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策略论文-王梅

公共空间策略论文-王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空间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更新,“微改造”,公共政策,制度设计

公共空间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王梅[1](2017)在《公共政策导向下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制度设计与空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城市更新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解决我国城市更新问题不应仅从编制技术入手,还应该对城市更新的政策导向、制度设计进行深入讨论,并对更新规划编制的空间策略进行思考。针对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现状存在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强调公共政策的制度设计与城市空间策略相结合的更新思路:采用"微改造"作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式,对更新对象进行空间指引与预研预控;针对城市更新实施的难点问题,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与空间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技术标准与管理政策,促进更新活动的常态化。(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7年10期)

许秦田[2](2017)在《文化资本视角下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动因、空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的需要,也能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但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分配”(1)的公共文化服务理想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的表现为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这既与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职能转型相违背,也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我国乡村“乡土社会”进一步衰落,村落原子化、空心化、过疏化现象愈加严重,社区公共性、公共空间日益瓦解,村民公共精神、公共文化需求日渐弱化,都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本研究以文化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新公共服务理论、文化权益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对湖南省石门县“一乡一镇”的实地调查,总结当地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的空间和优化策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存在建设主体单一、村民参与不足以及服务内容同质等问题,文化资本理论所蕴含的市场取向、资本化理念和产业化运营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文化资本视角下,地方政府要重视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资本化促进文化再生产,以此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一策略下,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在保证服务公共性的前提下大胆引入市场机制,结合村民实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最后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供给、人才培养、监督、再生产等环节构建多元合作机制。(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宋晓青[3](2017)在《构建“以农民为本、艺术化”的新农村公共空间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乡村空间建设逐渐被得到重视。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正逐步开展起来。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贴近大众的艺术载体,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生存环境,提升村民的精神涵养和人文素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区的和谐发展。本文研究和探讨了"以农民为本、艺术化"新农村社区空间公共艺术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7年09期)

李欣路,孙世界[4](2015)在《艺术群落的公共空间策略研究——以北京宋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家们喜欢扎堆,聚集的人多了,就变成了以其活动区域为边界的艺术群落。北京的艺术群落现象更为突出,而艺术群落的命运也大体相同,重复着迁徙的历史。艺术家不能一直迁徙生存,如何保护并发展已经自发形成的艺术群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思考。本文以北京宋庄画家村为例,从画家村的特征人群对于公共空间的需求入手,深入解析了人群的空间需求与现状公共空间之间的错位、人群活动多样性与空间功能类型单一之间的矛盾以及艺术群落中步行环境与车行交通之间的冲突等问题,并提出保持、提升画家村活力的空间策略。(本文来源于《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期刊2015-09-19)

陶中东[5](1999)在《广场·绿地·停车场——安庆市旧城区静态公共空间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建城已有738年,其间178年是安徽省会所在地,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辉煌的经历,曾发生过多次重大历史事件。八十年代以前,安庆市旧城区道路狭窄,建筑多为皖江一带传统的院落式布局,砖木结构,层数低,密度大。经过近二十年的大规模(本文来源于《当代建设》期刊1999年06期)

公共空间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新乡贤文化的需要,也能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迅速、成果丰硕,但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分配”(1)的公共文化服务理想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阶段,我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更多的表现为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行政推动为主要手段。这既与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其决定性作用”和政府职能转型相违背,也影响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我国乡村“乡土社会”进一步衰落,村落原子化、空心化、过疏化现象愈加严重,社区公共性、公共空间日益瓦解,村民公共精神、公共文化需求日渐弱化,都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本研究以文化资本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新公共服务理论、文化权益论以及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对湖南省石门县“一乡一镇”的实地调查,总结当地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的空间和优化策略,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本研究认为,当前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存在建设主体单一、村民参与不足以及服务内容同质等问题,文化资本理论所蕴含的市场取向、资本化理念和产业化运营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文化资本视角下,地方政府要重视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资本化促进文化再生产,以此形成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一策略下,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自身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在保证服务公共性的前提下大胆引入市场机制,结合村民实际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最后要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供给、人才培养、监督、再生产等环节构建多元合作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空间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梅.公共政策导向下重庆市主城区城市更新制度设计与空间策略[J].规划师.2017

[2].许秦田.文化资本视角下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动因、空间、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7

[3].宋晓青.构建“以农民为本、艺术化”的新农村公共空间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7

[4].李欣路,孙世界.艺术群落的公共空间策略研究——以北京宋庄为例[C].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2015

[5].陶中东.广场·绿地·停车场——安庆市旧城区静态公共空间策略[J].当代建设.1999

标签:;  ;  ;  ;  

公共空间策略论文-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