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

论文摘要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期,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农民问题,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在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务之急是提高农民素质,通过农业电视为农民提供教育和培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系统科学和传播理论为构建体系的方法论基础,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实证研究、创作实践等多种研究途径,对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包括传者体系、内容体系、传播通道体系、受众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构建了基于受众为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 本文由以下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一是农业电视不能满足农村受众需要,表现是农业电视频道少、栏目少、时间短、播出次数少、播出时间边缘化;内容单调、枯燥,艺术性差。二是农业电视传播以传者为中心。本文阐释了农业电视缺失的成因。从传播学角度,农业电视传播体系以传者为中心,弊端为:缺少对受众需求的分析研究,传播者决定所制作播放的节目内容和播放,农业电视传播者以经济效益为重,从电视学角度,节目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回报率低,节目资源匮乏,在内容方面,存在节目针对性差,主题不鲜明,内容空洞贫乏等问题。从社会学角度看,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是使城乡电视出现重大差别的社会制度原因;解决农业电视缺失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建构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使受众成为电视传播系统的主体,在对受众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系统论的方法建立适于农业电视传播的传者体系、传播通道体系、传播内容体系和受众体系。 第二部分:本文对农业电视传播的受众体系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析了农业电视受众的分类、特点、构成、分化以及收视需求。农业电视传播受众由农业生产者、农业管理与经营人员、农产品消费者、城市市民构成。在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农民已经分化成五个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乡镇企业职工、农民工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贫困农民阶层。农业电视的受众除具有一般受众多、杂、散、匿等特点外,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传统,在传播领域属于弱势群体。农村受众需求研究是受众研究的重点。问卷调查表明,农村受众收看农业节目的目的依次是为了解农业政策、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 本研究的现实背景与实践意义
  • 二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
  • 一 受众中心
  • 二 电视传播
  • 三 农业电视传播
  • 四 体系
  • 五 传播体系
  • 六 农业电视传播体系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四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 二 电视学理论
  • 三 系统科学理论
  • 四 教育传播理论
  • 第五节 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思路
  • 三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对农业电视传播基本情况的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概况
  • 一 调查目的
  • 二 调查假设
  • 三 问卷调查方案设计
  • 第二节 受众收视基本情况
  • 一 受众构成及基本情况
  • 二 受众收视基本情况
  • 第三节 验证假设
  • 一 电视节目接受方式以无线为主
  • 二 农业节目不能满足多数农村受众需要
  • 三 媒体对农村受众的关注程度不够
  • 四 公益性没有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 第三章 农业电视缺失的传播学分析
  • 第一节 基于传者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
  • 第二节 基于传者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的弊端
  • 一 农业电视传播者以经济效益为重
  • 二 农业电视传播者决定所制作、播放的节目内容
  • 三 农业电视传播者决定农业电视节目的播放
  • 四 缺少对受众需求的分析研究
  • 第四章 农业电视缺失的电视学分析
  • 第一节 节目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回报率低
  • 一 农业电视节目制作周期长
  • 二 农业电视节目制作成本高
  • 三 农业电视节目回报率低
  • 四 农业电视节目资源匮乏
  • 第二节 节目内容存在问题
  • 一 选题问题
  • 二 节目针对性差
  • 三 主题不鲜明
  • 四 内容空洞贫乏
  • 第五章 农业电视缺失的社会学分析
  • 第一节 城乡长期存在二元结构
  • 第二节 农村受众多为弱势群体
  • 第三节 城乡之间存在信息鸿沟
  • 第四节 农村受众遭受传媒歧视
  • 第六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
  • 第一节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
  • 第二节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的优点
  • 一 使农业电视传播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 二 根据受众调研决定制作节目和播放节目的内容
  • 三 根据受众需要实行“广播”与点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
  • 第七章 受众中心理论
  • 第一节 受众中心论的概念
  • 第二节 受众中心论的时代背景
  • 一 受众中心论是社会主义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
  • 二 受众中心论体现人本思想的回归
  • 三 受众中心论是媒介产业化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
  • 四 受众中心论顺应了信息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
  • 第三节 受众中心论会误入歧途吗
  • 第四节 受众中心论的意义
  • 第八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受众体系
  • 第一节 电视传播的受众角色与特点
  • 一 受众的概念与特点
  • 二 电视传播的受众
  • 三 农业电视传播的受众
  • 第二节 农业电视受众的特点
  • 一 在政治和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二 人口数量众多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 三 职业科技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
  • 四 思想观念传统
  • 五 在电视传播领域属于弱势群体
  • 第三节 农业电视传播受众的构成
  • 一 农业生产者
  • 二 农业管理人员
  • 三 农业经营人员
  • 四 农产品消费者
  • 五 城市市民
  • 第四节 农业电视受众的分化
  • 一 社会发展促进农村受众发生分化
  • 二 农村受众分化为五个阶层
  • 第五节 农村受众收视需求分析
  • 第九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通道体系
  • 第一节 农业电视传播通道体系
  • 第二节 电视台农业电视传播通道体系的发展
  • 第三节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输通道体系
