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论文题目: 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会计学

作者: 叶龙

导师: 谷祺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政府会计,理论体系,双元模式

文献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代西方国家普遍以主体的运营目标和运营方式为标准,将会计区分为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三个领域。其中,就政府会计而言,当代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英美模式,采用的国家主要有英国、美国、新西兰以及其他的英语国家;第二类是欧洲大陆模式,这一模式又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拉丁”版本,采用的国家主要有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另一种是“日尔曼”版本,采用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瑞士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荷兰也采用这种版本。同当代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政府会计体系,甚至连“政府会计”这一称谓都还没有在我国的正式文件中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是“政府预算会计”一词。与国际上通用的政府会计模式相比,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模式至少在核算内容上要狭隘得多——它只是核算政府资金运动中的一部分,即那些以预算收支为表现形式的资金运动,而政府会计的核算内容则涵盖了政府资金运动的方方面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场质疑传统公共行政有效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应运而生。它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且迅速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进而成为一种显著的国际趋势,“代表这一股潮流、全面推进行政改革的既有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既有单一制国家,也有联邦制国家;既有内阁制政府,也有总统制政府;既有自由型市场经济,也有导向型计划经济;既有右翼政党,也有左翼政党”。在这场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会计改革”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对本国的政府会计框架进行重新思考。虽然从表面上看,政府会计改革好像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性问题而已,但是实际上,一个健全而有效的政府会计框架不仅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该国公共管理的良性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会计的同步发展作为支持,那么再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方面同样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从政府职能市场化到公共服务社会内容提要化,从依法治国方略和政务公开理念的确立到经济效益观念和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各种新观念和新思路的不断涌现都表明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特别是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更是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为我国进一步创新公共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现行的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却一直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基本模式,仍保留着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如前所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使得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模式的改革被强有力地提到日程之上。就像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女士所说的那样:“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改革的起步相对较晚,有些方面滞后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且与国际惯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特别是适应我国加人WTO的新形势,积极推进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将是我国下一步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 既然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那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即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的方向应当是什么?或者说,我国政府预算会寸卜改革应当何去何从?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的答案是:立足于“政府”这个层面,全面构建反映和监督政府经济活动全貌的政府会计体系。应当看到,从政府预算会计模式向政府会计模式的转变,不是名称上的简单变化,而是对政府预算会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而且更需要尽快从理论上构建出一个内容完整、结构科学、概念统一、逻辑严密的框架,以便更好地指导改革实践。 本文在积极借鉴当代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我国政府会计的理论体系构建问题展开了论述。全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是在全面分析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成果和创新趋势的基础上,围绕着这些新理念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模式提出的挑战,论述了在我国构建全新的政府会计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主要是在总体上对我国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基本框架及其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论述。在文中,笔者首

论文目录:

第1章 新公共管理呼唤政府会计

1.1 公共管理理论

1.1.1 公共管理的范式转变

1.1.2 公共管理的内涵

1.1.3 公共管理的外延

1.2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

1.2.1 危机与挑战

1.2.2 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场化与政府功能输出的市场化

1.2.3 经验与启迪

1.3 我国公共管理体制的创新

1.3.1 阶段性成果:公共财政理念与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念

1.3.2 进一步深化:有限政府与绩效导向

1.4 新公共管理呼唤政府会计

1.4.1 政府预算会计面临挑战

1.4.2 政府会计呼之欲出

第2章 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2.1 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框架

2.1.1 环境起点论

2.1.2 内涵会计理论与外延会计理论

2.2 单独构建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2.3 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2 3.1 逻辑起点:新公共管理体制

2.3.2 基本框架:五大要素

第3章 政府会计主体的界定

3.1 会计假设的内涵与外延

3.1.1 会计假设与会计环境

3.1.2 会计主体与会计期间

3.1.3 “单位说”与“使用者说”

3.1.4 经营期间与核算期间

3.2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主体

3.2.1 “双主体”模式

3.2.2 代理理论与公共财政理论

3.3 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界定

3.3.1 政府主体:“组织性质”学说的提出

3.3.2 基金主体:“组织资金来源与用途”学说的提出

第4章 政府会计目标的选择

4.1 会计目标

4.1.1 一种定向性机制

4.1.2 “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的抗衡

4.2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目标

4.2.1 “双目标”模式

4.2.2 代理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念

4.3 我国政府会计目标的选择

4.3.1 信息使用者:多元化趋势

4.3.2 信息需求:从单一预算信息到综合财务信息

4.3.3 会计目标:评价受托责任与提供决策帮助

第5章 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确认与计量

5.1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5.1.1 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

5.1.2 确认标准与确认基础

5.1.3 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

5.2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友其确认与计量

5.2.1 “双要素”模式与基金理论

5.2.2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

5.3 我国政府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确认与计量

5.3.1 基金要素与单位要素

5.3.2 权责发生制改革的强弱模式与应用

第6章 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

6.1 财务报告:定量化信息与定性化信息的有机结合

6.2 当代主要西方国家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双重报表观

6.3 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的构建:三层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双轨制政府会计体系研究[D]. 路军伟.厦门大学2007
  • [2].中国地方政府视角下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力机制研究[D]. 刘子怡.东南大学2015
  • [3].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的政府会计信息效应研究[D]. 李敬涛.东南大学2015
  • [4].中国、英国和葡萄牙政府会计比较研究[D]. 陈春艳.武汉大学2012
  • [5].政府资产负债管理风险[D]. 胡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标签:;  ;  ;  ;  

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