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成岩圈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哈拉哈塘,缝洞型储层,成岩圈闭,圈闭成因
成岩圈闭论文文献综述
闵华军,贾祥金,田建军,蔡泉,赵少泽[1](2019)在《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成岩圈闭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哈拉哈塘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成岩圈闭,综合利用区域地质、钻录井、酸化压裂、压力测试、生产动态等动静态资料,探讨圈闭的动态识别方法、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由于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渗透率高,一定条件下可以利用井口油压数据绘制N_p-Δp图,并以此判断油藏属于开放性油藏还是封闭性成岩圈闭油藏;研究区缝洞型成岩圈闭规模总体较小,储层类型以洞穴型为主,圈闭盖层岩性、储盖组合及遮挡条件多样,发育多种圈闭要素组合模式;多期充填迭加是研究区缝洞型成岩圈闭封闭的根本原因,新近纪以来大规模快速沉降引发的成岩充填可能是大多数缝洞型成岩圈闭封闭的直接原因,沉降同时导致部分油藏形成异常高压。(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潘建国,王国栋,曲永强,尹路,黄林军[2](2015)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形成与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岩圈闭是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之一,其形成主要是在沉积期或沉积期后由差异性成岩作用致使储层转变为非储层或者非储层转变为储层亦或两者并存,进而在上述情形下由非储层全部或者部分遮挡形成的圈闭。差异性成岩作用可由碎屑矿物、早期成岩矿物、埋藏史和流体等的不同导致。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中发育的受沉积相和成岩相共同控制而形成的砂砾岩成岩圈闭,是一种重要的成因类型。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发育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在顺物源方向上,有机酸溶解扇叁角洲前缘砂砾岩中的长石而形成次生溶解孔隙储层,其上倾方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扇叁角洲平原砂砾岩致密化而形成圈闭遮挡层;在垂直物源方向上,次生溶解孔隙储层分布在由通源断裂和古鼻状构造构成的有机酸优势运移通道上,通道两侧前缘相砂砾岩较致密,其与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岩、其他物源体系的扇叁角洲平原砂砾岩致密层构成圈闭侧向遮挡带;圈闭底板由百口泉组底部不整合面风化黏土层或平原相砂砾岩致密层或湖泛泥岩构成,圈闭顶板由湖泛泥岩构成。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形成受沉积相和成岩相双重因素控制,沉积相带的差异性为次生孔隙带和成岩致密带的形成及其有效的空间配置提供了基础。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是成岩圈闭形成的关键,体现在扇叁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岩石的成岩演化序列有差异、断裂和古鼻状构造构成的流体优势运移通道内和通道外的前缘相岩石成岩演化有差异,这种成岩差异性导致了新储层及其外边界成岩致密遮挡带的形成。晚二迭世-早叁迭世、晚叁迭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玛湖凹陷二迭系烃源岩对应含油气系统的重要成藏期。叁迭系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成藏过程对应的是高熟油向低孔渗砂砾岩储层的充注过程。成藏期古构造、源-储结构、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控制了成岩圈闭的成藏。成藏期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在百口泉组内的优势运聚方向和有利成藏区带的展布;源-储空间结构控制着油气的运移过程,源储结构好,圈闭内储层含油饱和度高;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决定了优势运移路径上圈闭是否成藏。在成藏期古构造决定的优势油气运移通道上,源-储结构好,储层物性大于临界物性时,油气完全排驱孔隙内自由水和毛细管水,储层内大部分空间被油气占据,整体含油饱和度高,试油结果为油层。在成藏期古构造决定的优势油气运移通道上,源-储结构较差,储层物性大于临界物性时,油气不能有效排驱地层水,储层内含水饱和度较高,储层孔喉内油水共存,压裂后油水共产。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时,试油结果是水层或干层。围绕成藏期古构造、源-储结构、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的精细刻画和评价是成岩圈闭钻探部署的重要依据。同时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研究对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和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褶皱带一侧陡坡冲积扇、扇叁角洲的圈闭勘探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4)
