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的途径——首席财务官聘任制

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的途径——首席财务官聘任制

一、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财务总监委派制(论文文献综述)

肖小华[1](2015)在《浅谈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利弊》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政府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对防范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降低财务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利弊,提出建议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有借鉴意义。

耿睿宇[2](2013)在《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文中提出财务监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话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有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督,在不同历史阶段都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曾经为财务监督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契约关系的复杂化、企业内部矛盾的多样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有的监督体系。目前,国内关于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控制、财务决策以及财务激励的研究已经很多,但对财务监督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现有的财务监督体系没有很好地界定各个监督主体的职能,造成了大家都能监督,却又没人监督的现象。本文认为,财务监督效率的提高应重点从财务监督权利资源的有效配置来进行,换句话说,有效的财务监督必须是在合理的财务监督体系内的监督。由于企业的性质是一种财务资本、人力资本、市场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共同合约,因此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政府、经营者、雇员等,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权参与企业财务控制以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因此,有效的财务监督理应考虑企业契约参与者的利益,有效的财务监督需要企业契约参与人分享企业的监督权力。而国有上市企业中除了所有者和经营者外,还存在其他利益相关者。所以,根据契约平等的精神,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也应该参与企业的财务监督,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本文以“大财务”观为基础,以相关者利益为导向,从如何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主体作用的角度,构建了基于相关者利益的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本文所论述的财务监督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所有者财务监督,经营者财务监督以及补充性财务监督。其中,所有者财务监督是基于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利益,监督主体包括,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财务总监;经营者财务监督是基于企业董事会的利益,是以完成企业受托责任为基础,其监督主体包括: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企业员工;补充性财务监督是对上述两者的补充,其监督主体包括社会舆论、注册会计师以及国家审计机构。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然后回顾了国内外文献关于财务监督的相关研究,最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为财务监督的相关理论,通过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的界定,为下文财务监督体系的论述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为国外财务监督体系的比较研究,通过研究美国、德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国家的财务监督体系,总结宝贵经验,为下文将要研究的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作出铺垫并提供借鉴。第四部分为我国财务监督体系的重构,是本文的核心内容,首先,以相关者利益为导向,阐述了财务监督体系的分层,界定了各层财务监督主体;然后从如何充分发挥各个财务监督主体作用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所有者财务监督,经营者财务监督以及补充性财务监督。第五部分为结束语,阐述了财务监督的重要性,并说明了本文的不足。

赵清[3](2013)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实证研究,提出了构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应然分析。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原则、目标、组织结构、方式、内容等给出了建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如何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方案。同时分析了国有企业中财务监督工作的影响因子,赋予权重,建立财务监督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财务管理、客户服务、企业运营、企业发展四个子模块构成并分别针对企业财务状况、客户数据及关系、企业主营业务及增值业务、企业文化及人员方面的指标的编辑和评分,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完成财务监督评价系统,最后利用某大型国有企业真实生产数据对该系统进行验证。

丁浩[4](2012)在《国有集团会计委派制的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内部人控制的弊端,以及外部监督、中介组织的缺陷,导致会计委派制的产生有了现实意义。但会计委派制单独运行也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应该正确认识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将会计委派制与内部审计二者相结合,发挥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强化内部审计工作,促进单位在管理分权条件下经营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本文认为财务监督机制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也是众多其它性质的企业能够发展的关键。纵观近几年很多企业,有过辉煌的成绩,但都只是昙花一现,从中不难发现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财务监督。我国最早由深圳市政府为维护国有企业所有者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用会计委派制的财务监督模式率先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实行了财务总监制度或财务部长逐级委派制度。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特别是大中型集团化经营企业中,陆续建立了会计委派制度;另外,在一些非国有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中,也尝试着建立会计委派制度。本文重点就会计委派制中的总会计师委派制、财务总监委派制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对会计委派人员在定位、职责、制度建设、实践过程中开展工作的方法、实施的环境保障以及考核监督等进行了分析。通过会计委派制度可以避免部分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也为下一步加强对会计委派制工作的推广和规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希望通过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更好的推动我国会计机构和制度的改革,使得会计行业的信誉度整体得到提升,促进企业能够更好的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让我们的国有资产真正的实现保值增值。

