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通过对慢性腰痛(CLBP,Chronic low back pain)患者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测量和比较,分析参数变化和CLBP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参数的实际临床参考价值。2.比较不同年龄之间骨性结构的差异以及探讨X线检查在临床诊断CLBP中的实际临床意义。3.低位腰椎间盘突出(LLDH,Lowe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患者腰椎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4.腰椎间盘突出(LDH,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术后患者腹肌功能锻炼的意义。【材料和方法】1.病例资料的收集1.1病例来源123例CLBP以及8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来源于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和南方医院脊柱骨科。28例非慢性下腰痛者来自于南方医院体检中心。46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来自于武警河南总队外二科。1.2纳入标准1.符合CLBP纳入标准者。即指从下腰部、臀部到下肢的各种持续或间歇性疼痛,病程在三个月以上。2.LDH患者纳入标准:临床体检有椎间盘突出表现,CT扫描证实髓核突出者。3.LDH术后患者纳入标准:年龄大于20岁,小于65岁,手术方式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能够配合随访者。1.3排除标准1.腰部骨折、脱位脊柱结核、肿瘤和感染性炎症病变以及其它内科疾病引起的腰背痛者。2.非L4,5和L5S1节段椎间盘突出者。2.参数及其测量方法2.1扫描设备及扫描条件X线检查机型岛津XED150L-20型500 mA X线机,CT扫描机为美国GE8800全身CT。腰椎侧位投照方法:受检者去鞋直立于机器旁,右侧位摄片,目视前方,双上肢平举握前方横杆,双膝、双足并拢,身体放松。拍片时球管中心对准第3腰椎,球管胶片距90 cm。CT按常规扫描条件扫描。图像处理软件使用JW-PACS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JW picture archivingand communication system,JW-PACS)2.2参数测量1)骶骨倾斜角(Ferguson’s法)即S1上缘切线延长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见附图7;2)腰骶椎间盘角即L5椎体下缘切线延长线和S1上缘切线延长线的夹角,见附图8;3)腰椎曲度(Seze’s法)即将T12椎体到S1椎体后缘弧形连线和T12椎体后下缘和S1后上缘连线形成一弧,测量该弓顶到弦的距离即为腰椎曲度,见附图9;4)腰椎曲度角(Cobb’s法)即T12椎体下缘切线延长线和S1上缘切线延长线的夹角,见附图10;5)腰骶前弓角即L3、L5和S1椎体对角线交点连线夹角,见附图11;6)腰骶夹角延L5椎体前缘和S1椎体前缘做切线相交之钝角,见附图12;7) L5椎体指数即L5椎体后缘高径和前缘高径的比值;8) L5S1椎间盘高度即椎体环形阴影前后端内缘(即椎体-皮质的内缘)为定点,上下椎体两定点间的距离;9)腰骶关节角(Gronkopff法)即在腰椎侧位片上L5椎体上下缘的中央连线和S1椎体上下缘的中央连线相交所成的角,见附图13;10)腰骶关节突关节角,即测量左右关节突关节角之和的平均数,见附图14。2.3在82例LLDH患者的X线正侧位片及CT片上,测量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L5S1椎间盘高度、L5椎体高度和腰骶关节突关节角。对46例LDH术后患者术后疗效评定按照Macnab方法,腰椎前屈功能评定采用距离法,即测量受试者并腿直立位脊柱前屈时中指指尖到地面的距离。2.4误差控制各参数由两人独立测量,取其测量者之平均值。测量前对两名测量者进行测量软件使用和测量标准培训。3.病例分组3.1根据123例患者情况分为一般腰背痛组和椎间盘突出组和正常对照组;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0岁以下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和大于60岁组。同时根据性别差异分为男女组。3.2 82例LLDH患者和分为L4、5突出组,L5S1突出组L5S1膨出组。3.3 46例LDH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加强腹肌锻炼组和常规对照组。4.统计方法多组均数之间比较用单方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法检验;两组均数之间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可信区间取95%,即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骶骨倾斜角、腰椎曲度、腰椎曲度角以及L5S1椎间盘高度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51-60岁组腰骶关节角和≤30岁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5);腰骶夹角除41-50岁组外均有显著性差异,31-40岁组和≤30岁组比较P=0.005<0.01,51-60岁组和≤30组比P=0.039<0.05,>60岁组和≤30岁组比P=0.008<0.01;腰骶前弓角除51-60岁组外其它各组和≤30岁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31-40岁组和≤30岁组比P=0.036<0.05,41-50岁组和≤30岁组比P=0.005<0.01,>60组和≤30岁组比P=0.028<0.05,此外41-50组和51-60岁组间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8<0.05;L5椎体指数>60组和≤30岁组比P=0.016<0.05,和31-40岁组比P=0.021<0.05,和51-60岁组比P=0.014<0.05;腰骶椎间盘角51-60岁组和≤30岁组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5;从性别来看,男女组仅在腰骶关节角和腰骶夹角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7<0.01,P=0.004<0.01)。从病因来看,有间盘突出组和无间盘突出组在腰骶椎间盘角和L5S1椎间盘高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49<0.05,P=0.007<0.01)。CLBP和非CLBP组之间相比,在腰骶关节角(P=0.000<0.01),骶骨倾斜角(P=0.000<0.01),腰骶前弓角(P=0.022<0.05),腰椎曲度(P=0.000<0.01),腰椎曲度角(P=0.010<0.05),L5椎体指数(P=0.000<0.01)上都有显著性差异。2.