潘建国,王国栋,曲永强,唐勇,齐雯[3](2015)在《砂砾岩成岩圈闭形成与特征——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岩圈闭是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之一,其成因类型较多,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中发育的受沉积相和成岩相共同控制而形成的砂砾岩成岩圈闭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成因类型。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发育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在顺物源方向上,有机酸溶解扇叁角洲前缘砂砾岩中的长石而形成次生溶解孔隙储层,其上倾方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扇叁角洲平原砂砾岩致密化而形成圈闭遮挡层;在垂直物源方向上,次生溶解孔隙储层分布在由通源断裂和古鼻状构造构成的有机酸优势运移通道上,通道两侧前缘相砂砾岩较致密,其与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岩、其他物源体系的扇叁角洲平原砂砾岩致密层构成圈闭侧向遮挡带;圈闭底板由百口泉组底部不整合面风化黏土层或平原相砂砾岩致密层或湖泛泥岩构成,圈闭顶板由湖泛泥岩构成。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主要分布在由通源断裂和古鼻状构造构成的流体优势运移通道上,具有成藏优势,同时圈闭在横向上集群、纵向上迭置分布,具备了形成规模油气聚集的圈闭条件,是玛湖凹陷规模油气勘探的主要对象。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发现对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和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褶皱带一侧陡坡冲积扇、扇叁角洲的圈闭勘探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刘惠民,刘鑫金,贾光华[4](2015)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扇体成岩圈闭有效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扇体发育扇根封堵的成岩圈闭岩性油藏,圈闭的形成受不同沉积相带沉积组构与成岩作用差异的影响,而圈闭有效性评价是预测圈闭含油气性的关键。为了有效预测成岩圈闭的含油气性,从扇根地质特征和油藏特征分析入手,剖析研究区扇根封闭机制和圈闭评价原则,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勘探阶段的相关资料,建立适用的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扇根亚相泥质杂基含量高、压实与杂基重结晶作用强烈,纵向上迭置的扇根可作为侧向封堵层和局部盖层;成岩圈闭的主要封闭机制是物性封闭,扇根与扇中之间的突破压力差决定了封堵油气的高度;利用全直径取心油驱水实验数据对压汞实验测定的汞驱气突破压力进行校正,并分别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和常规物性资料建立油驱水突破半径的计算方法,进而求得油藏条件下油驱水的突破压力差,对圈闭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建立的圈闭有效性评价方法合理、可行,可有效指导勘探部署。(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5年05期)
李宇志[5](2014)在《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油气藏已成为我国东部隐蔽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但是,对近岸水下扇成岩圈闭的形成机制认识不清已严重制约了此类油气藏进一步勘探。以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为研究实例,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流体包裹体分析、岩心物性和排替压力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在近岸水下扇沉积组构和成岩演化特征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近岸水下扇成岩圈闭形成机制,对于断陷湖盆陡坡带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结构类型叁大类六小类,总体上距物源方向断层边界距离由近及远砂砾岩颗粒结构参数具有粒度变细,分选变好,砾石含量降低,垂向递降度先增大后减小的特点。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经历了“碱性-酸性-碱性-酸性-弱碱性”的成岩演化环境,具有“压实作用/早期黄铁矿胶结/菱铁矿胶结/石膏胶结→长石溶解/石英加大→石英溶解/碳酸盐胶结/灰泥杂基重结晶/长石加大→碳酸盐溶解/长石溶解/石英加大/黄铁矿胶结”成岩作用演化序列特征。近岸水下扇不同亚(微)相沉积特征差异性,控制了不同相带成岩作用特征的差异性。扇根砾岩在埋藏过程中成岩作用以压实作用和灰泥杂基重结晶作用为主,溶解作用微弱,物性持续降低,在中深层灰泥杂基的重结晶作用使扇根砾岩物性快速降低。扇中辫状水道距泥岩层较远的储层,由于两期酸性溶解对储层的改造以及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发育大量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储层物性较好,可作为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扇根物性的降低以及扇根与扇中物性差值的增大导致扇根封堵油气的能力逐渐增强,可作为油气封堵层。扇中辫状水道靠近泥岩层储层及扇中水道间储层因发生强烈胶结作用,在砂体顶底形成致密胶结壳,可做为较好的盖层。整体上,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形成了扇根垂向或侧向封堵、扇中辫状水道靠近泥岩层边部碳酸盐致密胶结壳或多期扇体间湖相泥岩作为盖层、扇中辫状水道远离泥岩层的砂砾岩作为储集层的成岩圈闭。根据近岸水下扇不同部位物性恢复的结果,认为在距今32Ma-距今24.6Ma,扇根砾岩灰泥杂基发生重结晶作用而使扇根致密化,扇中辫状水道靠近泥岩层的砂砾岩发生碳酸盐胶结作用使物性变差,而扇中辫状水道远泥岩层部位的砂砾岩由于早期油气充注对胶结作用的抑制,储层物性较好,扇根与扇中孔隙度差值、渗透率差值以及排替压力差值分别为2~3%、1~1.2md、0.2~0.3MPa,扇根已具备一定的油气封堵能力,此时为为成岩圈闭形成时期;距今24Ma之后成岩圈闭具有较强的封堵油气能力。在深度上,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扇根封堵油气能力逐渐增强,3200m以下的成岩圈闭具有较强封堵油气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6-01)
