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可可西里盆地中新世发育一系列古湖泊,而高原内陆湖泊沉积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具有典型明暗叠置纹层的叠层石有效地记录了气候振荡信息,对湖相叠层石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沉积学、地层学及古生物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针对可可西里盆地中新统五道梁组湖相叠层石岩石学、微生物学特征,运用野外和室内、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以常规显微薄片、扫描电镜观察为基础,结合常量/微量元素、稳定C、O同位素等地化资料,详细描述叠层石宏观、微观结构特征,深入研究叠层石发育期沉积环境特征,并获得可可西里地区高分辨率的气候信息。这对丰富叠层石成因理论和探讨青藏高原隆升都有一定的意义。首先利用野外分层描述、室内显微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对可可西里地区1口含叠层石的钻探全取芯井剖面和4条前人实测露头剖面岩石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尤其是各剖面中叠层石灰岩的出露特征;总结了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五道梁组主要岩性类型有泥灰岩、泥晶灰岩、叠层石灰岩、颗粒灰岩和膏溶角砾岩。盆地南北向分布的剖面对比显示中新世地层分布厚度极不均匀,呈北厚南薄的横面展布,底部与下伏渐新世雅西措组常呈微角度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被剥蚀。其次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对叠层石进行观察,发现叠层石类型极其丰富,有波状、菜花状、椭球状、锥状、球状、柱状以及它们的组合形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穹隆状叠层石、丘状叠层石、柱状叠层石和层状(波状)叠层石;叠层石明暗纹层保存完整,形态上主要有层带状、波状和柱状,纵剖面上常组合出现;叠置纹层中富屑层有明显的颗粒结构,颗粒类型主要有内碎屑、球粒及少量陆源碎屑;富藻纹层为致密状的高有机质泥晶方解石构成,表现为泥晶结构。根据叠层石结构的差异性,按成因不同,将叠层石划分为骨架叠层石、凝集叠层石和细粒叠层石三种类型。再次,详细观察钻探取芯发现剖面纵向上可分辨出三个叠层石发育期,自下而上对应厚度分别为72-103m、22-37m和9-13m,且每个阶段对应环境皆主要为浅湖,仅仅第二次早期沉积为滨湖环境。第一次叠层石形成于构造环境稳定,造叠微生物生活于水下45cm水位至近水表层活动,并以较均一的沉积速率形成纹层;第二次叠层石形成于浅湖环境的极浅水区,且可能周期性的暴露更有利于该类叠层石的出现;第三次叠层石中同沉积的粉砂级陆源碎屑偏多,推测离湖岸更近,更趋于滨湖环境。此外,利用微量元素、常量元素,C、O同位素测试,对叠层石样品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Sr/Ba值从1左右至2.5以上,叠层石湖泊水体盐度可能处于微咸水-咸水条件;Ca/Mg比都在50以上,生物作用干预强烈,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促使碳酸钙沉淀;Fe/Mn比相对其他岩性较高,Fe2+含量偏高,叠层石发育区水体较浅,还原性更强;叠层石纹层C、O同位素值表现趋同,富藻层和富屑层δ(13)C值皆为正值,δ(18)O值为负,富藻纹层的同位素值又明显高于富屑层。碳氧同位素值表明藻纹层形成于蒸发量高、湖泊咸化的冬半年干旱期,而较为湿润的夏半年因风暴频发带来大量的陆源碎屑形成富屑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叠层石纹层生长模式图及本区叠层石横向展布图。最后,联系可可西里地区早中新世干旱的气候背景,分析叠层石沉积期气候曾持续湿润,湖泊降雨量远大于蒸发量,且形成“五道梁古大湖”。推测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海拔高度已超过了2000m,并已超过影响行星风系的临界值,阻挡了来自海洋湿润气流进入内陆,导致气候变干。而叠层石沉积期湖泊气候相对湿润,可能是区域性气候循环的结果。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来源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古湖泊学研究现状
  • 1.3.2 叠层石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与工作量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区域位置及构造
  • 2.2 新生代地质演化历史及高原隆升
  • 2.2.1 可可西里盆地地质演化历史
  • 2.2.2 新生代高原隆升
  • 2.3 区域地层
  • 第3章 典型剖面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 3.1 剖面地层描述及沉积相研究
  • 3.1.1 实测剖面
  • 3.1.2 收集剖面
  • 3.2 剖面典型岩性岩石学特征
  • 3.3 中新世地层对比
  • 第4章 叠层石成因机理研究
  • 4.1 叠层石岩石学特征
  • 4.1.1 宏观形态特征
