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斑潜蝇—黄瓜霜霉病—黄瓜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南美斑潜蝇—黄瓜霜霉病—黄瓜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和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是世界范围内温室中黄瓜上严重发生为害的两种重要病虫害,常在温室中共同发生。因此,本文对南美斑潜蝇、黄瓜霜霉病及寄主植物黄瓜间的互作进行了研究,并从植物防御角度研究了寄主植物黄瓜对南美斑潜蝇和霜霉病的影响机制。结果如下:1.南美斑潜蝇为害程度和为害持续时间对霜霉病菌的侵染有显著的影响。轻度为害和重度为害黄瓜叶片在接种霜霉病菌后第6d的病情指数较健康的叶片相差最大,分别降低了5.18和16.29;对产卵6d后接种的叶片,在接种第6d后叶片病情指数与对照相差最大,为9.26。2.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南美斑潜蝇、黄瓜霜霉病及寄主植物黄瓜互作后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健康植株、幼虫为害植株、霜霉病菌侵染后不同程度受害植株及病虫共同为害植株对南美斑潜蝇成虫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其中健康植株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引诱作用最强,霜霉病菌侵染的植株对南美斑潜蝇成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小于健康植株和幼虫为害植株,说明霜霉病菌侵染后植株的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具有排斥作用。3.采用考马斯亮蓝法、蒽酮比色法、磷钼酸—磷钨酸比色法、索氏回流法及丙酮法,分别测定霜霉病菌侵染前后叶片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黄酮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霜霉病菌侵染后,随着侵染程度的加重,植物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和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4.采用喷雾法,人工接种霜霉病菌侵染后,随着受害程度的加重,黄瓜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4种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采用了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了健康植株和霜霉病菌侵染植株的挥发物,进行气质联用仪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健康黄瓜植株中共捕集到21种挥发物,已鉴定出的化合物有15种;在病害植株中共捕集到25种挥发物成分,其中定性的有19种,包括萜类化合物4种,烃类化合物6种,烯烃类化合物2种,芳香烃类化合物4种,醇类、醛类、酯类化合物各1种,未鉴定出来的组分有6种。比健康黄瓜植株的挥发物多了双环[2.2.1]庚-2,5-二烯-7-醇、1,3,5,5-四甲基-1,3-环己二烯、4-甲基-1-戊烯、(反)-3,7-二甲基-1,3,6-辛三烯四种物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黄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 1.2 南美斑潜蝇研究进展
  • 1.2.1 南美斑潜蝇概述
  • 1.2.2 南美斑潜蝇研究动态概述
  • 1.2.3 南美斑潜蝇防治
  • 1.3 植物挥发物的研究概况
  • 1.3.1 植物挥发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
  • 1.3.2 植物挥发物对病原菌的影响
  • 1.3.3 植物挥发性气体收集和分析方法
  • 1.4 植物生理生化物质及防御酶活性在抗病和抗虫中的作用
  • 1.4.1 植物体内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和叶绿素含量在诱导抗病和抗虫中的作用
  • 1.4.2 植物体内有关酶在植物抗病性和抗虫性的作用
  • 1.5 植物诱导抗性研究进展
  • 1.5.1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 1.5.2 植物的诱导抗虫性研究进展
  • 1.5.3 植物防御反应机制
  • 1.6 植食性昆虫-病原菌-植物三者关系研究进展
  • 1.7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1.7.1 研究目的
  • 1.7.2 研究内容
  • 1.7.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基本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南美斑潜蝇为害程度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2.2.2 南美斑潜蝇为害持续时间对黄瓜霜霉病的影响
  • 2.3 结论与讨论
  • 3 霜霉病菌侵染后黄瓜叶片挥发物对南美斑潜蝇成虫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2 供试仪器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黄瓜处理
  • 3.3.2 嗅觉反应试验装置
  • 3.3.3 生物测定
  • 3.4 数据处理
  • 3.5 结果与分析
  • 3.6 结论与讨论
  • 4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营养物质、次生物质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不同受害程度霜霉病菌的接种方法
  • 4.2.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4.2.3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4.2.4 单宁含量的测定
  • 4.2.5 黄酮含量的测定
  • 4.2.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4.2.7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3.2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3.3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单宁含量的影响
