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以回收剩余污泥中的磷资源为目的,先将剩余污泥中的磷通过热解、酸解、热和酸联合作用释放出来,再以牡蛎壳和铁盐为原料制备除磷吸附剂,经过吸附-解吸过程进行磷的回收。主要考察了剩余污泥的特性及含磷量,加热、加酸、热和酸联合作用对剩余污泥中磷和金属溶出率的影响,牡蛎壳改性及其对含磷溶液中磷的吸附-解吸特性等。结果表明:剩余污泥中磷含量有较高,其含量与水源和处理工艺等密切相关,从剩余污泥中回收磷具有可行性。加热和加酸均能促进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但是二者联合作用时,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效果更佳。在投加2%HCl条件下,当加热温度由50℃升高至80℃时,污泥中PO43--P释放率由30.4%提高到84.1%,提高了1.8倍;TP释放率由36.3%提到98.0%,提高了1.7倍。不管是热处理还是酸处理抑或二者联合处理时,从剩余污泥中释放出的磷均以PO43--P为主,尤其是酸处理时PO43--P所占比例更高。热和酸联合作用时污泥中的金属溶出率也比较高,主要因为热和酸联合作用时,细胞壁被酸腐蚀,胞内和胞外的金属和磷都释放到液相中所致。铁盐改性牡蛎壳要比原始牡蛎壳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率,铁盐的浓度和铁盐种类都对改性牡蛎壳的吸附除磷能力有影响。铁盐含量为14%的改性牡蛎壳对磷的去除率为99.87%。改性牡蛎壳比表面积为16.955m2/g,孔容率为0.01969cm3/g,孔径为3.870nm。改性牡蛎壳对磷的平衡吸附量受溶液pH,初始磷浓度,温度的影响,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曲线能较好的吻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饱和的改性牡蛎壳可以在HCl溶液中解吸再生,在2.5%HCl溶液中解吸1h后,解吸率达到99.97%,HCl解吸液可以多次解吸,经过8次重复解吸后,溶液中磷浓度为37.3g/L解吸率仍在85%以上,改性牡蛎壳经过四次吸附-解吸,其再生率降为76.82%。向多次解吸富集磷的HCl溶液中投加CaCl2进行磷回收,结果表明污泥消解液中磷的回收率在90%以上。表明将剩余污泥消解,用改性牡蛎壳吸附-解吸磷,从而实现磷的回收具有可行性。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目录引言1 综述1.1 磷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1.1.1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及危害1.1.2 水体中磷的来源与存在形式1.1.3 富营养化的防治与治理措施1.2 剩余污泥1.2.1 剩余污泥的性质与现状1.2.2 剩余污泥主要处理处置技术1.3 磷回收的必要性1.3.1 磷的重要性1.3.2 磷的稀缺性1.4 磷的去除与回收方法1.4.1 污水中磷的去除方法1.4.2 污水污泥中磷的回收方法1.5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2 实验材料及方法2.1 实验材料2.1.1 材料来源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2.2 实验方法2.2.1 剩余污泥特性考察2.2.2 剩余污泥中磷及金属释放条件考察2.2.3 吸附剂的制备2.2.4 铁盐改性牡蛎壳吸附除磷等温线2.2.5 吸附热力学考察2.2.6 吸附动力学研究2.2.7 pH对改性牡蛎壳吸附除磷的影响2.2.8 吸附剂解吸实验方法2.3 分析方法2.3.1 实验测定及分析方法4<sub>3--P及TP标准曲线'>2.3.2 PO4<sub>3--P及TP标准曲线3 剩余污泥特性分析3.1 剩余污泥产量与工艺分析3.2 剩余污泥主要组成成分3.3 剩余污泥含水率和pH3.4 剩余污泥磷含量及有机质含量3.5 剩余污泥金属含量3.6 本章小结4 剩余污泥中磷释放效果研究4.1 温度对污泥释磷效果的影响4.2 无机酸对污泥释磷效果的影响4.2.1 无机酸浓度及种类对释磷效果的影响4.2.2 无机酸投加方式对释磷效果的影响4.3 热和酸联合作用对污泥释磷效果的影响4.4 本章小结5 剩余污泥中金属溶出效果研究5.1 加热时污泥中金属溶出率5.2 加酸时污泥中金属溶出率考察5.3 热和酸联合作用对污泥中金属溶出率考察5.4 本章小结6 铁盐改性牡蛎壳对剩余污泥消解液中磷回收的考察6.1 吸附剂的SEM表征及BET分析6.2 吸附剂吸附除磷影响因素考察6.2.1 铁盐含量及其铁盐种类对改性牡蛎壳吸附除磷的影响6.2.2 pH对吸附剂吸附除磷的影响6.2.3 初始磷浓度对吸附剂吸附除磷的影响6.2.4 反应温度对吸附剂吸附除磷的影响6.3 吸附剂吸附除磷等温线考察6.4 吸附剂吸附除磷动力学特征6.5 解吸液浓度及解吸平衡时间的考察6.6 解吸液重复利用效果的考察6.7 吸附剂多次吸附解吸性能考察6.8 吸附剂对剩余污泥消化液中磷回收的考察6.9 磷回收工艺确立6.10 本章小结结论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剩余污泥论文; 磷释放论文; 吸附论文; 解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