李洪玺,吴蕾,陈果,李兆刚[6](2013)在《成岩圈闭及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岩圈闭在阿姆河右岸西区广泛发育,具有气水关系复杂、一井一藏的特征。通过研究成岩圈闭的成因,深化了成岩圈闭的概念,探讨了成岩圈闭的勘探方法。针对阿姆河右岸西区成岩圈闭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勘探潜力大的特性,利用古构造恢复技术、复杂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了阿姆河右岸西区成岩圈闭的特点,总结了在成岩圈闭勘探中的认识,得出后期成岩作用和新构造运动是形成成岩圈闭的两大关键因素,所形成的成岩圈闭具有气水关系复杂、气水界面倾斜、一井一藏的特征。阿姆河右岸西区成岩圈闭的勘探实践得出,以研究古构造为出发点,利用岩芯资料,结合储层预测研究成岩作用和储层发育,是勘探成岩圈闭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宋国奇,刘鑫金,刘惠民[7](2012)在《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扇根封堵的成岩圈闭。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和粘土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扇根和扇中的岩相组构与差异成岩演化进行研究,以揭示成岩圈闭的成因机理,并探讨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扇根以杂基支撑的砾岩相为主,杂基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弱,机械压实作用阶段,其原生孔隙不易保存,在碱性为主的成岩环境下,以重结晶作用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持续降低;扇中以砂质杂基支撑或颗粒支撑的砾质砂岩相和含砾砂岩相为主,杂基含量较少,抗压实能力较强,在酸性和碱性交替的成岩环境下,成岩作用多样,形成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因此,岩相组构是形成成岩圈闭的物质基础,而扇中和扇根的差异成岩演化控制下的物性差异是形成扇根封堵成岩圈闭的内在机制。成岩圈闭的形成主要受到沉积层序、岩相组构和成岩流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2年06期)
贾光华,刘惠民,高永进,刘鑫金[8](2012)在《东营北带深层砂砾岩体成岩圈闭形成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沉积了一套粗碎屑混杂堆积的砂砾岩体,近年来的勘探证实该类沉积体发育受不同相带成岩过程中物性演化差异控制成岩圈闭,该类圈闭含油规模大,具有较高的勘探效益,但发育分布规律复杂,本文重点分析成岩流体的来源及作用时期,搞清砂砾岩体成岩环境差异,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不同流体环境控制下储层成岩演化的差异性,最(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8)
于雯泉,陆梅娟,毕天卓[9](2012)在《论成岩圈闭在苏北盆地存在的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了解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开发井采油、采液强度代表储层物性来规避取心资料稀少与测井资料不全的问题,通过解剖高邮凹陷阜一段的多个油藏,论证了苏北盆地存在成岩圈闭的可能。分析认为,在高邮凹陷中深层的阜一段低渗透储层中,由于酸性流体来自上覆的阜二段,自深向浅运移,导致在运移的主通道上存在以酸性流体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的储集砂体,而在高部位与边缘则存在由碳酸盐胶结导致砂体致密的封闭条件。对比发现,成岩作用强烈的阜一段的多个油藏具有储层物性与构造及沉积相关性不大的成岩圈闭特征,而沉积相控特征明显的阜叁段油藏则没有这种特征。因此,在苏北盆地深层阜一段很可能存在"成岩圈闭"型油藏,对勘探程度较高的苏北盆地及我国东部探区的下一步深化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复杂油气藏》期刊2012年03期)
司学强,张金亮,谢俊[10](2008)在《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以英吉苏凹陷英南2气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成岩圈闭对气藏形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英南2气藏为例,综合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黏土矿物X光衍射等资料,研究了其侏罗系—志留系砂岩的成岩阶段、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相特征及成岩圈闭的形成。结果表明:不稳定碎屑溶蚀相控制的砂岩可以成为良好的储层,而混层黏土胶结相和泥质杂基压实充填相控制的砂岩则可以成为优质盖层,不同成岩相控制的砂岩纵向上组合形成了较为特殊的成岩圈闭,从而为气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该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气藏圈闭形成模式,为研究气藏形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8年06期)
