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冰冻干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冰冻干燥法,多孔陶瓷,氧化铝
冰冻干燥论文文献综述
罗震峰,冯小明,艾桃桃[1](2013)在《基于冰冻干燥法制备高气孔率氧化铝多孔陶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孔氧化铝陶瓷。系统讨论了影响多孔陶瓷微观结构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固体含量显着影响多孔陶瓷试样的强度和气孔率;粘结剂的添加对于多孔结构的保持很重要;烧结温度对最终的孔径分布和微观结构有较大影响。以水玻璃为粘结剂,可以显着提高多孔陶瓷的机械强度,但会对气孔率有一定的影响,少量添加可以提高气孔率,当加入量超过30%后,气孔率、孔径开始减小而对应的抗压强度会有一定的提高。(本文来源于《铸造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陈燕,陆志刚,白海,颉玉胜[2](2012)在《细胞内外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胞内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及ATP水平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负载红细胞,细胞内海藻糖浓度保持恒定,研究细胞外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方法将浓缩红细胞在37℃,浓度为8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中孵育7 h,制成海藻糖负载的浓缩红细胞,对照组为PBS负载浓缩红细胞,行冻干保存,测定Hb回收率及细胞内ATP水平。将PBS液、浓度为50 mmol、200 mmol、4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与海藻糖负载浓缩红细胞按1∶1比例混匀,行冻干保存及再水化,用氰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Hb溶血率,计算Hb回收率。结果经海藻糖负载的红细胞冻干保存,Hb回收率(44.46±5.15)%,细胞内ATP水平(1.91±0.33)μmol/gHb,对照组Hb回收率(7.71±2.71)%,细胞内ATP水平(0.88±0.25)μmol/gHb。2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外PBS液组Hb回收率为(10.36±0.97)%,5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3.57±2.89)%,2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8.64±0.54)%,4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18.10±1.9)%。对照组PBS液组与50 mmol组、200 mmol组、40 0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mmol组与200 mmol组、5 0 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 mmol组与50 mmol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内的海藻糖大大提高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且可保持冻干红细胞正常ATP水平。细胞外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外液中海藻糖浓度增加,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周锡鹏,马平,张艳宇,吕丽萍,许金波[3](2010)在《冰冻干燥血浆病毒灭活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冰冻干燥血浆做为一种常用的血液制品,由于病毒安全性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已停用多年。冰冻干燥血浆具有可在常温下保存,且保存时间长,重量轻,易于运输,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等优点。随着临床方面的需要,尤其是非常适合战时的需要。国内已有多家科研单位和血液制品生产厂商在开展冻干血浆病毒灭活的工作。大家所选用的方法多为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D)方法、加热方法、如72℃、80℃干烤和100℃煮沸30分钟等。本文按《病毒灭活规程》的要求,探索用Co~(60)γ-射线不同剂量辐照冻干血浆,观察对所加入的几种指示病毒的灭活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0-07-30)
王捷熙,韩颖,杨超,高峰,王艳[4](2010)在《生物化学稳定法冰冻干燥血小板制剂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生物化学稳定法——小分子糖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验证此种方法保存的血小板的质量。方法采用小分子糖负载的方法对血小板进行预处理保护后冻干;通过细胞计数的方法测定细胞回收率、诱导聚集试验测定血小板冻干制剂的聚集活性、血小板Ⅲ因子有效性试验检测冻干血小板的Ⅲ因子活性;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小分子糖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是否具有缩短实验动物的静脉出血时间的作用。结果小分子糖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细胞回收率为70%;ADP诱导的聚集活性可达新鲜血小板的50%以上;THR诱导的聚集活性99.9%;缩短实验小鼠的尾静脉出血时间。结论生物化学稳定法冻干的血小板保留了初期止血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高峰,王捷熙,王艳,刘敏霞,韩颖[5](2010)在《冰冻干燥血小板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冰冻干燥血小板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创伤分未治疗组、rhPDFGF治疗组、新鲜血小板治疗组和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处理;测定再上皮化速率;组织学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它们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结果各治疗组均可促进创伤修复,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鲜血小板治疗组与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粗创伤修复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显着优于rhPDGF治疗组(P<0.01)。