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层序充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层序地层
层序充填论文文献综述
陈林,陆永潮,林卫兵,邢凤存,陈平[1](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长8油层组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特征、沉积充填的空间展布及层序控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主要发育在长7油层组—长8油层组层序的低位体系域,进一步可划分为6个准层序组,15个准层序。层序地层对比表明,长8油层组在空间上分布稳定,无明显厚度变化,地形起伏较小,发育湖盆边缘缓坡层序构成样式。沉积砂体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结构具有二段性,为快速堆积产物并发育波浪改造的沉积构造,具有牵引流色彩的密度流沉积特征,沉积中可见浅水虫孔、植物根迹等,总体指示浅水叁角洲环境。沉积物具有受季节性气候变化控制的多期洪泛密度流沉积特征。沉积充填的垂向、剖面和平面展布特征显示,在坡缓、浅水和快速堆积的环境下,叁角洲前缘区水道在前缘区频繁分叉改道,从而形成网结化前缘分布样式。其中,在长8油层组沉积早期为叁角洲主建设进积时期,水道限定性强,河道砂坝广泛垂向迭置;在长8油层组沉积晚期,在湖平面上升的背景下,物源供给能力减弱,研究区内叁角洲河流建设作用弱化,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受较强地改造,沉积物粒度变细,砂体的横向片状展布性增强,以加积作用、进积作用为主。整体上,长8油层组记录了一套完整的水退到水进的陆相湖盆低位充填序列。(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栾颖[2](2018)在《松辽盆地南部查干花南次凹断陷期层序格架与沉积充填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钻井沉积旋回与地震反射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岩心、测井、录井资料,达到明确查干花南次凹层序格架及沉积充填的目的。沙河子-营城组地层中共有3个叁级层序与6个层序界面,层序格架内部发育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层序发育与沉积体系演化相对完整。受控盆断裂活动减弱影响,SQ1主要为近岸水下扇,SQ2逐渐变为以扇叁角洲沉积为主,而SQ3湖盆范围增大、扇叁角洲宽缓展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部署实施了双10井,获得了良好油气显示,由此发现了查干花南次凹沙河子组新的含油气层系,对长岭段陷南部沙河子组新层系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石油》期刊2018年04期)
董洪奎,邓宏文,丁梦,张顺,付秀丽[3](2018)在《深水湖盆Ⅰ型层序内部岩性圈闭对沉积充填的响应特征——以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是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由断陷期、坳陷期及反转期3个Ⅰ级构造层序构成。晚白垩世早期松辽盆地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湖侵,形成了青山口期水域宽阔的深水坳陷湖盆,并广泛沉积了一套厚60-100m富含有机质的黑色泥岩。首次大规模湖平面下降时期形成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叁段,在湖平面波动的东倾单斜斜坡沉积背景下,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开展层序地层格架下精细沉积微相研究是目前西斜坡岩性油气藏勘探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以非海相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区域二、叁维地震数据,结合岩心及钻井资料,针对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开展层序地层格架下精细沉积微相和岩性圈闭研究。通过对西斜坡20口取心井1225米岩心观察,建立不同沉积微相识别标志的基础上,重构青山口组垂向沉积序列,阐明基准面旋回过程对沉积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指出岩性圈闭对沉积充填的响应特征。为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地质依据。研究表明:青山口组为顶、底界面被不整合面SBT2和SBT11所限的完整的Ⅱ级层序,时间跨度约8~10Ma,包含3个Ⅲ级层序Sqn1、Sqn2和Sqn3,受沉积古地貌影响,层序界面、低位域沉积模式及沉积体类型存在明显差异。Sqn1低位域和湖侵体系域相当于首次大规模湖平面上升时期沉积的油页岩,高位体系域对应高台子4油组;Sqn1沉积时期西部斜坡区位于较稳定的深水环境,沿短轴方向(东西方向)主要沉积体类型为西部物源在高位坡折之上形成的叁角洲前缘砂体和低位破折之下形成的滑塌浊积扇砂体。沿长轴方向(南北方向)北部物源在两级坡折带之间形成的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和河口坝砂体。Sqn2和Sqn3层序分别对应高台子3油组和高台子1、2油组,整体上以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前缘和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为主,Sqn2和Sqn3层序不同之处在于,Sqn2层序沿短轴方向滑塌浊积扇砂体继承性发育,Sqn3层序由于沿短轴方向坡度变小,叁角洲前缘砂体代替了滑塌浊积扇砂体。另外,Sqn3层序沉积时期西斜坡北部开始出现叁角洲平原分支河道,表明沿长轴方向的北部物源逐渐增强。Sqn1和Sqn2层序坡折下的浊积扇岩性圈闭和Sqn1高位体系域北部物源叁角洲前缘侧向上超尖灭岩性圈闭以及构造背景与介壳灰岩配置形成的岩性圈闭带为研究区的主要3种岩性圈闭类型。(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张自力,朱筱敏,李琦,张锐锋,曹兰柱[4](2019)在《霸县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盆地构造-层序分析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响应特征是当今的研究热点,也是岩性-地层油气勘探和老油田增储增产的有效方法和研究内容.本文立足覆盖霸县凹陷全区的连片叁维地震资料,结合岩心、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对古近系构造演化和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明确了霸县凹陷层序格架下构造-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并总结了演化模式,认为断陷湖盆构造演化通常具有幕式发育,多期旋回的特点,在湖盆沉积期形成了复杂的古地貌和多源多变的物源供给,构造古地貌与物源供给之间的时空组合控制了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下的充填演化过程,决定了地层(砂体)充填样式.