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 颈动脉斑块尤其不稳定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有学者已证实了这一点。血流壁切应力对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有何影响,尚存在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论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验证和探讨。 [目的] 研究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治疗颈动脉斑块及稳定斑块的措施提供进一步的佐证;分析血流壁切应力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1:本研究入选人群为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所选病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2:应用经皮血管B超测量颈动脉斑块并分析其稳定性。3:对研究对象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内径和血液粘滞度,通过公式计算血流壁切应力。4: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研究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与血流壁切应力的关系。 [结果] 1:低回声斑块组患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患者最多,高回声斑块组次之,无斑块组最少,而总体对象之间高血压史(P=0.311),糖尿病史(P=0.095),冠心病史(P=0.502)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将斑块组分成两个亚组,上述观察对象P>0.05;三组之间脑梗死史(P=0.04)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P=0.021),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P=0.016)。2:三组之间TG比较,低回声斑块组最高,高回声斑块组次之,无斑块组最低,但P>0.05,无统计学差异;三组之间TC比较,同样低回声斑块组TC均值最高,无斑块组值最低。3:缺血性卒中者患侧颈动脉斑块与健侧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31),而缺血性卒中者患侧颈动脉低回声不稳定斑块明显高于健侧组(P=0.029),有统计学差异。4:无斑块组和有斑块组之间血流壁切应力有显著性差异(P=0.002)。5:低回声斑块组的血流壁切应力低于高回声斑块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管壁切应力的全尾膏体配比确定[J]. 中国矿业 2015(07)
- [2].光滑壁面明渠底壁切应力分布研究[J]. 科技资讯 2009(21)
- [3].不同年龄组正常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比较[J]. 中国卒中杂志 2009(09)
- [4].血压和心率对颈动脉管壁切应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 中国卒中杂志 2012(06)
- [5].管壁切应力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重要作用:狭窄冠状动脉的有限元研究[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8(08)
- [6].站间输油管道内部受力简化模型[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6(01)
- [7].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管腔断面血流播散率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12)
- [8].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进展[J]. 糖尿病新世界 2014(09)
- [9].基于磁共振成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血流动力学平台研究[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4(07)
- [10].血流向量成像定量评价正常成人左心室涡流特征[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10)
- [11].Y型血管血流动力学边界元分析[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1(05)
- [12].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三维DSA图像下动脉瘤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21)
- [13].P120连环蛋白在冲击流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6(10)
- [14].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数值模拟与临床应用研究[J]. 软件 2019(06)
- [15].基于ANSYS管道流体-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10)
- [16].腹主动脉叉血流动力学边界元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2(04)
- [17].双分叉动脉血流动力学特性的边界元分析[J]. 医用生物力学 2010(04)
- [18].高聚物型减阻剂减阻性能的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9(05)
- [19].颅内动脉瘤壁切应力与动脉瘤破裂关系的初步研究——基于患者的三维计算机模拟[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9(08)
- [20].相位对比磁共振定量血流测定技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02)
- [21].颈动脉分叉的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J]. 软件 2018(10)
- [22].颅内动脉瘤形成、发展及破裂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