张克慧,牟博佼[5](2012)在《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不适应性分析》文中提出集团财务管控是我国企业集团在集约化发展道路上亟待改善的薄弱但重要的一环。集团财务管控能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合适的财务管控方法,而财务总监委派制被认为是其中一种实施简单、成效显着的方式。然而,这种观点大都移植于财务总监委派制提出的初衷,鲜有研究在集团环境下系统分析财务总监委派制。因此,本研究希望论述财务总监委派制对集团财务管控的适用性。通过分析财务总监委派制依存的条件,研究发现被委派的财务总监不能够准确及时向集团母公司汇报子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总监委派会造成集团管控的混乱,存在多种其他方式能够更好的替代财务总监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企业集团应当对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采取审慎的态度。

田海峰[6](2010)在《财务总监委派制问题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所有权监督、维护企业资产所有者权益的需要。财务总监按照规定的职责和权限,执行监管职务。被委派企业领导人应当支持财务总监认真履行职责,保障其职权不受侵犯。财务总监委派制在国有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本文对财务总监的性质、任职资格、职权和责任以及委派方式与考核作了介绍。同时阐述了国有企业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具体意义;在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并提出了明确财务总监职责权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等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建议。

张大川[7](2007)在《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为背景,通过分析财务总监制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理论,运用对比和实例等方法,将财务总监制度的特点结合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需要中。回顾财务总监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认真研究我国财务总监制度施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议。我国建立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管理体制下,在企业内部建立的旨在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财务监管机制。要结合我国特点,从各方面加强规范和管理,完善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财务总监制度。

赵全超[8](2007)在《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与协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通过建立健全的集团财务治理结构,构建科学的集团财务治理机制,实施有效的集团财务控制模式,进而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协同能力,是推进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发展和壮大的必经之路。企业集团财务治理问题是横跨公司治理、公司财务和企业组织三个学科的交叉领域,为深入研究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主要来源于作者做为主要参加人参与的天津大学管理学院与天津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合作研究课题。论文在注重理论整合研究和集成创新的同时,十分注重与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强调理论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本论文综合运用公司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等理论工具,以我国国有企业集团为研究背景,以财务治理为研究主线,以财权配置和财务协同为研究核心,系统的对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本论文进行上述研究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框架。基于公司财务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从耗散结构和协同学视角构建了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框架;基于此系统框架,系统地研究了股东主导下利益相关者共同财务治理模式、财务资本结构治理效应、财务治理结构安排与治理机制设计等基础性问题。2.构建了国有企业集团三维度财权分层配置模型。基于产权经济学、财务分层理论和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以及国有企业集团多级委托代理结构,构建了国有企业集团三维度(利益相关者财务维度、财务治理结构维度和多级委托代理结构维度)财权分层配置模型;并在母子公司财务冲突与协调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国有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模式和体制;解决了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核心问题。3.系统研究了国有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效应生成机制、测度机制和评价机制。基于资源、能力、知识三维视角,从静态协同和动态协同效应两个层次,对国有企业集团财务协同效应生成机制和协同价值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构建了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能力成熟度(FG-CMM)评价体系和基于熵权优属度矢量算法的财务治理评价模型;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提供了综合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机制。

