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荀子虽是儒家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环节,然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理解和定位,因此,荀子的思想需要重新理解和诠释。汉语世界曾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文化翻译运动,一是对佛学的翻译,一是对西方文化的译介,其结果是造成了汉语世界思维方式的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从本末一体的思维方式转变为体用相即的思维方式,第二次是从体用相即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的转变却又不能真正地自觉是后世误解荀子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以本末一体的方式重新审视荀子的思想,且以本末一体的方式铺陈荀子的思想世界。更准确地说,对荀子思想的研究不是去探讨一个叫做荀子的思想家的思想,而更应当是去探讨一部名叫《荀子》的作品的思想,作为思想家的荀子则是这部作品的要素之一。作为一部作品,《荀子》自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本末一体的思想世界,而重新诠释的任务就是依照《荀子》自身组织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荀子》不是一部孤零零的作品而是处身在五经、《论语》和《孟子》这些文本的关系脉络之中,而这种位置本身也是《荀子》思想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对《荀子》思想世界的呈现同时也是对《荀子》在这个关系脉络中的位置的呈现。全文分成导论和本论两个部分,导论是我们进入《荀子》思想世界的准备,本论则是这个世界的展开。在导论部分,我们首先回顾了《荀子》的研究历史;其次以《论语》为参照,初步揭示出,“学、政、道”三位一体是《荀子》思想世界的基本结构,再次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本为参照,进一步说明了“学”为什么是这个思想世界的开端,也即“学”是儒家审视世界的独特的姿态和立场。学有三层含义,首先是指师友之间共同的伦理生活空间,即学习共同体(群),师友之间通过对五经的守护和传承而聚集在一起,其次是指在这个空间中的修身成德的生命活动,再是指相应的观念体系和学说。与之同理,“政”首先指向的是政治的共同生活也即共同体生活(天下);“道”则首先指向的是超越于政治的更为广阔的共同的生活空间——“天地之间”。与之相应,本论便分成“学”、“政”、“道”三个部分。我们分别选取了几篇作为各个部分的核心篇章,一方面是为了给出一个直观的线索和框架,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深入到《荀子》文本的细节中去。三个部分由六章组成,每一部分又由两章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以《劝学》为中心,阐明《荀子》对学之为学的基本结构的理解;第二章以《非十二子》和《儒效》为中心,通过学(德)与政的微妙关联的阐明,儒家自觉坚守的位置和立场便呈现出来了。第二部分:第三章以《王制》为中心,阐述《荀子》憧憬的王者之政的美好图景,即德(学)与政的同一;第四章以《礼论》为中心,阐述政治秩序(礼义之道)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礼义之道是如何组织政治生活的。第三部分:第五章以《天论》为中心,阐述天人关系,即人如何参天地;第六章,阐述性与心的关系,而以“心知道”为重点。修身成德之学贯穿“学”、“政”、“道”三个部分,是整个《荀子》思想世界借以组织起来的枢纽,因为德之为德不是主体性之自由意志而是生活在共同体(道)之中的能力和品格,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为己之学”就是学会共同生活。职是之故,《劝学篇第一》开篇,荀子写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礼义之邦”与“礼仪之邦”的是正[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试论“礼义廉耻”精神对党员干部道德教育的现代启示[J]. 商 2015(48)
- [3].中国传统“礼”文化视域下武术礼仪与礼义[J]. 体育科学研究 2016(02)
- [4].“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J]. 唯实 2015(07)
- [5].当孔子遭遇达尔文——忍让和进化论的儿童博弈[J]. 齐鲁周刊 2016(45)
- [6].诗经里的堇菜(下篇)[J]. 文学港 2017(06)
- [7].动画《郑义门》植入民政文化与礼义的特征与成效研究[J]. 艺术品鉴 2017(07)
- [8].社区礼义文化建设机制研究——以聿德学堂为例[J]. 明日风尚 2017(19)
- [9].“亲睦里”的千年礼义传承[J]. 海峡通讯 2017(08)
- [10].岂止一字之差——“礼义之邦”考辨[J]. 意林文汇 2016(06)
- [11].刺天[J]. 武侠故事 2012(03)
- [12].“礼仪之邦”应是“礼义之邦”[J].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2012(06)
- [13].“礼义”的含义及其发生[J]. 文史知识 2010(06)
- [14].近代伦理转型中礼义廉耻思想的发展[J]. 管子学刊 2017(01)
- [15].礼义文化教育与社会文明建设[J]. 儒学与文明 2016(00)
- [16].“礼仪之邦”应是“礼义之邦”[J]. 课外语文 2012(15)
- [17].“礼仪之邦”还是“礼义之邦”[J]. 粤海风 2013(01)
- [18].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J]. 齐鲁学刊 2012(01)
- [19].礼义廉耻及其当代教育探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9(03)
- [20].论荀子礼义治国的依据和方式[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21].中国古代衣冠漫谈[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06)
- [22].糖衣炮弹下的“死老虎”[J]. 检察风云 2013(20)
- [23].蒋介石对“礼义廉耻”的建构与新生活运动的开展[J]. 黑龙江史志 2010(17)
- [24].邹鲁礼义之邦民俗的演进——以《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为中心的考察[J]. 民俗研究 2016(04)
- [25].传统中道思想的传承与礼义精神的现代重构[J]. 儒学与文明 2016(00)
- [26].科举制度让“忠孝礼义廉”都印在你心里[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3(07)
- [27].礼义廉耻哲学思想及其当代论域[J]. 求索 2013(07)
- [28].礼义廉耻——接着前人言说下去[J]. 上海教育科研 2012(12)
- [29].牟宗三先生论荀子“礼义之统”[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30].“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