史题材
  • 二、原型与互文性表达
  • 1、原型类型
  • 2、互文性表达
  • 第六章 英山政治文学的特性研究
  • 第一节 政治推动下的文学传播
  • 一、文学传统与新时期文学制度
  • 二、政治文学家的制造
  • 1、名人认可
  • 2、组稿、讨论会与获奖
  • 3、大众传播
  • 第二节 被捡选的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 第三节 英山政治文学的消费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新时期英山政治文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