乔冬[9](2007)在《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变迁中,中国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整体上纵然有所上升,但中国政府并未使国有企业整体上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其间的权责利关系并未理顺。国有企业所有者明显缺位,国有产权主体在明晰产权的口号下实质产权界定模糊不清;中国政府往往在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社会经济管理者之间发生职能与角色的错位,并导致国有资产在实际运营中往往过于追求企业利润与就业水平、福利标准与社会稳定等多重社会管理目标。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在于规划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和协调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使各种经济关系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中国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委托代理的链条较长且结构复杂,其间的委托代理风险及相关激励与约束问题一直都是企业改革的难点。总之,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代理人,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其职能与角色的转换将是必然,但改革至今政企仍未分离。在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研究新型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机制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剖析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基础,揭示了国有资本监管不力的症结所在,继而围绕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分析解读,探究了新体制下国有资本财务监管体系的战略性框架。论述了国家作为出资者在重构国有资本财务监管体系时,应遵循的原则和目标;针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财务监管目标,着重探讨了基层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财务监督内容;对加强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的具体方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提高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的有效性。为确保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模式的顺利构建,提出了完善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赵超儿[10](2007)在《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与国资监管》文中指出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架构中,国资监管体系的设置是国有资本所有者缺位的关键,内部审计则可以维护企业出资人的利益。本文将集中研究内部审计和国资监管在国有企业特殊的资本结构下的关系以及互相配合的机制。在国有企业中,由于企业所有者缺位、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及行业管理乏力等原因,内部审计得不到有效的设置和保障,导致评价、服务等多种职能都难以发挥。另一方面,国资监管体系则出现法人治理与行政监控混淆的现象,财务总监委派制作为重要的监管手段也存在缺乏法律支持、职能冲突和重复等缺陷。而内部审计和国资监管之间则存在相互补充和支持的关系。因为国资监管体系是国有资本出资者代表,可以推动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建立,从而为内部审计提供有利环境和规范管理。而内部审计则自始具有维护出资人利益的职责,避免国资监管行政监督的尴尬。以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与我国某地级国资监管体系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看出国际成功国有企业与我国国企普遍现状在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与国资监管三方面的差异。参考国际先进经验,研究通过建立独立董事会制度,采取隶属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内部审计设置模式,规范国资监管机构履行“股东大会”的职能等设置,将内部审计与国资监管进行配合设置,从而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实现提高国有企业价值的目的。

二、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财务总监委派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财务总监委派制(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利弊(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利
    (一) 财务总监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二) 能有效降低国有资产监督成本
    (三) 监管部门能快速、准确获取相关信息
    (四) 有效提升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弊
    (一) 短期行为与长期利益矛盾
    (二) 权责利不匹配
    (三) 公司治理不健全
    (四) 职能界定不清
三、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几点建议
    (一) 解决财务总监权责利匹配问题
    (二) 合理规定财务总监的职责与权限
    (三) 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四) 建全财务总监与总会计师的职能界定