  • 4.3.4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黄酮含量的影响
  • 4.3.5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 结论与讨论
  • 4.4.1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对寄主植物体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影响
  • 4.4.2 黄瓜霜霉病为害对寄主植物体内主要次生代谢物质的影响
  • 4.4.3 黄瓜霜霉病菌侵染对寄主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5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主要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5.2.2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5.2.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5.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5.2.5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 5.3.2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 5.3.3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5.3.4 霜霉病菌侵染对黄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5.4 结论与讨论
  • 6 霜霉病菌侵染黄瓜叶片挥发物成分的影响
  • 6.1 试验材料
  • 6.2 供试仪器设备
  • 6.3 试验方法
  • 6.3.1 黄瓜处理
  • 6.3.2 霜霉病菌侵染后黄瓜挥发性气体的提取
  • 6.3.3 霜霉病菌侵染后黄瓜挥发物化学成分的鉴定
  • 6.4 结果与分析
  • 6.5 结论与讨论
  • 7 总讨论与创新点
  • 7.1 总讨论
  • 7.2 创新点
  • 7.3 今后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冀东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J]. 长江蔬菜 2010(05)
    • [2].南美斑潜蝇黄板诱测初报[J]. 农村实用技术 2010(04)
    • [3].南美斑潜蝇寄主选择性研究进展[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06)
    • [4].温室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 西北园艺(蔬菜专刊) 2008(04)
    • [5].入侵害虫南美斑潜蝇在西藏首次发现及其寄生蜂调查[J]. 昆虫学报 2019(09)
    • [6].番茄斑潜蝇的识别与防治措施比较[J]. 农技服务 2009(08)
    • [7].不同寄主植物对南美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8].冀东地区南美斑潜蝇的发生规律及寄主选择性[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9].南美斑潜蝇在牡丹江地区的发生危害与防治[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05)
    • [10].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体内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3(23)
    • [11].生物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协同防治研究[J]. 长江蔬菜 2008(16)
    • [12].蔬菜套种蚕豆生物多样性防治南美斑潜蝇试验初报[J]. 农村实用技术 2016(04)
    • [13].南美斑潜蝇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J]. 植物保护 2013(04)
    • [14].南美斑潜蝇为害对黄瓜体内主要营养物质、次生代谢物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2(10)
    • [15].南美斑潜蝇在中国的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09(01)
    • [16].几种不同农药对南美斑潜蝇幼虫和卵的药效试验[J]. 长江蔬菜 2008(14)
    • [17].生物农药对南美斑潜蝇的协同防治效果[J]. 农药 2008(10)
    • [18].南美斑潜蝇对棚室主栽作物田间嗜食性的对比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4)
    • [19].中药材红花潜叶蝇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20(12)
    • [20].巴州地区设施蔬菜斑潜蝇的危害及绿色防控[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4)
    • [21].棚菜“小虫”应大防[J]. 河北农业 2011(11)
    • [22].PCR-RFLP用于5种斑潜蝇的诊断和鉴别[J]. 植物检疫 2009(05)
    • [23].山西省菜田潜叶蝇的种类识别及其发生规律[J]. 山西农业科学 2013(12)
    • [24].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对黄瓜叶片中水杨酸和茉莉酸的诱导作用[J]. 昆虫学报 2014(01)
    • [25].保护地蔬菜微小害虫的防治[J]. 农业知识 2009(28)
    • [26].棚菜“小虫”应大防[J]. 农药市场信息 2011(28)
    • [27].玉溪市南美斑潜蝇发生规律调查[J]. 广东农业科学 2008(01)
    • [28].棚室蔬菜受斑潜蝇为害的产量损失测定及防治指标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12)
    • [29].南美斑潜蝇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行为反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30].6种杀虫剂防治南美斑潜蝇的效果试验[J]. 天津农业科学 2015(07)

    标签:;  ;  ;  ;  ;  ;  

    南美斑潜蝇—黄瓜霜霉病—黄瓜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