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的性别文化研究 ——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人教版)为例

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的性别文化研究 ——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人教版)为例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梳理,运用定量研究、文本分析、语言结构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2003年审查通过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是否存在性别不公平现象进行了探讨,意欲寻出达成教材性别公平的策略。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性别不公平在中外文化中的体现、从sex到gender的价值诉求、教育是通向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教材承载着社会性别文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女性教育和教材性别问题的关注以及本人的成长及其研究兴趣等方面,阐述了选题。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女性主义及其对性别研究的主要观点,性别公平理论和女性主义课程观。随后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教材中的性别公平问题的研究。第三、四章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具体研究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性别公平问题。论文主要从男女出现的频率、性别角色、语言结构和话语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在人物插图、主人公、公众人物这三个维度上,该套教材男性出现的频率高于女性;2、在性别角色上,男性的职业种类比女性职业种类多,而且主要从事公共领域的职业,而家庭角色一般都是由女性承当。3、在语言结构分析上,包括表标记性语言和人称/人物的顺序这两方面都显示了该套教科书存在语言方面的歧视。4、通过用词分析和叙事与再表现两个方面的话语分析,研究发现描述女性的形容词很单调,女性地位不及男性,女性的情感和价值观没有更好地体现在教材中。教材中上述这些性别不公平现象对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本文从政策层面上、教材编写和审定层面、学校层面、教材的选用层面、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消除教材中性别不公平现象的建议,为教材编写者、教材审定者以及教师增进两性平等意识作一定的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性别不公平在中外文化中的体现
  • 1.1.2 从sex 到gender 的价值诉求
  • 1.1.3 教育是通向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
  • 1.1.4 教材承载着社会性别文化
  • 1.1.5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女性教育和教材性别问题的关注
  • 1.1.6 个人成长与研究兴趣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2.3 个人训练价值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 2.1 理论基础
  • 2.1.1 女性主义流派与社会性别
  • 2.1.2 性别公平理论
  • 2.1.3 女性主义教材观
  • 2.2 研究现状综述
  • 2.2.1 性别文化
  • 2.2.2 教材文化
  • 2.2.3 国外关于教材性别问题的研究现状
  • 2.2.4 国内关于教材性别问题的研究现状
  • 2.3 结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目的
  • 3.3 研究问题
  • 3.4 研究方法
  • 4 文本分析
  • 4.1 两性出现的频次
  • 4.1.1 插图
  • 4.1.2 主人公
  • 4.1.3 公众人物
  • 4.2 性别角色
  • 4.2.1 职业角色
  • 4.2.2 家庭角色
  • 4.3 语言分析
  • 4.3.1 标记性语言
  • 4.3.2 人称/人物的词序
  • 4.4 话语分析
  • 4.4.1 用词分析
  • 4.4.2 叙事与再表现
  • 4.5 小结
  • 5 反思与建议
  • 5.1 造成教材性别不公平的原因
  • 5.1.1 传统文化的影响
  • 5.1.2 政治原因
  • 5.1.3 教材原因
  • 5.2 性别不公平对学生的影响
  • 5.2.1 对女生的负面影响
  • 5.2.2 对男生的负面影响
  • 5.3 消除性别不公平现象的措施
  • 5.3.1 政策层面上
  • 5.3.2 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
  • 5.3.3 学校要创设性别公平的环境
  • 5.3.4 课堂教学
  • 6 研究的不足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6.1 研究的不足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5(01)
    • [2].中东女性主义的特点:以埃及、伊朗为例[J]. 英才高职论坛 2008(03)
    • [3].东亚关系网络中的日本女性主义[J]. 第欧根尼 2019(02)
    • [4].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J]. 书屋 2020(09)
    • [5].漫威电影里的女超人——浅析《惊奇队长》反映的女性主义[J]. 戏剧之家 2019(28)
    • [6].女性主义视阈下中国女性形象的变化[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8(02)
    • [7].艺术的女性主义哲学[J]. 当代美术家 2017(02)
    • [8].叙事电影的性别话语权嬗变——从《后窗》到《猎杀本·拉登》[J]. 电视指南 2017(13)
    • [9].女性主义关照下吕克·贝松影片中女性形象探析[J]. 电视指南 2017(16)
    • [10].女性主义视角下《人民的名义》中的“蜗婚”现象评析[J]. 电视指南 2017(16)
    • [11].基于女性主义对当代热播剧中女性形象的思考——以《人民的名义》为例[J]. 电视指南 2017(19)
    • [12].《纽约纽约》:氤氲在浮华欲望下,远方亦是苟且[J]. 电视指南 2017(19)
    • [13].女性主义领导力:中国语境下的理论与实践[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1)
    • [14].女性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景[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3)
    • [15].中西女性主义的差异与融合[J]. 改革与开放 2017(06)
    • [16].女性主义哲学:现实与未来[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07)
    • [17].女性主义认同:理论、研究与实践[J]. 心理学探新 2016(05)
    • [18].女性主义或移步换景[J]. 伊犁河 2018(04)
    • [19].关于《天黑前的夏天》女性主义的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9(20)
    • [20].校园青春片女性主义表达——以《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36)
    • [21].婚姻用词的性别偏向与女性主义——以“嫁给”一词为例[J]. 文教资料 2016(33)
    • [22].论女性主义在美国历史上的发展[J]. 学园 2018(11)
    • [23].印度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摔跤吧爸爸》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8(20)
    • [24].透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看女性主义[J]. 青年文学家 2018(26)
    • [25].《红楼梦》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与消解[J]. 北方文学 2016(20)
    • [26].浅析时尚影像中的女性主义自我表现意识[J]. 明日风尚 2016(20)
    • [27].论越南历史上的女性主义[J]. 长江丛刊 2016(35)
    • [28].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干枯的女巫》[J]. 北方文学 2016(23)
    • [29].“走偏”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30].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多角度赏析[J]. 明日风尚 2016(24)

    标签:;  ;  ;  ;  ;  

    我国高中英语教材的性别文化研究 ——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人教版)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