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共生细菌,可通过宿主卵的细胞质进行母系遗传给后代,并且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调控寄主的生殖以实现在宿主种群中的稳定存在和扩散。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危害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及地区水稻的重要害虫,其周期性的北迁南返与降落危害给水稻生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本实验室通过对我国的一些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的检测发现,Wolbachia在褐飞虱的种群中广泛存在。本文以不同虫源地的三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共生菌Wolbachia对褐飞虱生殖和适合度的影响,并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褐飞虱不同发育阶段Wolbachia密度的感染动态以及不同组织中Wolbachia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解释了共生菌Wolbachia在褐飞虱种群中的维持和扩散。此外,我们还试着探讨了Wolbachia在寄主体内的密度是怎样对寄主的生殖和适合度产生影响的。本研究为共生细菌与宿主间的协同进化、互惠共生等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并为利用共生细菌对害虫进行种群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了研究共生菌Wolbachia对褐飞虱生殖的影响,以海南三亚(HN),广西南宁(GX)和云南宁洱(YN)三个地理种群为实验材料。我们通过遗传杂交的方法检测了Wolbachia在这三个褐飞虱种群中诱导的胞质不亲和(CI)的强度以及后代的性比。研究发现,共生菌Wolbachia在这三个褐飞虱种群中均不能诱导CI,四种杂交组合的卵的孵化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后代的性比也没有差异。对感染这三个褐飞虱种群的Wolbachia的序列进行测定,这三个种群感染的Wolbachia是同一个株系(wLug)。从褐飞虱的产卵量、寿命以及垂直传播效率三个方面来评估Wolbachia对褐飞虱适合度的影响。在海南种群中,感染Wolbachia的雌虫的产卵量要显著的高于未感染的雌虫,而云南和广西种群感染与不感染Wolbachia的雌虫的产卵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海南种群是唯一一个发现Wolbachia的感染能够提高雌虫产卵量的种群。在寿命方面,海南种群感染Wolbachia褐飞虱成虫的寿命要显著的短于不感染品系的寿命,云南和广西种群感染与不感染Wolbachia的褐飞虱的寿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为了检测Wolbachia在褐飞虱体内的密度,我们是使用定量PCR的方法对Wolbachia wsp基因的拷贝数进行了测定。检测了海南和广西种群褐飞虱五了龄期的若虫以及12个日龄(1,2,4,6,8,10,12,14,16,18,20,22)的成虫体内Wolbachiawsp基因的拷贝数。在若虫阶段,两个种群褐飞虱体内Wolbachia wsp基因的拷贝数随着若虫龄期的增长在逐渐的增大。而在成虫阶段,两个种群则不太一样,广西种群褐飞虱成虫体内的Wolbachia的密度随着日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海南种群总是时高时低的波动,但总体的趋势还是降低的。比较这两个种群感染的Wolbachia密度的差异,发现海南种群的要明显高于广西种群。以褐飞虱海南三亚种群为实验材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感染Wolbachia品系的长翅雌虫、长翅雄虫、短翅雌虫和短翅雄虫体内Wolbachia的拷贝数进行测定,研究表明,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一般都要高于雄虫,短翅雌虫中Wolbachia的密度要显著的高于长翅型雌虫。我们进一步将每一个虫体解剖为头部、胸部、腹部和足四个部分,对各个部分中的Wolbachia的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Wolbachia在寄主各个组织中分布含量的差异。四个组织中,由于褐飞虱的生殖组织在腹部,而Wolbachia主要集中于寄主的生殖细胞中,所以腹部的Wolbachia含量最高。在非生殖组织中,我们也发现了Wolbachia的存在,胸部含量比头和足的含量都要高。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两种抗生素对携带Wolbachia的短管赤眼蜂生殖模式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5)
- [2].Wolbachia对苹果蠹蛾生殖调控的作用[J]. 生物安全学报 2015(04)
- [3].杂拟谷盗体内Wolbachia感染密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2)
- [4].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分子检测及序列分析[J].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4)
- [5].去除Wolbachia对丽蝇蛹集金小蜂繁殖适合度和成蜂寿命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5(09)
- [6].亚洲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内共生菌Wolbachia的分子检测[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5)
- [7].Wolbachia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生殖影响的转录组测序分析[J]. 植物保护 2020(04)
- [8].不同地理种群白纹伊蚊感染Wolbachia的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01)
- [9].管氏肿腿蜂感染Wolbachia的分子检测[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3)
- [10].转染从灰飞虱提取的Wolbachia对豆叶螨繁殖适合度和寿命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4(01)
- [11].寄生蜂体内共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11(01)
- [12].Wolbachia在螟黄赤眼蜂种群内的分布及其遗传稳定性[J]. 环境昆虫学报 2010(02)
- [13].Wolbachia在我国不同地理种群的玉米螟赤眼蜂中的分布[J]. 昆虫知识 2009(02)
- [14].Wolbachia共生对丽蚜小蜂生殖和适应性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1)
- [15].Wolbachia在我国甜菜夜蛾中的超感染[J]. 生物技术通报 2008(S1)
- [16].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对寄主杂拟谷盗生殖的调控作用[J]. 江苏农业学报 2014(01)
- [17].基于wolbachia的白背飞虱的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4(04)
- [18].灰飞虱体内Wolbachia的感染与其携带水稻条纹病毒的相关性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 [19].高温和四环素对Wolbachia诱导孤雌产雌短管赤眼蜂的影响[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06)
- [20].感染稻水象甲的Wolbachia基因组中插入序列的鉴定与分析[J]. 昆虫学报 2010(12)
- [21].外界生态因子对感染Wolbachia的松毛虫赤眼蜂生殖稳定性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7)
- [22].北京地区亚洲玉米螟种群中Wolbachia超感染[J]. 昆虫学报 2008(06)
- [23].褐飞虱长短翅型成虫不同组织内Wolbachia的密度[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0(05)
- [24].丝虫内生菌Wolbachia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 2009(09)
- [25].我国烟粉虱自然种群中存在广泛的Wolbachia感染现象[J]. 微生物学报 2008(01)
- [26].我国三地区黑腹果蝇中Wolbachia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对宿主生殖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4(02)
- [27].抗生素处理对感染Wolbachia的丽蚜小蜂生殖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2(08)
- [28].Wolbachia对山楂叶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6)
- [29].我国桃蛀螟四个地理种群感染Wolbachia的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10(03)
- [30].Wolbachia在玉米螟赤眼蜂内的三重感染(英文)[J]. 昆虫学报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