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是近几年猪群中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在猪群中的感染率越来越高。本研究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和PCR方法对来自山东泰安的发病猪组织病料进行PCV2检测。将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悬液接种无PCV1污染的PK-15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一株PCV2,命名为猪Ⅱ型圆环病毒山东泰安株(PCV2sd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可见病毒接种细胞中散在特异性荧光。提取培养病毒细胞全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病毒基因组1号开放式阅读框(ORF1)、2号开放式阅读框(ORF2)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得到长度分别为945bp、702bp和1767bp左右的产物条带。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MD18-T-ORF1、pMD18-T-ORF2和pMD18-T-PCV2。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所分离病毒的ORF1、ORF2和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945bp、702bp和1767bp。DNAStar生物学软件分析发现,PCV2分离毒株与No.DQ218420等各参考株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介于95.4%~98.8%之间,ORF1的同源性介于97.0%~98.8%,ORF2的同源性略低,介于91.9%~98.4%之间。选取40日龄左右早期断奶仔猪人工接种PRRSV和PCV2+PRRSV,借助仪器动态检测外周血生理指标、生化指标和淋巴细胞凋亡比率。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对外周血各种指标都有一定的影响,WBC、GPT、GOT、LDH、GLO及TBIL感染组高于对照组;RBC、HGB、PLT及ALB感染组低于对照组;而MCV及TP无明显差异。PRRSV单独感染以及与PCV2在混合感染时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混合感染多项指标的变化幅度更大。外周血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对特定疾病诊断缺乏特异性,通过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判定病变的严重程度及相应内脏器官的损伤。两病毒接种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攻毒后2~3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并趋于恢复;混合感染组的凋亡比率又高于单独感染组。
论文目录
符号说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试验地点、仪器1 试验地点2 主要仪器设备文献综述1 病原学1.1 病毒的分类地位1.2 病毒的理化特性1.3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4 病毒的编码蛋白1.5 病毒的细胞培养特性2 发病学2.1 发病特点2.2 易感动物2.3 流行病学3 致病机理4 PCV2 的免疫学特征5 PCV2 的诊断技术6 PCV2 的分离鉴定7 PCV2 感染的防治8 PCV2 和PRRSV 混合感染的研究现状9 PCV2 和PRRSV 混合感染对外周血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10 PCV2 和PRRSV 混合感染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第一部分 猪Ⅱ型圆环病毒山东泰安株(PCV25dt)的分离实验一 疑似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感染病料检测1 病料ELISA方法检测1.1 材料与方法2 病料PCV1 和PCV2 的PCR 检测2.1 材料与方法2.2 PCR 方法检测PCV1 和PCV23 结果与分析实验二 PCV2 的分离鉴定1 PCV2 的分离1.1 材料与方法2 PCV2 的鉴定2.1 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中PCV22.2 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培养细胞中PCV23 结果与分析实验三 PCV2 基因组核酸序列扩增、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1 PCV2sdt 基因组核酸序列扩增1.1 材料与方法1.2 扩增引物1.3 ORF1、ORF2 和PCV2 全基因组序列扩增2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酶切鉴定2.1 切胶回收阳性PCR产物2.2 pMD18-T-ORF1、pMD18-T-ORF2和pMD18-T-PCV2构建2.3 重构质粒转化及阳性重组克隆筛选2.4 质粒小量提取及酶切鉴定3 阳性重组质粒序列测定及基因同源性分析4 结果与分析4.1 PCV2 基因序列扩增及酶切分析4.2 重组质粒测序结果及基因序列分析4.3 PCV2sdt 与已发表的不同分离毒株间同源性分析4.4 PCV2sdt 与已发表的不同分离毒株间基因组进化分析第二部分 PCV2 与 PRRSV 混合感染仔猪血液病理学研究实验一 PCV2 与 PRRSV 混合感染仔猪外周血生理生化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2 方法2 结果与分析2.1 外周血生理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与分析2.2 外周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与分析实验二 PCV2 与PRRSV 感染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规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2 方法2 结果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附图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病毒分离论文; 生理生化指标论文; 淋巴细胞凋亡论文;
PCV2的分离鉴定及与PRRSV混合感染仔猪的血液病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