(2)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和思路
        (二)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财务监督相关理论
    一、 财务监督的理论基础
        (一) 委托代理理论与财务监督
        (二) 内部人控制理论与财务监督
        (三) 大财务理论与财务监督
    二、 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
        (一) 会计监督的涵义
        (二) 财务监督的涵义
        (三) 财务监督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 国外利益相关者财务监督体系及我国财务监督现状分析
    一、 美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财务监督体系
        (一) 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特点
        (二) 美国公司的财务监督体系
        (三) 美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二、 德国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财务监督体系
        (一) 德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
        (二) 德国企业财务监督体系
        (三) 德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三、 日本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财务监督体系
        (一) 日本企业的公司治理特点
        (二) 日本企业的财务监督体系
        (三) 日本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
    四、 我国财务监督的现状分析
        (一) 财务监督机构的定位模糊
        (二) 所有者财务监督缺位
        (三) 企业员工的财务监督不被重视
        (四) 财务监督体系的结构失衡
第四章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重构
    一、 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的分层
    二、 所有者财务监督
        (一) 监事会的财务监督
        (二) 审计委员会的财务监督
        (三) 财务总监监督
    三、 经营者财务监督
        (一) 财务部门的监督
        (二) 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
        (三) 企业员工的财务监督
    四、 补充性财务监督
        (一) 舆论监督
        (二) 注册会计师的监督
        (三) 国家审计的财务监督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财务监督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以及创新点
        1.3.1 完成的工作量
        1.3.2 本文创新点
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现状分析
    2.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形成历史-日趋完善的监督体制
        2.1.1 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2.1.2 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1.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的形成
    2.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中创新做法
        2.2.1 股票期权
        2.2.2 会计委派制
        2.2.3 财务业绩评价
    2.3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2 以某集团为例
    2.4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问题形成分析
    2.5 小结
3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3.1 相关理论研究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激励理论
        3.1.3 激励约束
        3.1.4 公平与效率
        3.1.5 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3.2 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3.2.1 产权与监督
        3.2.2 公司治理与监督
        3.2.3 财务监督理论
        3.2.4 财务监督权
        3.2.5 财务监督执行中的分类
        3.2.6 财务监督体制
    3.3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3.3.1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研究
        3.3.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3.4 小结
4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建立
    4.1 财务监督体制建立方法
        4.1.1 完善公司治理与监管体制
        4.1.2 明确财务监督体制设计原则
        4.1.3 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最优路径
        4.1.4 在体制完善的基础上提高运行效率
    4.2 财务监督体制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4.2.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财务监督流程
        4.2.2 在建设财务监督体制中引入信息技术
    4.3 财务监督体制基本框架构建
        4.3.1 设立财务监督目标
        4.3.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结构
        4.3.3 确定财务监督方式
        4.3.4 明确财务监督的内容
        4.3.5 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
    4.4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财务监督体制模型
        4.4.1 财务监督评价指标的选取
        4.4.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4.3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模型
        4.4.4 财务监督评价等级划分
    4.5 小结
5 财务监督评价系统设计
    5.1 系统技术方案
        5.1.1 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5.1.2 ADO.NET 技术
        5.1.3 MS SQL Server 2000
    5.2 系统总体架构
    5.3 数据库详细设计
    5.4 功能模块设计
        5.4.1 安全认证
        5.4.2 系统管理
        5.4.3 个性工具
        5.4.4 财务管理模块
        5.4.5 客户服务模块
        5.4.6 企业运营模块
        5.4.7 企业发展模块
        5.4.8 财务监督总分模块
    5.5 系统安全性设置
        5.5.1 网络安全设计
        5.5.2 数据库安全设计
        5.5.3 应用安全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某集团应用财务监督体制实例
    6.1 构建财务监督体制
        6.1.1 建立财务监督目标
        6.1.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结构
        6.1.3 财务监督组织内职责分工
        6.1.4 财务监督评分
    6.2 建立配套措施完善财务监督体制
        6.2.1 通过流程控制财务风险
        6.2.2 加强内部审计
        6.2.3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财务监督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建目录项

(4)国有集团会计委派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2 国有集团会计委派制的概述
    2.1 会计委派制的定义
    2.2 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
    2.3 会计委派制的工作方法
3 南京市某国有集团会计委派制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3.1 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3.2 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3.3 会计委派制风险的成因分析
    3.4 会计委派制应对风险的措施
4 国有集团会计委派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4.1 建立会计委派制的外部环境
    4.2 建立会计委派制的内部环境
    4.3 建立会计委派制的考核体系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不适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背景
    (一) 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相关研究
    (二) 财务总监委派制基础假设
三、财务总监委派制不适应性分析
    (一) 财务总监委派制不能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1. 监督型财务总监
        2. 决策型财务总监
    (二) 财务总监委派制使得集团管理复杂化
        1. 激励约束机制设计困难
        2. 集团管控混乱
        3. 岗位风险
    (三) 财务总监委派制可被替代
四、结论

