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血清I-FABP、D-Dimer的变化及意义

实验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血清I-FABP、D-Dimer的变化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兔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导致急性肠缺血时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并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拘,体重2.5~3.5Kg,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结扎的方法制作兔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病变的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n=6),(2)结扎0.5h组(n=6),(3)结扎1h组(n=6),(4)结扎2h组(n=6), (4)结扎4 h组(n=6);分别于建模前,建模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从股静脉采血,离心,取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I-FABP和D-Dimer含量。各组动物分别于相应时间处死,取组织,4%多聚甲醛、4%戊二醛固定,制作H-E切片、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组血清中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的变化:除对照组外,在结扎0.5小时组、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浓度均高于结扎前水平(P均<0.01)和高于对照组水平(P均<0.01);结扎后0.5小时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即迅速升高,并在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组稳定在高水平。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各组血清中D-二聚体(D-Dimer)浓度的变化:在结扎0.5小时组、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组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结扎前水平和高于对照组水平(P均<0.01),但在结扎1小时组、结扎2小时组、结扎4小时的升高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表现为: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后0.5小时D-二聚体(D-Dimer)开始升高,并随结扎后肠缺血的时间延长,肠缺血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结论: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后0.5小时即迅速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是反应急性肠缺血的敏感指标。D-二聚体在肠系膜上动脉结扎后0.5小时开始升高,并随结扎后肠缺血的时间延长,肠缺血程度的加重而进一步升高,D-二聚体是反应急性肠缺血的重要指标,联合监测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二聚体的变化对早期诊断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所致急性肠缺血具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参加的课题
  • 相关论文文献

    • [1].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围术期护理[J]. 血栓与止血学 2020(04)
    • [2].急性肠系膜血管供血不全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25)
    • [3].肠系膜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及研究[J]. 黑龙江医学 2018(10)
    • [4].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病的价值[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02)
    • [5].急诊情况下肠系膜血管疾病识别与处理[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12)
    • [6].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血管病变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2(06)
    • [7].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或栓塞13例围术期观察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09(18)
    • [8].肠系膜血管疾病所致急腹症17例诊断与处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08(31)
    • [9].肠系膜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附13例分析[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4(06)
    • [10].肠系膜血管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9(02)
    • [11].肠系膜血管疾病术后肠道并发症防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12)
    • [12].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肠系膜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研究[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12)
    • [13].浅谈外科术后并发肠系膜血管病变观察护理[J]. 中国卫生产业 2012(15)
    • [14].氩离子凝固术对兔肠系膜血管出血的止血作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9(06)
    • [15].先天性肠旋转异常、肠系膜血管异常并肠扭转1例[J]. 广西医学 2008(04)
    • [16].急性肠系膜血管性疾病的诊治[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7(05)
    • [17].肠系膜血管源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J]. 胃肠病学 2018(07)
    • [18].原发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并出血二例诊治体会[J]. 海南医学 2012(05)
    • [19].小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所致肠坏死22例诊治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06)
    • [20].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18例诊治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15)
    • [21].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05)
    • [22].37例肠系膜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回顾性分析[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8(01)
    • [23].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引起的急腹症6例[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4(05)
    • [24].不同功率双极电凝对山羊肠系膜血管热损伤及止血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内镜杂志 2015(11)
    • [25].莲子心新碱对肠系膜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及分子机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3)
    • [26].肠系膜肿物——请分析病变性质[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8)
    • [27].自发性肠系膜血管出血的CT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06)
    • [28].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研究与临床应用[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1(02)
    • [29].肠系膜血管栓塞性疾病20例临床诊治体会[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5(01)
    • [30].秦学贤治疗急性肠系膜血管阻塞性疾病经验[J]. 河南中医 2013(09)

    标签:;  ;  ;  ;  

    实验性急性肠系膜血管病变血清I-FABP、D-Dimer的变化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