研究结果表明:依据断层组合及其演化特征将霸县凹陷古近系划分为3幕裂陷过程和6个演化阶段;通过"叁相"分析古近系沉积相特征,确定了冲积-河流体系、叁角洲体系、湖泊-滩坝体系、河流-洪泛平原4种类型;地震-地质相结合为手段,通过构造、层序、沉积及砂体连动分析,以牛驼镇中段充填演化为例将霸县凹陷古近系盆地充填过程总结为6种层序格架下的响应模式;霸县凹陷深层SQ2—SQ7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层系,鄚州、岔河集及长丰镇物源口发育的叁角洲前缘砂体,兴隆宫及高家堡等地区文安斜坡内带分布的大型盆底扇体,是下一阶段岩性-地层油气勘探的优势区域,断陷湖盆具有丰富的油气藏类型和岩性-地层领域勘探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任宇泽,林畅松,高志勇,刘景彦,宋宁宁[5](2017)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露头、测钻井资料的对比,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南天山和西昆仑山前带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和区域性沉积相突变界面将研究区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依据沉积相变化、地层迭加样式的转换面以及沉积旋回结构划分出4个叁级层序。通过区域内野外露头和单井等资料的分析,共识别了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叁角洲及曲流河叁角洲等5种主要沉积相。系统地编制了各层序的沉积体系展布图,揭示了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及纵向演化。研究表明,白垩纪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沉积范围和沉积体系有明显变化。沉积范围先由山前带向盆内扩展,反映了研究区整体上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海进事件。沉积体系的演化整体上表现为陆相—海相沉积的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9期)
毕征峰,薛明喜,潘广山,张吉涛,马健[6](2017)在《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叁级层序划分、展布特征及充填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露头、岩心、钻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在塔里木全盆尺度上,建立了其叁级层序地层格架,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Q1、SSQ2)和6个叁级层序(SQ1~SQ6)。通过分析贯穿盆地南北部的地震及连井对比剖面可知,SSQ1、SSQ2的地层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地层在盆地腹部和库车坳陷之间出现了类似"跷跷板式"的升降。指出二级层序的可容空间在库车坳陷与盆地腹部之间具有转换的特点,沙雅隆起充当了可容空间转换带的角色。建立了塔里木盆地白垩系的两种层序地层发育模式,SSQ1整体为粗-细-粗的沉积旋回,主要发育冲积扇、扇叁角洲、河流、辫状河叁角洲、曲流河叁角洲和湖泊等沉积体系;SSQ2为由粗变细的正旋回,总体为一套粗粒的冲积扇-河流相沉积体系。(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7年22期)
黄馨瑶[7](2017)在《辽西南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层序充填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将辽西凹陷南部(即辽西南凹陷)作为研究地区,对古近系东营组的层序及砂体分布做出研究。在对钻井进行岩芯观察及物探资料(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等)的解释基础之上,以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沉积充填动力学、古生物学、沉积地球化学、测井地质学、地震地层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等原理为理论依据,对研究区内的古近系东营组进行了岩石组合、生物组合、沉积结构、剖面序列、沉积机理等特征的分析。本文对相同沉积时期条件下的横向上及相同沉积位置垂向上的沉积特征做出了分析并进行了对比。本文对研究区内古近系东营组中主要的叁种沉积体系——湖泊、辫状河叁角洲、近岸水下扇,做出了分析。并在对沉积相的分析基础之上,综合对测井资料及地震剖面资料的分析结果,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参照研究区现有研究状况,将研究区东营组划分为叁个叁级层序——东营组叁段层序(SQd_3)、东营组二段层序(SQd_2)、东营组一段层序(SQd_1)。其中东营组叁段层序以半深湖相沉积为主。至东营组二段层序,研究区逐渐转为以辫状河叁角洲相沉积为主,见有少量滨浅湖相沉积。到东营组叁段沉积时期,研究区则几乎少见湖湘沉积,多见多期辫状河叁角洲迭置沉积。反映了研究区在东营组沉积过程中,经历了从东营组叁段沉积期辽东湾盆地在快速断裂期的背景下,盆地面积增大,多发育湖泊;到快速断裂期晚期构造活动渐缓的转变,盆地沉降作用渐弱,同时西面来自六股河岩浆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和大石河岩浆岩物源区的物源充足的情况下,由湖泊向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的演化过程。研究区主要接受西部的六股河岩浆岩、变质岩混合物源区和大石河岩浆岩物源区的物源,选取物源方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充填动力学思想,详细讨论了在湖平面、A/S比值变化、层序界面旋回、古地貌及断层,5个因素的控制作用下,对研究区层序内部砂体展布的特征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于兴河,李顺利,曹冰,侯国伟,王亚风[8](2017)在《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海陆架盆地是中国近海最大的沉积盆地,而西湖凹陷又是其中规模最大的富油气凹陷。多年的勘探实践证明渐新统花港组为西湖凹陷主力产气层段,但其层序地层划分长期存在较大争议。在分析了西湖凹陷盆地结构与构造格局的基础上,依据测井、岩芯以及地震反射特征,将西湖凹陷渐新统划分出5个叁级层序与12个体系域,建立了其等时地层格架;并通过大量岩芯的写实性描述,结合沉积构造与遗迹化石鉴别以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判识,分析结果认为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沉积时期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海侵事件,形成"南海北陆"的沉积格局,并发育了河流、叁角洲、潮控河口湾以及无障壁海岸四种沉积体系,其沉积体系类型较多,从南到北变化巨大。