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微探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陈丽娜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探究的热点,一堂语文课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素养,增强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问”便是一切方式的载体。本文旨在微探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的语言、方式、技巧等方面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研究献计献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

从语言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的发展便加速前进,有着质的飞跃。语言的沟通、对话产生的摩擦、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火花便由此点燃。语言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越似普通寻常的语言,在教学方面,竟被众人所忽略,价值无法得到伸张与体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言语,就是一段段思维的文字初体验。如果能在生活思维的基础上加入理性的分析,放置到语文课堂中,课堂的有效性将会“更上一层楼”。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则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问题的宽窄深浅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问题的连贯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畅通性。问题的难易气氛直接影响着自我认可感的塑造。语文课堂提问的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阅读、思考,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激发学生潜能,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纵观目前语文课堂的诸多提问,我们不难发现大量问题的存在:提问过于格式化、肤浅化、模糊化,提问方法不当,提问时机不适时,提问质量不高等。提问这种看似简单的对话中,若没有认真分析与琢磨,将短暂的40分钟课堂时间花费在没有多少价值的问答中,就会缩短单位时间生命的质量。一个学生几分钟,全班同学的时间总和将累积到不可胜数。由此可观,这些弊多利少的提问不是学生学习营养品而是垃圾食品。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应该怎样提问,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学生学习道路上帮助他们飞翔的理想翅膀呢?答案就是“有效”的问题。“有效”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广泛地关注。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育的效益。“有效教学”可以通过“有效”的问题来呈现与引荐。“有效”提问是语文课堂追求人文素质文化贯通的重要途径。

一、功夫下在课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在课前备好所有的素材:熟识课文、深钻教材、结合学生情况、运用自己的语言风格、明晰教学目标、列出上课详细的教学策略与流程,在课堂上才能提出“有效”性的问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韧劲与努力是“有效”性提问产生的温床。

二、演绎在课上

“有效”的提问浓缩了文本、作者、教师等众多人的思想精华。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可以开发学生思维的潜在能力,帮助教师快速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有“有效性”的提问,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的,它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听课氛围,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积极思考,还可以帮助学生转换不同的思维角度,赢得学生极大的关注度。

1.怎样的提问才是具有有效性

(1)广度。首先,受众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有广泛的响应并积极地进行思维,这是“有效性”提问的群众基础。

将社会生活的认知融入学生的课堂思维,学生便可以侃侃而谈。你三言我两语,问题关注度的效值便得到最大化。其次,“有效性”的提问,必须在思维训练上有接洽点,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能够囊括教育目标的所有内容。“感悟到什么?”这个问题不仅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进行思维,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而且还满足了语文教育的人文素质的培养目标。

2.深度。肤浅、表面的问题,虽然学生都会很大声、齐声地回答,但在学生思维训练上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只能作为课堂调动气氛的一剂兴奋剂而已,可偶尔吃吃,但不可多得。只有提出具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共同探讨中,共同击破,携同思维不断探究,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最大化。

3.题目本身能够展现自身的价值。有效性的问题,当教师提问的一刹那,题目便能自动进入学生的耳际。学生从教师的语言复述中,能够直接抓到题目的要点,字眼能够引导学生在直接思维过程中,进行深度、曲折地思维。

2.有效性提问的方式

(1)适度性提问。适度包括适时、适量、适质。适时,指的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认知能力、思辨能力都能达到一定水平或者时间充裕保障的情况下,教师的问题才提得物有所值。任何提问只有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生才能不断调动各种思维与情感,投入思考,问题本身才能进入学生的思绪。

适量,就是根据学生主题的学习能力,提出一定量的问题。问题数量的多与少,本身并不能决定一堂课的效率。但,日常的语文课堂总是充斥在不断的提问当中。语文课堂的生命价值好像就时在于不断地解答问题本身,而不是在于训练自己思维的方向与技巧。过多的问题只能带给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与排斥,即使是乖巧的学生会逐个思考教师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会力不从心地翻着走马观花的错误,所思考的问题,只能是蜻蜓点水,无法深入问题本身所要带来的思维串接的训练。适质,就是要根据具体课文内容,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对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

《学记》言:“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降低学生对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适度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语文的兴趣。

(2)激励式提问。任何学生,都期盼通过课堂上的培养,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能够得到发展,更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种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动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较强的内在动力。相反,大多数学生,需要教师的旁敲侧击或耳提面命才能发挥主观意愿。课堂上,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就需要采用激励式提问。采用激励式提问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遇。

(3)自主性提问

课堂的两大主体,一个是教师,另一个便是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很少将学生主体从回答问题中解放出来。有效性的提问应该是师生双方平等、互问互答式的提问,更是学生自主性的提问。

①生提师答

学生在读罢一篇课文,一定会存有一定的疑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不在于学生回答出多少问题,而在学生能否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自我阅读过程中,在分析讨论中,总会有些困难是学生难以理和解决的。因此有必要在课堂上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主质疑课文的难点,教师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提问,不仅有效地为学生排忧解难,而且训练了学生有针对性回答问题的思维。

②生提生答

课堂教学中,在难度较大的内容和看法有分歧的问题上,可以让学生探究争辩,在争辩中加深对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效性提问情境的创设途径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者,创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创设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演绎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类比推理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三、有效性提问产生于反思后

教师课后的反思是教育生命持续的肥沃土壤。课堂短暂的几十分钟,教师只可能有限性地发现问题并部分地解决问题。只有课后反思,才能不断提出更有效的问题。

1.所设置的问题是否吻合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有没有在问题上有所体现,层层递进;2.问题是否适应主体发展的需要;哪些问题是成功的,哪些是需要修改的;3.提出的问题是否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自思维的能力。

这三方面是课后反思主要围绕的方向。在反思中寻求努力方向.在反思中不断提高自我,并在反思后落实行动。以此反复,螺旋上升,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语文课堂是人生万物的百花筒,文字中泛出百家滋味。学习语文应该不拘一格。遨游于精彩的课堂,教师的提问方式更应该百花争鸣、灵活多样。在提问中,诉说切身情感体验;在探讨中,争出酸甜苦辣咸;在质疑中,追查出喜怒哀乐。让精神、情感、思维、意志……在多元化的提问中得到提升与磨砺。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致。但作为始作问者的语文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语文课堂提问的基本准则——有效性。让我们在日积月累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一起追寻课堂语言的家园,使提问不断地向有效性、生动性、激越性、创造性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碁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511400

标签:;  ;  ;  

微探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