结论冰冻干燥血小板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促创伤修复效果,并且优于相同剂量的单一生长因子PDGF-BB。(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高峰,王捷熙,王艳,韩颖[6](2009)在《冰冻干燥血小板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冰冻干燥血小板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设立叁个实验组(新鲜血小板、冰冻干燥血小板血小板和PDGF-BB)与对照组(未治疗)比较,观察它们对创伤修复的促进作用。结果各实验组均可促进创伤修复,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着性(P<0.01),新鲜血小板治疗组与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粗创伤修复效果无显着差异(P>0.05),但都显着优于PDGF-BB治疗组(P<0.01)。结论冰冻干燥血小板具有与新鲜血小板相同的促创伤修复效果,并且优于相同剂量的单一生长因子PDGF-BB。(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9-09-17)
高峰[7](2009)在《冰冻干燥血小板创伤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小板在创伤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中含有20多种生长因子,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挥着增强细胞的趋化、增殖、血管生成和细胞外基质沉积等作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是通常的血小板应用形式,激活后释放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在内的大量生长因子,对细胞的迁移、分化和有丝分裂活性有极大的影响,并伴随着整个创伤修复期。由于创面愈合与组织修复是多因子协同作用与调控的生物学过程,因此与单一的基因重组生长因子相比,血小板含有的各种生长因子的比例接近生理环境、创伤修复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无副作用。然而,由于PRP在22士2℃条件下振荡保存易污染,且储存和运输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其应用。相比之下,冰冻干燥血小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长期储存和运输的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采用小分子糖稳定剂对血小板进行冰冻干燥,并对冰冻干燥后的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冰冻干燥血小板中生长因子种类和含量;将从血小板中提取的生长因子作用于人成纤维细胞,检测冰冻干燥血小板对修复细胞增值的促进效果;利用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评价冻干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效果;为研制新型促创伤修复制剂提供理论基础。为了获得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的冰冻干燥血小板,首先对多种血小板冰冻干燥预处理保护液配方进行筛选,结果显示,经组方1、组方2和组方3预处理的血小板在预处理后细胞回收率分别为57.2%±8.1%、63.6%±11.7%和80.6%±13.9%,组方3的预保护效果显着优于组方1和组方2(P<0.05)。采用组方3冰冻干燥血小板后,-20℃保存0d、30d、90d以及常温保存20d,再水化后血小板的回收率无显着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冰冻干燥后血小板形态正常,膜结构完整,α-颗粒、致密颗粒及开放管道系统(OCS)仍稳定存在。体外聚集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冰冻干燥血小板保存不同温度和时间,其凝血酶诱导下的聚集活性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血小板提取液总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20℃保存0d、30d、90d和常温保存20d的冰冻干燥血小板总蛋白含量(mg/ml)分别为64.2±9.7、65.4±6.6、63.5±6.7、61.7±10.1与新鲜血小板(62.7±6.7)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20℃保存0d、30d、90d和常温保存20d的冰冻干燥血小板PDGF-BB的含量(pg/ml)分别为497.74±98.54、517.26±95.45、534.17±102.38、501.97±98.37,TGF-β1的含量(ng/ml)分别为5.74±1.27、5.57±0.96、6.04±1.38、5.87±1.21与新鲜血小板(503.81±101.13pg/ml和5.67±1.28ng/ml)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结合以上两组实验的结果,推断-20℃保存0d、30d、90d以及常温保存20d的冰冻干燥血小板中的生长因子的含量是稳定的。本研究从体外和体内两方面综合评价了冰冻干燥血小板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效果,测定了冰冻干燥血小板、新鲜血小板和rhPDGF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值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随着血小板生长因子提取液在培养液中的比重增加,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值率也逐渐增高,在比重达到40%时,新鲜血小板组和冰冻干燥血小板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8.4%±4.9%和167.6%±6.9%,二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此时,rhPDGF-BB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值率也达到最高值135.4%±5.1%,显着低于血小板组(P<0.05),在PDGF-BB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冰冻干燥血小板和新鲜血小板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值率均显着高于rhPDGF-BB组(P<0.05)。