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是在工业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其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产生的,并迅速成为全球普及的旅游时尚。我国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虽然起步较晚,目前才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十分迅速。乡村旅游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进一步开发江苏乡村水旅游资源,不仅可以更好地发展江苏旅游业,而且可以为解决“三农”问题拓展新路。本文综合大量文献资料,从乡村旅游的兴起缘由入题,以长江、太湖、运河、海滨为对象,以南京、无锡、苏州、江都、高邮等为分析点,探讨不同乡村水旅游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独特方式及其效果。全文共七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研究的背景、现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第二部分对江苏省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以南京为分析点,阐述了经济实力强的大城市凭借长江的地理资源优势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高”的特点。第四部分分别以无锡和苏州为分析点,阐述了经济发达的中型城市凭借太湖的丰富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大”的特点。第五部分以扬州为分析点,阐述了农副林业发达的中小型城市依托运河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升”的特点。第六部分分别以盐城、连云港、南通为分析点,阐述了沿海城市利用海滨的特色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突出“连”的特点。第七部分是结语。本文的研究主要是在全面收集研究前人工作成果,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的基础上,深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采用综合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列事实、摆依据,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实地调研等途径收集资料,运用产业经济学、景观生态学、旅游资源学、旅游规划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本研究从系统全局的高度着眼,在文献资料搜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江苏省乡村水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及其发展模式。分别以长江、太湖、运河、海滨这四种不同类型的水资源为对象,分析大小、位置、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应采取的各自培育开发方式。在总结一些已取得成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得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