成岩圈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成岩圈闭是重要的油气圈闭类型之一,其形成主要是在沉积期或沉积期后由差异性成岩作用致使储层转变为非储层或者非储层转变为储层亦或两者并存,进而在上述情形下由非储层全部或者部分遮挡形成的圈闭。差异性成岩作用可由碎屑矿物、早期成岩矿物、埋藏史和流体等的不同导致。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中发育的受沉积相和成岩相共同控制而形成的砂砾岩成岩圈闭,是一种重要的成因类型。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发育扇叁角洲沉积体系,在顺物源方向上,有机酸溶解扇叁角洲前缘砂砾岩中的长石而形成次生溶解孔隙储层,其上倾方向上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扇叁角洲平原砂砾岩致密化而形成圈闭遮挡层;在垂直物源方向上,次生溶解孔隙储层分布在由通源断裂和古鼻状构造构成的有机酸优势运移通道上,通道两侧前缘相砂砾岩较致密,其与水下分流河道间泥岩、其他物源体系的扇叁角洲平原砂砾岩致密层构成圈闭侧向遮挡带;圈闭底板由百口泉组底部不整合面风化黏土层或平原相砂砾岩致密层或湖泛泥岩构成,圈闭顶板由湖泛泥岩构成。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形成受沉积相和成岩相双重因素控制,沉积相带的差异性为次生孔隙带和成岩致密带的形成及其有效的空间配置提供了基础。成岩作用的差异性是成岩圈闭形成的关键,体现在扇叁角洲平原和前缘相带岩石的成岩演化序列有差异、断裂和古鼻状构造构成的流体优势运移通道内和通道外的前缘相岩石成岩演化有差异,这种成岩差异性导致了新储层及其外边界成岩致密遮挡带的形成。晚二迭世-早叁迭世、晚叁迭世-早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玛湖凹陷二迭系烃源岩对应含油气系统的重要成藏期。叁迭系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成藏过程对应的是高熟油向低孔渗砂砾岩储层的充注过程。成藏期古构造、源-储结构、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控制了成岩圈闭的成藏。成藏期古构造控制了油气在百口泉组内的优势运聚方向和有利成藏区带的展布;源-储空间结构控制着油气的运移过程,源储结构好,圈闭内储层含油饱和度高;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决定了优势运移路径上圈闭是否成藏。在成藏期古构造决定的优势油气运移通道上,源-储结构好,储层物性大于临界物性时,油气完全排驱孔隙内自由水和毛细管水,储层内大部分空间被油气占据,整体含油饱和度高,试油结果为油层。在成藏期古构造决定的优势油气运移通道上,源-储结构较差,储层物性大于临界物性时,油气不能有效排驱地层水,储层内含水饱和度较高,储层孔喉内油水共存,压裂后油水共产。不满足上述3个条件时,试油结果是水层或干层。围绕成藏期古构造、源-储结构、成藏期储层临界物性的精细刻画和评价是成岩圈闭钻探部署的重要依据。同时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研究对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和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褶皱带一侧陡坡冲积扇、扇叁角洲的圈闭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岩圈闭论文参考文献
[1].闵华军,贾祥金,田建军,蔡泉,赵少泽.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成岩圈闭及其成因[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潘建国,王国栋,曲永强,尹路,黄林军.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砂砾岩成岩圈闭的形成与成藏[C].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2015
[3].潘建国,王国栋,曲永强,唐勇,齐雯.砂砾岩成岩圈闭形成与特征——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叁迭系百口泉组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
[4].刘惠民,刘鑫金,贾光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深层砂砾岩扇体成岩圈闭有效性评价[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
[5].李宇志.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机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6].李洪玺,吴蕾,陈果,李兆刚.成岩圈闭及其在油气勘探实践中的认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7].宋国奇,刘鑫金,刘惠民.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及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
[8].贾光华,刘惠民,高永进,刘鑫金.东营北带深层砂砾岩体成岩圈闭形成条件分析[C].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9].于雯泉,陆梅娟,毕天卓.论成岩圈闭在苏北盆地存在的可能性[J].复杂油气藏.2012
[10].司学强,张金亮,谢俊.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以英吉苏凹陷英南2气藏为例[J].天然气工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