(6)财务总监委派制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对于控制企业内部的腐败行为, 保证国有资产不受侵犯, 具有重要作用
    1、便于所有者及时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
    2、便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3、有利于降低所有者的监督成本。
    4、能进一步完善现行公司治理结构。
二、财务总监的性质、职责权限和责任
三、财务总监的委派方式、管理和考核
    1、对国有独资或全资的二级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 可实行“统派统管”的委派模式。
    2、对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 可实行“推荐委派模式”。
四、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意义
    1、在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是建立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需要。
    2、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是强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监督约束机制;促进廉政建设, 有效遏制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一项重要措施。
    3、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是会计诚信的需要。
    4、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是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五、推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要处理好与总会计师的关系。
    2、要处理好与稽查特派员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与监事会成员的关系。
六,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
    1、要进一步明确财务总监的职权。
    2、要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3、要加快建立财务总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7)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2.1 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1.2.2 发展与完善国有大中型企业总会计师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1.2.3 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第二章 财务总监制度的相关理论
    2.1 财务总监制度的理论
        2.1.1 委托代理的理论
        2.1.2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理论
    2.2 财务总监制度的法律前提
    2.3 财务总监制度的重要内容
        2.3.1 财务总监制度的运作方式
        2.3.2 财务总监的权责
        2.3.3 财务总监与各方面的关系
        2.3.4 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基本内容
        2.3.5 我国财务总监制度的特性
第三章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3.1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建立
    3.2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现状
    3.3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实施效果
    3.4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存在的问题
    3.5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案例分析
第四章 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建议
    4.1 健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产权约束机制
    4.2 营造财务总监制度实施的环境
    4.3 建立财务总监法规
    4.4 清晰权责划分
    4.5 理顺总会计师制度与财务总监制度的配合关系
    4.6 合理定位、明确职能,树立财务总监权威
    4.7 建立财务总监的管理制度
    4.8 财务总监的再监督
    4.9 加快行业建设、适应服务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与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1.3 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框架结构
        1.4.1 本论文研究目标
        1.4.2 本论文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3 本论文框架结构
    1.5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框架结构研究
    2.1 企业集团的基础问题研究
        2.1.1 企业集团的形成和概念
        2.1.2 企业集团的特征和分类
    2.2 财务治理的基础问题研究
        2.2.1 财务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
        2.2.2 财务治理的基本涵义及概念界定
        2.2.3 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的关系
    2.3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框架
        2.3.1 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的涵义与特点
        2.3.2 基于耗散结构的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框架
        2.3.3 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环境的特殊性
    2.4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理论的协同学依据
        2.4.1 协同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
        2.4.2 基于协同学的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模式选择、结构安排与机制设计
    3.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模式选择
        3.1.1 国外典型财务治理模式对比研究
        3.1.2 股东单边治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的对比
        3.1.3 股东主导下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3.1.4 股东主导共同治理模式下的集团财务治理目标
    3.2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资本结构安排与财务治理效应分析
        3.2.1 财务资本结构的安排与财务治理效应分析
        3.2.2 股权资本结构的安排与财务治理效应分析
        3.2.3 债权资本结构的安排与财务治理效应分析
    3.3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结构安排与机制设计
        3.3.1 财务治理结构安排与机制设计的基本逻辑
        3.3.2 董事会财务治理结构安排与治理机制设计
        3.3.3 监事会财务治理结构安排与监督机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核心问题:财权配置
    4.1 基于产权经济学分析的企业财权配置基本框架
        4.1.1 企业财权配置的产权经济学基础分析
        4.1.2 企业财权配置的理论基础与前提条件
        4.1.3 企业财权配置的基本原则与逻辑框架
    4.2 国有企业集团的三维度财权分层配置模型
        4.2.1 国有企业集团多级委托代理结构分析
        4.2.2 国有企业集团委托代理基本模型分析
        4.2.3 国有企业集团利益相关者财务分层结构
        4.2.4 国有企业集团的三维度财权分层配置模型
    4.3 国有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体制
        4.3.1 国有企业集团母子公司财务控制关系
        4.3.2 国有企业集团母公司财务控制模式选择
        4.3.3 国有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控制模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协同机制研究
    5.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协同效应生成机制
        5.1.1 知识-资源-能力的动态转移与协同效应
