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语用理解

隐喻的语用理解

论文摘要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隐喻,具有创造性和新奇的隐喻可谓比比皆是。隐喻的研究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时期。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特别是雷考夫和约翰森(Lakoff and 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问世以来,语言学界对隐喻的探讨如火如荼。当今学术界更是形成了一种对隐喻研究的狂热(metaphormania)。传统的隐喻观把隐喻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法,使用隐喻可使语言更加优美、丰富多彩。认知论认为隐喻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从源域向目的域的映射。由于隐喻体现说话者的意图,所以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本文将从语用的角度对隐喻的理解进行探讨。隐喻作为一种间接言语行为是违反质量准则的一种特殊的会话含义。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重新阐释Grice的著作,使其极具影响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隐喻被看作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使用。它包括说话者的思想以及实际的事物状态之间的描述关系。隐喻被看作施加努力的随意言谈,人们认知过程追求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可能的认知效应,或者说话人旨在实现最佳关联性。隐喻的最终目的是寻求最佳关联。隐喻的理解和辨认离不开语境。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对隐喻的理解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隐喻的语用学理解具有它的不足:Searle的理论太过于复杂;Grice的合作原则只能解释部分隐喻。两种理论都忽略了隐喻的认知特性。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没有清楚地说明听话者何时获取隐喻,只是说明隐喻是如何适用于关联理论的。根据上述理论的优缺点,本文建议对隐喻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探讨。隐喻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手段,因此对隐喻的进一步研究应结合认知因素。

论文目录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Chapter 2 General survey of studies on metaphor
  • 2.1 Definitions of metaphor
  • 2.1.1 Etymological definition
  • 2.1.2 Dictionary definitions
  • 2.2 Studies on metaphor abroad and at home
  • 2.2.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studies on metaphor abroad
  • 2.2.2 Studies on metaphor at home
  • Chapter 3 Metaphor and the Speech Act Theory
  • 3.1 Brief review of the speech act theory
  • 3.2 Metaphor as an indirect speech act
  • 3.2.1 Searle's approach to metaphor as an indirect speech act
  • 3.2.2 Other Linguists' comments on metaphor as an indirect apeech act
  • Chapter 4 Metaphor and implicature
  • 4.1 Grice's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4.2 Metaphor a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Chapter 5 Relevance theory and metaphor
  • 5.1 Some essential concepts of relevance theory
  • 5.2 Metaphor as a descriptive use of language
  • 5.3 Metaphor as effort-imposing loose talk
  • 5.4 Metaphor as the optimal relevance
  • Chapter 6 Context in the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
  • 6.1 Tentative definition of context
  • 6.2 Importance of context in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
  • 6.3 Classification of context
  • 6.4 Metaphor in linguistic context
  • 6.5 Metaphor in non-linguistic context
  • Chapter 7 Result
  • Chapter 8 Discussion
  • Chapter 9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语用论辩理论近15年研究综述[J].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9(06)
    • [2].小学英语中高年级“点慧式”语用作业的设计[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1)
    • [3].以语用为取向的阅读教学策略解析[J]. 文学教育(上) 2020(03)
    • [4].网络流行语中的语用身份建构[J]. 黑河学院学报 2020(02)
    • [5].人际互动中的语用身份磋商:以《红楼梦》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6].语用身份建构的有效性评价——以警察调解话语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02)
    • [7].把握统编教材 落实语用训练[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07)
    • [8].批判性讨论与语用-辩证论辩理论的引进[J]. 当代修辞学 2020(04)
    • [9].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0(08)
    • [10].歇后语与流行用语的语用对比初探[J]. 汉字文化 2020(17)
    • [11].近十年语用身份研究:五种路径与方法[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2].黑龙江方言的语用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01)
    • [13].语用借用:语言借用研究的社会-语用范式[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4].政治话语中概念隐喻的语用功能研究[J]. 英语广场 2019(10)
    • [15].论广告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5)
    • [16].俄语语言技能培养——评《交际语用视角下的俄语语用能力的建构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7(06)
    • [17].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J]. 语文建设 2017(32)
    • [18].小学“语用”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 重庆与世界 2018(02)
    • [19].《语用能力与关联性》评介[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8(03)
    • [20].国内外语用能力研究特点与趋势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8(02)
    • [21].机构权力制约下媒体话语中元语用评论语的功能[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4)
    • [22].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语用失误探析[J]. 现代交际 2016(15)
    • [23].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语用能力培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S1)
    • [24].外语课堂上大学生语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6(24)
    • [25].语用经济与语用优选:以方向推理为例[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03)
    • [26].语用能力关联阐释:从表达到理解[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7].《语用混乱》评介[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7(03)
    • [28].我国外语语用能力研究综述——对1984—2015年期刊文献的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2017(03)
    • [29].“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涉外语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策略研究[J]. 经济师 2017(07)
    • [30].从中日对译角度看汉日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07)

    标签:;  ;  ;  ;  ;  ;  

    隐喻的语用理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