西湖凹陷渐新世整体表现为"东西短轴叁角洲"、"南部潮汐河口湾"、"东北缓岸滩坝"的沉积体系展布格局。系统分析了沉积相在各层序中的展布特征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层序演化过程及其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构建了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构造—沉积成因模式,明确了"断坳转换,海陆交替"的盆地构造背景与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魏巍,陆永潮,刘中戎,潘磊,林卫兵[9](2017)在《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地震、测井、岩心、露头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伦坡拉盆地牛堡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牛堡组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3个二级层序(对应于牛一段、牛二段、牛叁段地层),7个叁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SQ1、SQ2、SQ3、SQ4、SQ5、SQ6和SQ7);依据牛堡组的层序地层特征,归纳出弯折带型和断坡带型2种层序构成样式。弯折带型层序构成样式中,高位体系域在缓坡区发育的扇叁角洲、低位体系域在坡折内发育的大型低位扇,以及断坡带型层序构成样式中,坡折内发育的高位辫状河叁角洲与大型低位扇,为勘探储层的有利目标。通过对各层序的沉积体系时空展布的研究,建立了研究区牛堡组沉积期的沉积模式,并认为该时期主要发育3大连片砂体,即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砂体,砂体的展布受坡折带控制明显。(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7年01期)
陈蓉,王峰,李勇[10](2016)在《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发育特征及沉积充填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是以陆相河流沉积为主的地层,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寻找该类沉积中特征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以黄骅坳陷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已有的岩心、钻井和地震资料,在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1个超长期旋回层序、7个长期旋回层序和若干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馆陶组发育多断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式,层序结构为仅保留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非对称型,沉积充填以切割迭置的辫状河砂体为主;明化镇组发育稳定缓坡型层序地层模式,层序结构为上升半旋回大于下降半旋回的不完全对称型,沉积充填为泥包砂的曲流河沉积。层序发育早期的多断坡折带内侧辫状河复合砂体是研究区新近系最有利的储集砂体。(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层序充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钻井沉积旋回与地震反射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岩心、测井、录井资料,达到明确查干花南次凹层序格架及沉积充填的目的。沙河子-营城组地层中共有3个叁级层序与6个层序界面,层序格架内部发育3种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类型,层序发育与沉积体系演化相对完整。受控盆断裂活动减弱影响,SQ1主要为近岸水下扇,SQ2逐渐变为以扇叁角洲沉积为主,而SQ3湖盆范围增大、扇叁角洲宽缓展布。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部署实施了双10井,获得了良好油气显示,由此发现了查干花南次凹沙河子组新的含油气层系,对长岭段陷南部沙河子组新层系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序充填论文参考文献
[1].陈林,陆永潮,林卫兵,邢凤存,陈平.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油层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J].石油学报.2019
[2].栾颖.松辽盆地南部查干花南次凹断陷期层序格架与沉积充填特征[J].海洋石油.2018
[3].董洪奎,邓宏文,丁梦,张顺,付秀丽.深水湖盆Ⅰ型层序内部岩性圈闭对沉积充填的响应特征——以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为例[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4].张自力,朱筱敏,李琦,张锐锋,曹兰柱.霸县凹陷古近系层序格架下沉积充填响应过程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9
[5].任宇泽,林畅松,高志勇,刘景彦,宋宁宁.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白垩系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演化[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
[6].毕征峰,薛明喜,潘广山,张吉涛,马健.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叁级层序划分、展布特征及充填模式[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
[7].黄馨瑶.辽西南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层序充填特征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7
[8].于兴河,李顺利,曹冰,侯国伟,王亚风.西湖凹陷渐新世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响应[J].沉积学报.2017
[9].魏巍,陆永潮,刘中戎,潘磊,林卫兵.西藏伦坡拉盆地牛堡组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模式[J].石油实验地质.2017
[10].陈蓉,王峰,李勇.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发育特征及沉积充填演化[J].古地理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