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开发乡村水旅游资源研究 ——以江苏乡村水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为例

培育开发乡村水旅游资源研究 ——以江苏乡村水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为例

论文摘要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是在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并迅速成为全球普及的旅游时尚。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目前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进一步开发江苏乡村水旅游资源,不仅可以更好地发展江苏旅游业,而且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拓展新路。本文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从乡村旅游的兴起缘由入题,以长江、太湖、运河、海滨为对象,以南京、无锡、苏州、江都、高邮等为分析点,探讨不同乡村水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独特方式及其效果。全文共七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背景、现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对江苏省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以南京为分析点,阐述了经济实力强的大城市凭借长江的地理资源优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高”的特点。第四部分分别以无锡和苏州为分析点,阐述了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凭借太湖的丰富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大”的特点。第五部分以扬州为分析点,阐述了农副林业发达的中小型城市依托运河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升”的特点。第六部分分别以盐城、连云港、南通为分析点,阐述了沿海城市利用海滨的特色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连”的特点。第七部分是结语。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全面收集研究前人工作成果,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采用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列事实、摆依据,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实地调研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产业经济学、景观生态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本研究从系统全局的高度着眼,在文献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乡村水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其发展模式。分别以长江、太湖、运河、海滨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水资源为对象,分析大小、位置、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采取的各自培育开发方式。在总结一些已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得出对策。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 1.1.2 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1.4 可能创新之处及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2 江苏省水资源概况
  • 3 长江下游滨水旅游资源的开发
  • 3.1 江心洲的开发现状
  • 3.1.1 政府重视,投入加大
  • 3.1.2 充分整合农业资源
  • 3.1.3 鼓励农民参与开发
  • 3.2 江心洲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
  • 3.2.1 以发挥自身的个性特色为根本
  • 3.2.2 大力推行参与式、体验式旅游
  • 3.2.3 进行市场化运作
  • 3.2.4 树立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度
  • 3.3 结论
  • 4 太湖水旅游资源的开发
  • 4.1 太湖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 4.2 分析点一:无锡——苏南——地级市——经济发达地区
  • 4.2.1 在保护生态上下大力气
  • 4.2.2 超前于显性需求的到来,必须有大思路
  • 4.2.3 在独特性上形成大格局
  • 4.3 分析点二:苏州——苏南——地级市——经济发达地区
  • 4.3.1 充分展示未来自然田园
  • 4.3.2 发展“农家乐”旅游
  • 4.3.3 积极发展“绿色太湖”、“健康太湖”和“文化太湖”
  • 4.4 结论
  • 5 江苏运河水旅游资源的开发
  • 5.1 扬州运河水资源概况
  • 5.2 高邮市依托运河水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 5.3 江都市依托运河水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 5.4 结论
  • 6 江苏省海滨旅游资源的开发
  • 6.1 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
  • 6.2 江苏海洋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策略
  • 6.2.1 与时俱进
  • 6.2.2 天人合一
  • 6.2.3 综合拓展
  • 6.2.4 准确定位
  • 6.3 结论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培育开发乡村水旅游资源研究 ——以江苏乡村水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