体内实验中,建立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测定冰冻干燥血小板、新鲜血小板、rhPDGF-BB对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促进效果,新鲜血小板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17.34±1.89)d,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17.76±1.61)d,rhPDGF-BB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20.88±1.34)d,未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为(22.16±1.29)d,治疗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较未治疗组均明显缩短(P<0.05),血小板治疗组优于rhPDGF-BB治疗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第12d,未治疗组增殖细胞数据达到峰值,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新鲜血小板治疗组、rhPDGF-BB治疗组和未治疗组PCNA表达阳性细胞分别为123.6±5.84、128.84±6.28、167.22±7.25和173.45±4.16,未治疗组均显着高于血小板治疗组(P<0.05),提示冰冻干燥血小板治疗组已经从肉芽增生期向再塑形期过度,这表明冰冻干燥血小板加快了创伤的愈合速度,且效果与新鲜血小板相近。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了冰冻干燥血小板预处理保护液,冰冻干燥再水化后,血小板形态、功能和生长因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无显着差异,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实验中,冰冻干燥血小板都具有显着地促进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无显着差异,明显优于单一生长因子(rhPDGF-BB)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9-06-15)
杨文忠[8](2008)在《冰冻干燥羊膜移植治疗睑球粘连4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睑球粘连常为眼化学伤、复发性翼状胬肉等眼表疾病所导致的较难处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单纯手术分离易复发,而以往采用自体组织如球结膜、口唇和硬腭粘膜等移植治疗,因取材有限、操作复杂、外观及效果差,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院采用冰冻干燥羊膜移植治疗睑球粘连,获(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权国波[9](2007)在《小分子糖类对人红细胞的冰冻干燥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冻干燥(冻干)保存人红细胞在临床输血和战伤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的红细胞保存方法有4℃冷藏和80℃深低温保存。这些保存方法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又存在明显不足:4℃保存时间短,而且容易受到污染;-80℃保存可以将保存时间延长至10年以上,但需要笨重的超低温冰箱等专门储存设备,而且解冻后需要复杂的洗涤程序以去除甘油。对比之下,冻干保存的红细胞具有以下优势:便于室温保存,重量大大减轻,方便运输等。然而红细胞冻干保存并非易事,研究发现冻干后红细胞血红蛋白严重外漏,其主要原因是干燥过程对细胞膜产生严重损伤。有研究表明海藻糖能够提高细胞膜的耐干燥性。本实验以此为切入点,以小分子糖类(海藻糖和葡萄糖)和大分子物质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人红细胞的冻干保存研究,为红细胞冻干保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首先进行红细胞对海藻糖和葡萄糖吸收规律以及糖类吸收过程对红细胞结构和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在简单扩散基础上,采用膜内外渗透压差异和磷脂相变结合的方法将小分子糖类导入细胞内。其次,采用葡萄糖、海藻糖、人血白蛋白和PVP作为主要保护剂对红细胞冻干保存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冻干条件,如保护剂浓度、玻璃化程度、预冻温度、搁板温度以及再水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1.红细胞对糖类的吸收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即随着细胞外液糖浓度的增加、孵育温度的上升以及孵育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对糖类的吸收效率呈上升的趋势;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明显高于海藻糖。另外在相同孵育条件下,海藻糖对红细胞溶血率和变形性造成的损伤明显高于葡萄糖,然而海藻糖维持PS非对称性分布和提高红细胞渗透耐受性的能力显着高于葡萄糖;另外海藻糖保护膜磷脂过氧化损伤的能力也要高于葡萄糖;在葡萄糖缓冲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海藻糖,可以显着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耐受性、维持红细胞膜PS非对称性分布以及减少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同时葡萄糖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海藻糖对红细胞溶血率的不利影响。在葡萄糖引起的红细胞凋亡过程中,胱门蛋白酶—3和胱门蛋白酶—8没有活化,而亮抑酶肽却可以很好地抑制红细胞PS外翻。2.冻干红细胞保护液的筛选过程中,将海藻糖和葡萄糖导入红细胞可以显着降低冻干保存红细胞再水化后的溶血率,而且可以减少红细胞代谢功能的损失;DS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保护液中PVP浓度的升高,红细胞的结晶起始温度随之下降,这表明保护液的玻璃化程度呈上升的趋势。然而随着玻璃化程度的升高,再水化后红细胞溶血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表明过高的玻璃化程度可能不利于红细胞的冻干保存;另外在保护液中添加人血白蛋白也可以对冻干红细胞提供保护作用。3.对冻干程序的研究表明,过低的预冻温度可以造成溶血率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预冻过程中二次复温对红细胞造成冰晶损伤。当搁板温度低于—30℃时,再水化后红细胞溶血率在20%左右,各组之间差异不显着。4.再水化液中添加低浓度的大分子物质有利于再水化后红细胞的存活,而且较高的再水化温度也可以显着降低再水化后红细胞的溶血率。5.