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十年,在国家大力提倡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ODI的每年增幅都超过GDP的增幅,ODI区位分布遍布全球,触角既触及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和一些不发达国家。我国跨国企业在不同区域进行ODI时,所应考虑的因素不同,决策的程序、重点以及方案选择等也有所不同,本文是基于此而进行论文阐述和分析的。对ODI的区域选择现状及决定因素的定性分析中,往往不容易把握住几大决定因素的敏感性程度,分不清主次,不利于政府及企业的参考及决策。本研究通过对ODI的区域选择现状及决定因素的定量分析,以及与定性结合,更能揭示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动规律,更能客观地反映出中国ODI的现状,也得到决定ODI区域选择的敏感性因素,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关决策和企业控制风险。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规范分析部分,本研究对中国ODI的历史、现状以及ODI模式进行了定性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本研究基于理论前提,对数据进行整理,根据研究的需要,构建适宜模型、选取适当的样本,得出数据的特性,并基于规范分析的成果,提出ODI存在的缺陷和政策建议。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对海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等的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并阐述了诸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边际扩张理论等一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第二部是对企业区位选择理论进行分析。阐述并分析了区位选择决策的过程,区位选择的层次性,并对区位因素进行分类和判定。第三部分是我国ODI历史发展进程、投资模式及现状分析。这部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ODI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阐述国内企业ODI的六种模式。第四部分是ODI区域选择的决定因素。主要从东道国市场规模和资源禀赋、政策法规等相关因素、汇率、工资水平以及对东道国的贸易额六个方面来阐述和分析影响ODI区域选择的决定因素。第五部分是对中国ODI的区位选择及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模型分析。先是对模型所需的数据选取和数据选用的解释,而后对列举了假设条件、选取变量以及对模型进行选取,最后对模型进行检验和分析。第六部分通过上面的理论分析和模型的检验,分析并列举了中国ODI存在的缺陷。第七部分在上述ODI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结论与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