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蚂蚱致过敏性休克13例临床分析

食用蚂蚱致过敏性休克13例临床分析

冯作斌

(淄博市博山区医院山东淄博2552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用蚂蚱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13例食用蚂蚱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氧疗,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组织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输液及对症治疗,13例全部治愈。结论:早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是成功的关键,避免因做辅助检查,转运或搬动患者而贻误抢救时机。

【关键词】蚂蚱;过敏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781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241-01

油炸蚂蚱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食客们的喜爱。但是,可引起部分人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我院急诊科自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食用蚂蚱导致过敏性休克13例,在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5岁;有过敏史者2例,11例否认有过敏史;均为聚餐时发生。食用蚂蚱量最少1只,最多6只;首次食用者12例,有食用史1例;出现症状时间最短<1min,最长20min,平均12min;自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最短6min,最长65min,平均32min。

1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都是在饭店或家中赴宴时,食用油炸蚂蚱后发病的。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由朋友或家人护送及时来院。13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胸闷、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脉搏细弱或触不到、心率>100次/min、收缩压<80mmHg、脉压<30mmHg的休克表现。同时出现全身瘙痒10例,荨麻疹及其他皮损9例,血管神经性水肿5例,口唇、舌部及四肢末梢麻木感9例,呼吸困难5例(其中喉头水肿2例),烦躁不安5例,淡漠6例,昏迷2例,头晕9例,晕厥2例,恶心呕吐3例。

13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或面罩大流量吸氧,立即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必要时15~20min后重复一次。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同时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中一条用于快速静脉滴注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以补充血容量,另一条主要静脉应用药物。静脉注射西咪替丁300mg,甲泼尼龙80~120mg或地塞米松10mg。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低者,用间羟胺40mg或肾上腺素1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维持血压。有呼吸困难者,用二羟丙茶碱250mg稀释入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静脉滴注大量维生素C和钙剂等处理。

2结果

本组13例患者治疗后,立即起效,症状开始缓解;40min内,临床症状、体征逐渐消失;24小时内,全部治愈出院。

3讨论

蚂蚱被食用进入人体后,作为变应原可选择诱导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FcεRI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释放大量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缓激肽、前列腺素D2(PGD2)、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细胞因子等,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致多脏器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导致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加重休克[1]。因此,患者除了有休克临床表现外,还有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道症状。

过敏性休克起病急,进展快,延误抢救,后果严重。若及时恰当救治,病情常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因此,早诊断、早期正确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31早诊断:凡就诊患者有全身剧痒、皮肤发红或皮疹、胸闷、心慌、头晕、呕吐等症状时,不管既往有无过敏史,都要警惕过敏性休克的可能。要详细询问有无食用或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或药品等,如果食用蚂蚱后迅速起病,与患者同时食蚂蚱者未发病,排除其它病因,应考虑蚂蚱过敏。如果具有过敏症状,同时有休克一般临床表现,或伴有其它系统症状者,通常不需要特殊检查,即可诊断蚂蚱引起过敏性休克。对入院时未达到休克标准的临床表现较重的患者,应密切观察,注意随时出现休克的可能。笔者曾遇到一例患者,男,32岁,在饭店与同事吃饭,食用3只蚂蚱约5分钟出现全身剧痒难忍,心慌、头胀。20分钟后由同伴护送来我院。入院时患者血压140/90mmHg,意识清,烦躁不安,全身皮肤发红,面部轻度水肿,眼结合膜明显充血,心率80次/分,双肺呼吸音增强。诊断蚂蚱过敏,正准备治疗时,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呼吸困难,脉搏和血压测不清,心音低弱,口唇和四肢末端发绀。立即抢救,18分钟后,意识转清,生命体征稳定,进一步治疗观察,痊愈出院。

32早期正确治疗:对过敏性休克患者,应争分夺秒,就地抢救。不应因做辅助检查,转运或搬动而贻误抢救时机。要掌握抢救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时效关系。明确哪些治疗措施先用,哪些措施缓用,以达到最佳效果。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快速补液维持血容量是最基本的抢救措施,也是最重要的抢救措施之一,不能忽视。肾上腺素激动α和β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减少血浆渗出,减少血管神经性水肿,恢复血管张力和有效血容量,升高血压。使平滑肌扩张,改善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还能抑制组胺等过敏物质的释放,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抗组织胺药能抑制血管渗出和减少组织水肿;抑制平滑肌收缩,从而拮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胃肠道等平滑肌收缩,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是救治本症的重要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使生物活性介质释放减少,缓解过敏反应。此外,还能增强血管张力,减轻充血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气道平滑肌β-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应性[2]。但是,本类药发挥作用慢,不能立即起效,对速发相过敏反应无明显治疗效果,但可以阻止迟法相过敏反应的发生[3]。维生素C和钙剂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通透性,从而减少渗出,减轻或缓解过敏症状[2],是过敏性休克的辅助用药。抢救时,应首先应用肾上腺素、抗组织胺药,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其他辅助用药。避免用药顺序颠倒而影响疗效。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提高吸氧浓度,必要时给予面罩加压吸氧。对因严重支气管痉挛致呼吸困难,可用二羟丙茶碱25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对喉头水肿者,气管插管非常困难,而气管切开费时费力;通常给予抗过敏性休克治疗后,症状会快速缓解。所以,笔者认为过敏性休克引起的喉头水肿尽量不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1]陈慰峰.医学免疫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8202

[2]徐淑云.临床药理学(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1292,512519.

[3]张文武.急诊内科学(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55256

标签:;  ;  ;  

食用蚂蚱致过敏性休克13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