  • 4.1.2 叠层石概要纵断面研究
  • 4.1.3 微观及超微岩石矿物组合特征
  • 4.2 叠层石微生物学研究
  • 4.2.1 造叠微生物类别
  • 4.2.2 造叠微生物的组分
  • 4.2.3 微生物作用
  • 4.3 叠层石沉积类型
  • 第5章 叠层石古环境意义探讨
  • 5.1 叠层石沉积环境综述
  • 5.2 叠层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
  • 5.2.1 常量/微量元素特征
  • 5.2.2 稳定C、O同位素特征
  • 5.3 钻探剖面(P01)叠层石环境研究
  • 5.4 叠层石形成模式研究
  • 第6章 讨论
  • 6.1 地史各时期叠层石研究进展综述及对本区叠层石意义
  • 6.2 叠层石沉积期可可西里盆地的海拔高度与青藏高原的隆升
  • 6.2.1 叠层石沉积期可可西里盆地环境研究现状
  • 6.2.2 可可西里盆地早中新世海拔高度和青藏高原隆升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命印记与地球年轮——破译叠层石[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0(03)
    • [2].叠层石形态的主控因素—微生物席[J]. 四川地质学报 2017(03)
    • [3].跟着地质学家走读西山(二) 走近叠层石 探寻远古生命遗迹[J]. 知识就是力量 2020(07)
    • [4].追踪远古叠层石[J]. 大自然 2017(05)
    • [5].仇沾霖[J]. 宝藏 2011(08)
    • [6].叠层石衰落之谜[J]. 科学之友(A版) 2008(09)
    • [7].现代叠层石的多样化构成:认识古代叠层石形成的关键和窗口[J]. 古地理学报 2016(02)
    • [8].锥叠层石向阳性探讨[J]. 古生物学报 2015(04)
    • [9].奥陶纪的叠层石何处安家[J]. 生物进化 2014(01)
    • [10].豫西南上泥盆统叠层石微组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3)
    • [11].湖北松滋地区下奥陶统叠层石沉积特征[J]. 沉积学报 2018(05)
    • [12].青藏高原五道梁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特征、分类及古气候意义[J]. 矿物岩石 2011(03)
    • [13].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的中元古代叠层石(英文)[J]. 地质学刊 2018(04)
    • [14].现代碳酸盐叠层石的重要进展及意义[J]. 地球科学进展 2020(01)
    • [15].湖北松滋刘家场地区寒武系叠层石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J]. 地质学刊 2018(01)
    • [16].天津市蓟县东营房叠层石矿的开发利用研究[J]. 地质找矿论丛 2009(03)
    • [17].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神农架群乱石沟组叠层石类型及其沉积学意义[J]. 古地理学报 2018(04)
    • [18].湖北京山厂河叠层石白云岩基本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J].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03)
    • [19].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微指状叠层石及其对1250Ma±叠层石衰减事件的响应[J]. 古地理学报 2008(05)
    • [20].叠层石形成的光合作用信号:来自于锥状叠层石形态学研究的精妙启示[J]. 现代地质 2015(06)
    • [21].豫西渑池地区寒武纪馒头组叠层石中的分子化石[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 [22].控制叠层石宏观形态特征的沉积环境因素分析[J]. 中国石油石化 2017(10)
    • [23].叠层石衰减事件及臼齿构造作用幕:形成机制与研究进展[J]. 西北地质 2008(03)
    • [24].叠层石中的海绿石化和黄铁矿化:以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铁岭组为例[J]. 古地理学报 2018(03)
    • [25].瓮安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叠层石磷块岩形成环境及成矿机制[J]. 高校地质学报 2015(02)
    • [26].豫西寒武纪叠层石微生物化石及其钙化特征[J]. 现代地质 2014(02)
    • [27].六盘山地区下白垩统六盘山群李洼峡组叠层石特征及成因环境探讨[J]. 地层学杂志 2014(01)
    • [28].淮南地区新元古代九里桥组叠层石成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J]. 古生物学报 2008(01)
    • [29].云南东川前寒武纪叠层石类型与找矿意义[J]. 古生物学报 2015(03)
    • [30].松滋刘家场早奥陶世叠层石发育主控因素研究[J]. 科技通报 2019(11)

    标签:;  ;  ;  ;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