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再水化后80%的红细胞保持膜完整,但是仍有一些细胞呈棘形,而且也有部分红细胞发生血红蛋白泄漏。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初步证明将小分子糖类和大分子物质作为主要保护剂冻干保存人红细胞是可行的。海藻糖在细胞的干燥保存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红细胞自身结构功能的特点从而导致海藻糖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损伤的增加,而这些损伤直接导致冻干—再水化后红细胞损伤的增加,将海藻糖和葡萄糖结合起来,不但可以提高细胞内海藻糖和葡萄糖的浓度,而且海藻糖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耐受性、减少PS外翻和质膜过氧化损伤。下一步工作将集中于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糖类导入方法,并对冻干过程对红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07-05-24)
权国波,刘敏霞,郭永,刘安,任素萍[10](2006)在《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葡萄糖在冰冻干燥保存人红细胞中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冰冻干燥(冻干)保存人红细胞在临床输血和战伤救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研究表明糖类能提高细胞膜的耐干燥性。试验采用葡萄糖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主要保护剂进行红细胞的冻干保存研究。首先对影响红细胞葡萄糖吸收率的因素,如浓度、孵育温度和时间进行了优化筛选,而后将负载葡萄糖的红细胞与保护液混合并进行冻干保存。结果表明;红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率依赖于外源葡萄糖浓度、孵育温度以及时间的变化。另外,随着PVP浓度的上升,保护液的结晶起始温度也随之下降,但过度的玻璃化不利于红细胞的冰冻干燥。试验冻干保存的红细胞再水化后的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g/L。总之,采用PVP和葡萄糖冻干保存红细胞是可行的,但是如何降低PVP对细胞的渗透压伤害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冰冻干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细胞内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后血红蛋白回收率及ATP水平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负载红细胞,细胞内海藻糖浓度保持恒定,研究细胞外不同浓度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方法将浓缩红细胞在37℃,浓度为8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中孵育7 h,制成海藻糖负载的浓缩红细胞,对照组为PBS负载浓缩红细胞,行冻干保存,测定Hb回收率及细胞内ATP水平。将PBS液、浓度为50 mmol、200 mmol、400 mmol的海藻糖溶液与海藻糖负载浓缩红细胞按1∶1比例混匀,行冻干保存及再水化,用氰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测定Hb溶血率,计算Hb回收率。结果经海藻糖负载的红细胞冻干保存,Hb回收率(44.46±5.15)%,细胞内ATP水平(1.91±0.33)μmol/gHb,对照组Hb回收率(7.71±2.71)%,细胞内ATP水平(0.88±0.25)μmol/gHb。2组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外PBS液组Hb回收率为(10.36±0.97)%,5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3.57±2.89)%,2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38.64±0.54)%,400 mmol海藻糖组,Hb回收率为(18.10±1.9)%。对照组PBS液组与50 mmol组、200 mmol组、40 0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 mmol组与200 mmol组、5 0 mmol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 mmol组与50 mmol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内的海藻糖大大提高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且可保持冻干红细胞正常ATP水平。细胞外的海藻糖对红细胞冻干保存有保护作用,随着细胞外液中海藻糖浓度增加,冻干红细胞Hb回收率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冰冻干燥论文参考文献
[1].罗震峰,冯小明,艾桃桃.基于冰冻干燥法制备高气孔率氧化铝多孔陶瓷[J].铸造技术.2013
[2].陈燕,陆志刚,白海,颉玉胜.细胞内外海藻糖对红细胞冰冻干燥保存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2
[3].周锡鹏,马平,张艳宇,吕丽萍,许金波.冰冻干燥血浆病毒灭活方法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
[4].王捷熙,韩颖,杨超,高峰,王艳.生物化学稳定法冰冻干燥血小板制剂的功能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
[5].高峰,王捷熙,王艳,刘敏霞,韩颖.冰冻干燥血小板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
[6].高峰,王捷熙,王艳,韩颖.冰冻干燥血小板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C].第六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论文集.2009
[7].高峰.冰冻干燥血小板创伤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
[8].杨文忠.冰冻干燥羊膜移植治疗睑球粘连46例临床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
[9].权国波.小分子糖类对人红细胞的冰冻干燥保护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10].权国波,刘敏霞,郭永,刘安,任素萍.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葡萄糖在冰冻干燥保存人红细胞中的效果研究[J].制冷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