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育科学领域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换”。相对于传统的教育理念而言,它们不再单纯强调科技理性下的概念、法则、确定性而转为对生命、意义、价值、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的关注。这种转变,不可避免地使教师专业化及其研究呈现出一种意义向度并且给教师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启迪。本文按照作者三年来对该问题的研究和思考进路从现象学的理论视野出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向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哲学理论分析。本文试图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一个理论框架,并试图用自己的理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前言中主要是从宏观的层面简要说明了我研究本论题的基本前提,即,一种从对立到超越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正是基于这种方法论层面的转变才使得整篇论文得以可能,因此将其放在正文之前必欲说明。同时,也希望读者要理解意义的问题也必须从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第一章作为绪论介绍了论文的基本情况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问题的提出、选题的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探讨了现象学视野中的意义理论,并进一步论述了其对教育学的启示意义。对现象学意义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胡塞尔、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理论,胡塞尔的意向性意义理论更注重意义的先验性质(意向)和发生性质,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理解论的意义论强调意义实现于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意义也因此而存在。这样一种对意义的生成性和本体论的理解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最终对教育、教师、教育学产生了更为本体的理解。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意义向度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包括以下四点认识:意义向度凸显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意义向度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教师专业发展的个人能力;意义向度推动教师赋权——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需求;意义向度关注“教育爱”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状态。第四章讨论了几个与论题的理解密切相关的概念的理解,包括“意义”、“生活世界”、“悬置”、“经验”等。在理清这些问题的同时进一步阐释了我对意义向度的理解。对这一章的阅读可以更了解作者的方法论态度。结语部分实则又提出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那便是作教育学乃至做一切学问的态度,一种真正的科学态度即:勇于解放思想、不断超越的精神。这是整个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是我三年学习中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