        5.1.2 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财务协同
        5.1.3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协同生成机制
    5.2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协同效应测度机制
        5.2.1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现金流的协同效应
        5.2.2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协同价值测度
        5.2.3 国有企业集团战略扩张的协同经济条件
    5.3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协同能力评价机制
        5.3.1 企业集团财务治理能力成熟度模型
        5.3.2 熵权优属度矢量财务治理评价模型
        5.3.3 企业集团财务治理系统协同度测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规范与完善的途径及实证研究
    6.1 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规范与完善的途径
    6.2 实证研究一:市场培育裂变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治理
    6.3 实证研究二:行政翻牌聚合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治理
    6.4 实证研究三:综合投资控股型国有企业集团的财务治理
    6.5 本章小节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理论基础
    2.1 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的基本理论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产权理论
        2.1.3 资本保全理论
    2.2 相关财务理论
        2.2.1 国家财务理论和宏观财务理论
        2.2.2 财务分层管理理论
        2.2.3 财权理论
第三章 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的国有资本财务监管
    3.1 原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概述
        3.1.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3.1.2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3.2 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现状
        3.2.2 存在的问题
    3.3 稽查特派员制度
    3.4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
    3.5 财务总监委派制
第四章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机制的基本思路
    4.1 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新模式的建立
        4.1.1 构建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新模式
        4.1.2 国有资产监督机制新模式的具体内容
        4.1.3 国有资产监督机制的特征
    4.2 新体制下国有资本财务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
        4.2.1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基本原则
        4.2.2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的目标
        4.2.3 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体系
        4.2.4 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的主要方式
        4.2.5 独立财务总监和财务负责人双委派制
    4.3 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的主要内容
        4.3.1 资金的监管
        4.3.2 资产的监管
        4.3.3 财务报告的监管
        4.3.4 财务人员的监管
第五章 国有资本财务监管机制的政策建议
    5.1 构建法制体系
        5.1.1 构建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制体系
        5.1.2 健全与国有资本财务监管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规范
    5.2 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5.3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5.3.1 真正实行法人治理,不能换汤不换药
        5.3.2 规范、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机构,提高法人治理效果
        5.3.3 建立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和选拔聘任机制
    5.4 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强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监督
        5.4.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设计
        5.4.2 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批准、监督与决算审计
    5.5 加大高风险业务的清理和管理力度,严格财务管理
    5.6 规范企业改制中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管制度
        5.6.1 科学配置国有产权处分权
        5.6.2 限制政府权力
        5.6.3 监管企业行为
        5.6.4 为产权交易市场建立规则
        5.6.5 规范其他参与主体的行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与国资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总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文献探讨
    1.3 研究思路
2 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
    2.1 理论基础
    2.2 内部审计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2.3 内部审计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
3 公司治理中的国资监管
    3.1 理论基础
    3.2 国资监管的实施现状
    3.3 国资监管缺陷的原因分析
4 案例分析
    4.1 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4.2 我国某地级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4.3 案例对比分析
5 内部审计与国资监管的结合
    5.1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完善
    5.2 内部审计的设置
    5.3 国资监管对内部审计的利用
6 研究结论
    6.1 本文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对国有资产经营进行有效监控的途径:财务总监委派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利弊[J]. 肖小华. 现代经济信息, 2015(08)
  • [2]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D]. 耿睿宇. 河南大学, 2013(02)
  • [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 赵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4]国有集团会计委派制的研究[D]. 丁浩.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5]企业集团财务总监委派制不适应性分析[J]. 张克慧,牟博佼. 管理世界, 2012(09)
  • [6]财务总监委派制问题探析[J]. 田海峰.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01)
  • [7]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的研究[D]. 张大川.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02)
  • [8]国有企业集团财务治理与协同机制研究[D]. 赵全超. 天津大学, 2007(04)
  • [9]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财务监管机制研究[D]. 乔冬. 长安大学, 2007(07)
  • [10]论公司治理中的内部审计与国资监管[D]. 赵超儿. 暨南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的途径——首席财务官聘任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