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资产的减值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并先后制定了相应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以规范实务界的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我国自1993年“两制两则”规定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至今,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2006年独立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颁布后,对资产减值的研究更是达到空前的热度。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对资产减值准则的相关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本论文首先从理论研究的角度,采用推理方法探讨资产、资产减值的实质,采用对比方法,探讨CAS8在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披露三个方面相对于原《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并着重讨论了减值准备的转回、公允价值和资产组等变化较大的几个方面。其次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的前后变化验证了上市公司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各项目之间的比例,为以后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等非流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埋下了伏笔,从而证实了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不完善性。本论文取得如下研究结论:1)从理论研究得出新会计准则相对于旧企业会计制度在可回收金额上更具操作性、解决了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减值准备的计提基础问题、提出了更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公允价值价值计量模式。2)针对“禁止资产减值转回”,从五个方面推导得出禁止转回是不恰当的,同时通过实证研究部分的“存货跌价准备率的提高”得出禁止资产减值转回并不能杜绝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3)公允价值的引入给加强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等还需在可操作性上加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1 绪论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意义1.2 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现状1.2.1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外研究现状1.2.2 资产减值会计的国内研究现状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1.3.1 研究方法1.3.2 研究内容2 资产减值会计概述2.1 资产减值会计的历史变迁2.1.1 西方国家资产减值思想和会计制度的演变2.1.2 我国资产减值思想和会计制度的演变2.2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2.2.1 资产2.2.2 资产减值2.2.3 资产减值会计2.2.4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2.3 小结3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计量与信息披露3.1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3.1.1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对象3.1.2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标准3.1.3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原则3.1.4 资产减值会计确认时间3.1.5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基础3.1.6 资产减值会计的确认归属3.1.7 资产减值的转回3.2 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3.2.1 由资产减值的实质来看其计量3.2.2 计量属性的选择3.2.3 可收回价值的计量3.3 资产减值会计的信息披露3.4 小结4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会计实证研究4.1 样本选取4.1.1 样本时间的选取4.1.2 样本资料的选取4.2 研究假设4.2.1 假设分析4.2.2 研究假设4.3 实证分析4.3.1 样本一实证分析4.3.2 样本二实证分析4.3.3 样本三实证分析4.3.4 样本四实证分析4.3.5 四种样本的对比实证分析4.4 小结5 构建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5.1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评价及改进建议5.1.1 积极的评价5.1.2 存在的问题5.2 对上市公司不规范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原因的思考以及治理措施5.2.1 不规范执行资产减值政策原因的思考5.2.2 治理措施6 结论与展望6.1 结论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缩略词说明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资产减值准备论文; 盈余管理论文; 公允价值论文; 减值准备转回论文; 存货跌价准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