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江,王保苍,王斌,冯晓娜,尹佳丽,史伟,于泽洋,张荐,周立健[1](2021)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7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 其中男42例, 女34例;年龄(35.48±18.12)岁(范围17~66岁);左侧45例, 右侧31例。致伤原因:摔伤46例, 自行车伤16例, 车祸伤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25~5 d, 平均3.2 d。开放性骨折18例, 累及关节面骨折64例, 粉碎性骨折5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清创, 所有病例均采用免激惹张力带技术固定。观察术中骨折复位、术后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状态, 根据跛行程度、支撑物使用情况、有无关节绞锁感、关节不稳定情况、疼痛、肿胀度、楼梯攀爬及下蹲等情况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且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8.24±6.18)个月(范围12~24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无钢丝断裂;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查X线片显示术后无再骨折、骨折移位, 内固定取出前无克氏针滑移, 仅1例由于卡扣原因致钢丝松弛(未影响骨折愈合)。所有骨折均愈合良好, 平均7.5周骨折线基本消失。术后12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 76例评分为(95.40±4.60)分(范围82~100)分:优54例, 良21例, 可1例, 优良率98.7%。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76例评分为(0.09±2.05)分(范围0~3)分, 其中4例有轻度疼痛感觉, 平均得分0.09分。结论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满意, 内固定物对周围组织刺激引起的疼痛感低, 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赵锦伟,张钟元,江和训,王凤,鞠昌军,高广凌[2](2021)在《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采用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的63例横行髌骨骨折患者资料。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男17例,女14例;年龄19~66岁,平均(38.5±13.6)岁;左侧10例,右侧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8 d,平均(4.1±2.1)d。改良组32例,采用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男16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0.9±17.2)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4.0±1.7)d。记录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第3、6、12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5±1.5)个月。改良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1期愈合。两组患者骨折均顺利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骨不连、感染和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两组术后第3、6、12个月,改良组膝关节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相比,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在不影响骨折愈合情况下,能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及缓解术后疼痛。
张伟,邱瑾[3](2021)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与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与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6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及预后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手术治疗优良率为92.86%,高于A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正常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HSS、ROM、Bostman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B组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于A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手术时间更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李广磊,刘平[4](2021)在《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述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髌骨骨折治疗相关文献,对各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进行总结。结果髌骨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骨折后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以及髌骨切除,内固定方式包括环(捆)扎固定、张力带及其改良技术、张力带联合其他技术、螺钉(包括可吸收螺钉)固定、钢板以及髌骨复位固定器固定。各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优缺点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结论髌骨骨折有多种手术治疗方式,为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需针对骨折类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
张健,万盛钰,钟泽莅,曾俊,吴超,谭伦,林旭[5](2021)在《改良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比较改良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26例髌骨C型骨折患者(A组),与同期采用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的24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侧别及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及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克氏针激惹皮肤、内固定失效、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2,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1、3 d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1个月。A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3.3±0.6)个月,B组(3.2±0.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9,P=0.559)。两组骨折愈合后均取出内固定物。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A组获优1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5%;B组获优8例、良7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28,P=0.005)。末次随访时,A组均无克氏针激惹皮肤发生、B组发生3例;X线片复查示A组5例内固定失效、无骨折复位丢失,B组9例内固定失效、1例骨折复位丢失。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5/26),低于B组的54.2%(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1,P=0.010)。结论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相比,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C型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叶健平,黄振平,杨海东[6](2021)在《单独绑扎钢绳3个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单独绑扎钢绳3个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惠州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各类型髌骨骨折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单独绑扎钢绳3个8字内固定,对照组患者手术方式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AKS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的91.3%显着提高(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3.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95.7%,对照组患者术后满意度为87.0%,两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患者的AK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单独绑扎钢绳3个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治疗满意率,且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陈羽,俞仲翔,匡勇,王树强,蔡雨卫,房雷,徐盛明[7](2021)在《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8例:初始固定可靠》文中指出背景:髌骨下极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髌骨骨折,由于髌骨下极往往是粉碎性骨折,不能提供足够的把持力,因此髌骨骨折常用的技术并不适用,目前也没有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方法的金标准。