  • 一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农业电视传输体系的发展
  • 二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传播通道体系的优点
  • 第四节 信息时代数字电视与网络电视的发展
  • 一 数字电视
  • 二 网络电视
  • 三 数字化引起电视传播的嬗变
  • 四 农业电视数字化发展
  • 第五节 农业音像出版发行传输体系
  • 第十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内容体系
  • 第一节 农业电视节目的分类
  • 第二节 农业电视栏目的策划
  • 一 农村文化类
  • 二 农业政策类
  • 三 农业科技类
  • 四 农业市场类
  • 五 农产品消费类
  • 第三节 农业电视传播内容的特点
  • 一 新闻性
  • 二 知识性
  • 三 价值性
  • 四 真实性
  • 五 时效性
  • 六 娱悦性
  • 第四节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节目内容定位
  • 一 正确把握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 二 根据受众调研决定农业电视节目内容
  • 三 强化节目的服务性
  • 四 营造全社会关注“三农”的氛围
  • 五 关注农民的命运
  • 七 要引导农产品的消费
  • 第五节 农业电视节目的形式
  • 一 以风趣的语言增强节目的娱乐性
  • 二 以乡土情怀增强节目的贴近性
  • 三 以纪录片的理念增强节目的可视性
  • 第六节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节目创作实践研究
  • 一 片名有新意
  • 二 切入点新立意新颖
  • 三 掌握电视节目的结构
  • 四 逻辑填密引人入胜
  • 五 精美的画面
  • 六 顺畅的解说词
  • 七 恰当的声音技巧
  • 第十一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者体系
  • 第一节 基于受众中心的宏观层面的传媒社会控制体系
  • 一 农业电视传播宏观控制体系
  • 二 农业电视传播宏观控制体系树立受众中心思想
  • 三 农业电视传播宏观控制体系应明确受众权利
  • 四 培养具有现代传播素质的农业电视传播者
  • 五 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 六 根据受众需要合理地配置媒介资源
  • 七 实现传播者之间传播内容的整合
  • 第二节 农业电视传播个体运作体系
  • 第三节 研究受众需求
  • 第四节 尊重受众
  • 第五节 转变对农村受众的心态
  • 第六节 重视信息反馈——受众与农业电视媒介的互动
  • 一 受众参与程度分析
  • 二 受众借助电视台帮助的情况分析
  • 第七节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者体系的创新
  • 一 农业电视传播的组织体系由不均衡向均衡发展
  • 二 农业电视传播的社会属性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
  • 三 农业电视传播的资源配置由分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 四 节目生产方式由自给型向市场型转变
  • 五 节目形态由模式化向多样化转变
  • 六 传播方式由单向型向互动型转变
  • 第十二章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的案例分析: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
  • 第一节 在传者体系方面的体现
  • 一 宏观方面:政府和上级台高度重视
  • 二 微观方面:农业节目的编排与生产作为频道的重中之重
  • 第二节 传播内容体系方面的体现
  • 一 适应观众需求变化
  • 二 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办好农业节目
  • 三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节目的内容与形式的要求
  • (一) 内容把握
  • (二) 表现形式
  • (三) 画面
  • (四) 声音
  • 第三节 传播通道体系的体现
  • 第四节 受众体系的体现
  • 第五节 传播效果的体现
  • 第十三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存在问题与建议
  • 一 研究结论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三 存在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与成果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宣传片的核心传播动力[J]. 青年记者 2020(01)
    • [2].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如何吸引受众的探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4)
    • [3].当代中国受众视频消费的变迁轨迹与内在规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01)
    • [4].基于“受众劳工”理论的网络直播反思[J]. 传媒 2020(02)
    • [5].从驻足到仪式感——论公共艺术受众参与性的层次[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03)
    • [6].浅析科技类节目的受众群体[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4)
    • [7].多元与复杂:融媒时代对受众的再认识[J]. 青年记者 2020(02)
    • [8].受众“构建”与政治话语外译研究——以习近平2014年至2018年新年致辞英译为例[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探析[J]. 新闻文化建设 2020(05)
    • [10].“受众同质化”现象初探[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0)
    • [11].上市公司媒介形象与受众眼中媒介形象的比较研究[J]. 文化产业 2020(14)
    • [12].基于“受众商品论”的微博抽奖活动解读[J]. 今传媒 2020(07)
    • [13].非遗短视频类别与受众兴趣的实证研究——以抖音“非遗合伙人”为例[J]. 新媒体研究 2020(15)
    • [14].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J]. 城市党报研究 2020(10)
    • [15].受众体验视角下的高校档案文创研究[J]. 兰台世界 2020(10)
    • [16].试论我国“媒介审判”发展历程中的受众变化与特征[J]. 新闻论坛 2020(04)
    • [17].融媒背景下受众思维在法治报道中的运用[J]. 传媒论坛 2020(20)
    • [18].从“受众”到“后受众”:媒介演进与受众变迁[J]. 新闻与写作 2019(03)
    • [19].电视媒体如何抓住年轻受众的心[J]. 传媒 2019(05)
    • [20].浅析受众效果研究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 视听 2019(06)
    • [21].数字化背景下广告创意变革——以央视俄罗斯世界杯广告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19(13)
    • [22].受众体验视角下电视旅游节目的创新——以《这里是宁夏》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19(15)
    • [23].从受众分化角度分析传统媒体转型[J]. 传播力研究 2019(18)
    • [24].音乐受众的商业价值在音乐媒体间的流向[J]. 新闻传播 2018(03)
    • [25].由观众到参与者: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剧受众特征[J]. 传媒 2018(05)
    • [26].起草领导讲话稿应以受众为本[J]. 秘书工作 2018(03)
    • [27].浅析泰国广告为受众构筑故事情境的主要特征[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8)
    • [28].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受众”[J]. 传播力研究 2018(20)
    • [29].超越作为实体的受众与作为话语的受众——论基于技术视角的受众观的兴起[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0].政务微博受众特征研究[J]. 秘书 2018(05)

    标签:;  ;  ;  ;  

    基于受众中心的农业电视传播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