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结构参数测量结果表明:L4,5突出组、L5S1突出组、L5S1膨出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之间腰骶角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L5S1椎间盘高度方面L4,5突出组、L5S1突出组、L5S1膨出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L5S1突出组、L5S1膨出组和L4,5突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L5S1突出组和L4,5突出组L5椎体高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曲度方面,L4,5突出组、L5S1突出组、L5S1膨出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之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5S1膨出组和L5S1突出组之间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关节突关节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L5S1突出组和L4,5突出组、正常对照组相比盘椎比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L5S1膨出组和L4,5突出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3.加强腹肌锻炼组和正常对照组在疗效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腰椎屈曲功能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CLBP患者不同年龄组之间腰椎骨性结构参数以腰骶夹角和腰骶前弓角的变化较为显著,和正常对照组比较除了腰骶夹角、腰骶椎间盘角和L5S1椎间盘高度外,其差异均有显著性。2.CLBP患者不同性别腰椎骨性结构参数以腰骶关节角和腰骶夹角变化最为显著,单纯CLBP和LDH之间则以腰椎间盘角和L5S1椎间盘高度差异有显著性。3.低位腰椎间盘突出最明显的骨性结构变化是腰骶角、腰椎曲度和椎间隙的变小。L5S1突出比L4,5突出更易出现上述结构的变化。4.腹肌锻炼有利于较早建立腰椎的新平衡,改善腰椎的屈曲功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骨性结构异常对下尺桡关节稳定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伤 2020(08)
- [2].肩袖损伤与肩关节骨性结构相关性研究进展[J].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1(01)
- [3].肩袖损伤的骨性结构测量研究进展[J]. 实用骨科杂志 2020(03)
- [4].舌下神经管及其毗邻骨性结构应用解剖学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03)
- [5].颌面部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的快速重建[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1(03)
- [6].咬合重建前后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骨性结构影像学改变的研究[J]. 口腔医学 2013(10)
- [7].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测量与分析[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1(06)
- [8].枕下远外侧入路骨性结构解剖学研究[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01)
- [9].新疆维汉OSAHS患者睡眠监测及头影骨性结构比较[J]. 河北医学 2015(08)
- [10].骨性结构参数的不对称变化在腰椎侧凸角度进展中的意义[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02)
- [11].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测量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6(09)
- [12].CT矢状位图像在评估肘关节僵硬中异常骨性结构的作用[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07)
- [13].基于MSCT技术对肩关节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09)
- [14].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联合颈椎骨性结构评价对诊断颈性眩晕病因价值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07)
- [15].中鼻甲的骨性结构变异与鼻窦炎的关系[J]. 当代医学 2011(25)
- [16].下腰椎骨性结构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35)
- [17].更正[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04)
- [18].外翻膝骨性结构的形态学及分型研究[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3(01)
- [19].腰椎骨性结构参数变化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关系[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04)
- [20].日常活动中的腰部损伤预防浅析[J]. 才智 2017(23)
- [21].中国人体膝关节三维重建研究现状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1(05)
- [22].基于CT和MRI混合配准的膝关节复合结构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15(03)
- [23].打呼噜真会致命吗?[J]. 祝您健康 2012(08)
- [24].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间高度及关节突矢状角参数特点及其对侧凸的影响[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1(07)
- [25].基于MSCT的肩关节骨性结构与肩袖损伤的关系探讨[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1)
- [26].正畸减数治疗对成人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13)
- [27].前踝撞击征发生机制的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7(14)
- [28].颞下颌关节骨性三维测量标准的建立及在骨关节病中的应用[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6(01)
- [29].舌骨及其肌肉与上气道的关系[J]. 宁夏医学杂志 2011(02)
- [30].腰椎骨性结构参数与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相关性研究[J].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