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从“象外与言意”、“象外与心物”、“象外与形神”、“象外与诗境”四个方面揭示“象外”的发展历程、把握“象外”的意义、显现“象外”与相关范畴的关系、确立“象外”的地位。 “象外”体现的是“言不尽意”语言观,对意义的把握必须以超越语言为前提,这是“象外”进入佛学语境的基础。“象外”在佛学语境中的发展是从言意关系转向心物关系,“象外”成为佛教观物体道的方式,这是一种以心灵镜照本体的直觉方式。 体道的心境正是虚静的审美心境,直觉成为艺术的感悟方式。“象外”契合神形之论而进入绘画领域,并推动绘画形神理论的发展。诗论中“象外”的出现是以唐人心境的改变与诗歌创作方式、审美风尚的变化为契机。“境生于象外”是诗境形成的主要方式。司空图将佛教“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悟道方式引入诗歌鉴赏中,将显现在诗歌艺术中的主体本质力量视为主体精神与宇宙精神的融合,从而展示了诗歌的最高美学境界。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得之象外[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04)
- [2].象外[J]. 中国摄影家 2015(04)
- [3].道内象外,艺术的思考与创作[J]. 中华儿女 2019(23)
- [4].苏东坡书画的象外人生——《枯木竹石图》赏析[J]. 青年文学家 2011(24)
- [5].《管锥篇》对“意”、“象”的创见及其意义——以“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为例[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2)
- [6].象外之声 画外之意[J]. 名家名作 2020(04)
- [7].游于象外——孟红雨抽象水墨作品[J]. 艺术教育 2012(02)
- [8].“美在象外”——解读现代招贴设计中“空”的意境[J]. 大众文艺 2012(16)
- [9].浅论“意余于象”与“象外见意”——读《管锥篇·太平广记》札记[J]. 前沿 2008(03)
- [10].浅析作品《哈里昆的狂欢》中空符号的“象外之意”[J]. 大众文艺 2015(11)
- [11].“立象以尽意”与求“象外之意”:当代图像传播新思考[J]. 当代文坛 2011(02)
- [12].象外造[J]. 粤海风 2015(01)
- [13].论李煜词的象外之意[J]. 语文建设 2013(35)
- [14].“境生象外”:意境生成的首要特征[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5].高人[J]. 宝藏 2009(08)
- [16].境生象外——浅析中国画的意境[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12)
- [17].山海象外——自由流淌的传统文化[J]. 美术观察 2017(08)
- [18].论“象外之谈”及其美学意义[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19].“象外”阅读山水百年[J]. 东方艺术 2012(17)
- [20].李杰作品[J]. 西部学刊 2015(07)
- [21].论《隐秀》的“象外之隐”与易学[J]. 周易研究 2014(01)
- [22].魂游象外与看见异象[J]. 天风 2016(05)
- [23].道内象外——浅论艺术思考与艺术创作[J]. 美术大观 2014(10)
- [24].境生象外——袁晓岑的鞍马人物雕塑创作[J]. 美术大观 2015(10)
- [25].小议“象外”与“环中”之对举[J]. 青年文学家 2016(11)
- [26].韵感于象外[J]. 美术观察 2008(10)
- [27].“象外象——曾贤谋、杨挺、郭东健三人作品展”感言[J]. 福建艺术 2020(05)
- [28].象外之意——探寻水墨人物写生的“意”[J]. 美与时代(中) 2016(09)
- [29].杜倪仪作品欣赏 韵意逸气在心源 抒发豪爽于象外[J]. 艺术市场 2012(06)
- [30].杜倪仪作品欣赏 韵意逸气在心源 抒发豪爽于象外[J]. 艺术市场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