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具有战略性的新型先导产业。一方面,发展信息产业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而且可以渗透到其它产业之中,提高其它产业的生产率,从而产生二次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再次,信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人脑智力资源的开发,而不是大规模物质资源的消耗,这种发展特性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最后,信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文化、教育、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就业门路,形成了对新职业的需求,所以信息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辽宁省信息产业在近十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在产业结构、发展规模等许多方面与我国发达省市仍有很大的差距,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都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信息产业将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辽宁省面临着世界和全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的压力。在环渤海经济圈信息产业转移的阶段,如何利用辽宁省的区域优势抓住机遇,发挥后发效应,缩短与发达省市经济、技术的差距,已成为辽宁省相关部门工作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信息产业的定义和范畴,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信息产业的经济特征;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制定了评价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选择了信息产业从业人员、生产总值、信息产业增加值、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固定资产投资和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六项指标对辽宁信息产业进行内部测度,在外部测度中选择了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从业人员、固定资产投资、劳动生产率、人均利税率、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百人拥有电话数和信息部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八项指标;然后以辽宁省信息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信息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在内部测度中结果显示辽宁省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依托信息产品制造业而信息服务业发展则比较落后,在外部测度中的纵向测度中结果显示从2001—2006年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水平逐年增高,在外部测度中的横向测度中结果显示辽宁省与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省市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针对辽宁省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辽宁省制定信息产业政策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