目的:探讨双排锚钉技术在髌骨下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使用双排锚钉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开展系统膝关节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并进行关节功能评定;对比患者健侧和术后的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19.5个月;(2)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锚钉松动、膝前痛等并发症发生,所有骨折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时骨性愈合;(3)术后12个月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28.5±1.5)分,膝关节损伤及骨关节炎疗效评分(93.6±4.4)分,优良率为100%;(4)术后3个月起(3,6,12个月)患侧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均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 0.05);(5)说明双排锚钉技术可以为髌骨下极骨折提供很好的初始固定强度,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对软组织干扰少和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苏子龙[8](2021)在《髌骨横形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研究克氏针张力带、半螺纹空心螺钉、全螺纹空心螺钉、半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全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方法:共使用30枚膝关节标本进行生物力学研究,所有的髌骨均模拟标准化的髌骨横形骨折(AO-34-C1)建立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6枚标本。A组为克氏针张力带固定,B组为半螺纹空心螺钉固定,C组为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D组为半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E组为全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将膝关节标本屈曲90度后固定在测试模具上,连接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静态牵拉试验,当髌骨骨折断端移位超过2mm时判定为髌骨内固定失效,测得各组可承受的极限载荷及稳定性数据。结果:当髌骨横形骨折失效时,A组可承受的极限载荷为640.00±8.16N,B组为676.67±16.99N,C组为688.33±26.09N,D组为781.67±13.44N,E组为905.00±17.08N。除B组和C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均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0-600N载荷施加的过程中,A组稳定性大于B组(P<0.01)和C组(P<0.05),小于E组(P<0.01),与D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稳定性小于C组(P<0.05)。D组稳定性和E组相近,仅在300N和600N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传统克氏针张力带仍然是固定髌骨横行骨折的有效方法。半螺纹空心螺钉和全螺纹空心螺钉虽可承受较大载荷但稳定性差,单独使用风险较高。半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可承受较大载荷和稳定性,与克氏针张力带接近,是一个可接受的方法。全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抗载荷能力高且稳定性好,可作为克氏针张力带的替代方法。
谢俊,郭金库[9](2021)在《U形横环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U形横环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采取U形横环钢丝法治疗,观察组给予U形横环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3个月。观察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内固定物松脱、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形横环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暴露充分、固定充分等优点,能够促进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减少术后内固定物松脱等,值得临床推广。
尚继辉,李宁,张永丰[10](2021)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对髌骨骨折患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共100例研究对象,均为髌骨骨折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比较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0%;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79±11.48)min,术中出血量为(83.29±12.47)ml,住院时间为(12.48±2.35)d,骨折愈合时间为(12.48±2.14)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结论:对髌骨骨折患者,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采用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的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二、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2)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术后处理 |
1.4 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与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单独绑扎钢绳3个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疗效对比 |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
2.3 并发症比较 |
2.4 满意度比较 |
2.5 手术前后AKS评分比较 |
3 讨论 |
(7)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8例:初始固定可靠(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
1.1 设计 |
1.2 时间及地点 |
1.3 对象 |
1.4 材料 |
1.5 方法 |
1.5.1 手术方法 |
1.5.2 术后康复训练 |
1.6 主要观察指标 |
1.6.1 Bo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9] |
1.6.2膝关节损伤及骨关节炎疗效评分(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10] |
1.6.3 膝关节活动度 |
1.6.4 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Results |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
2.2 试验流程图 |
2.3 预后情况及不良事件 |
2.4 术后功能评分 |
2.5 术后患者患侧及健侧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比较 |
2.6 典型病例 |
2.7 植入物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 |
3 讨论Discussion |
(8)髌骨横形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髌骨解剖与功能 |
2.1.1 髌骨的解剖 |
2.1.2 髌骨的功能 |
2.2 髌骨骨折 |
2.2.1 发病原因和流行病学 |
2.2.2 诊断和临床表现 |
2.2.3 骨折分型 |
2.3 治疗 |
2.3.1 治疗原则 |
2.3.2 保守治疗 |
2.3.3 手术治疗 |
2.3.4 改良的张力带固定技术治疗髌骨骨折 |
2.3.5 缝合线固定技术治疗髌骨骨折 |
2.3.6 空心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髌骨骨折 |
2.3.7 锁定板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 |
2.3.8 其他新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 |
2.4 本实验研究目的 |
第3章 力学实验 |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设备 |
3.2 标本准备 |
3.3 髌骨横形骨折手术固定方法 |
3.3.1 AO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组 |
3.3.2 半螺纹空心螺钉和全螺纹空心螺钉固定组 |
3.3.3 半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和全螺纹空心螺钉张力带固定组 |
3.4 力学实验方法 |
3.5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五种内固定方法失效时所能承受的极限载荷 |
4.2 五种内固定方法骨折断端位移与载荷之间关系 |
4.3 五种内固定方法的失效原因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U形横环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采用U形横环钢丝法: |
1.2.2 观察组采用U形横环钢丝法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髌骨骨折治疗情况比较: |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
(2)临床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比较分析治疗效果和并发症 |
2.2 比较分析手术相关指标 |
3 讨论 |
四、改良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免激惹张力带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J]. 李春江,王保苍,王斌,冯晓娜,尹佳丽,史伟,于泽洋,张荐,周立健. 中华骨科杂志, 2021(24)
- [2]改良闭合复位张力带固定术治疗横行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J]. 赵锦伟,张钟元,江和训,王凤,鞠昌军,高广凌. 实用骨科杂志, 2021(11)
- [3]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术与髌骨爪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比较[J]. 张伟,邱瑾.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4)
- [4]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J]. 李广磊,刘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08)
- [5]改良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 张健,万盛钰,钟泽莅,曾俊,吴超,谭伦,林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08)
- [6]单独绑扎钢绳3个8字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J]. 叶健平,黄振平,杨海东.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05)
- [7]双排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8例:初始固定可靠[J]. 陈羽,俞仲翔,匡勇,王树强,蔡雨卫,房雷,徐盛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33)
- [8]髌骨横形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研究[D]. 苏子龙. 吉林大学, 2021(01)
- [9]U形横环钢丝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 谢俊,郭金库. 浙江创伤外科, 2021(02)
- [10]改良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 尚继辉,李宁,张永丰. 黑龙江中医药, 2021(02)
标签:髌骨骨折论文; 克氏针论文; 髌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论文; 骨折并发症论文; 张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