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修订及大学生无望抑郁因果模型的追踪研究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修订及大学生无望抑郁因果模型的追踪研究

论文摘要

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Abramson, Metalsky等从归因方式、无望感和自尊的角度提出的关于抑郁的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极归因方式、低自尊和负性生活事件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的亚型—无望抑郁的形成。高自尊能缓冲消极归因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引发的无望抑郁症状。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强调无望抑郁有其独特的症候群,无望感在无望抑郁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无望感被认为是直接导致无望抑郁形成的必要的,充分的原因。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作为抑郁认知易感性-应激模式的一个代表,在国外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成为抑郁研究的热点。但是由于抑郁病因学机制的复杂性特点,目前国内该领域研究中理论思辨、一般调查和相关研究较多,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验证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旨在:(1)采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统计方法,修订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并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为大学生无望抑郁的评定提供专门的测量工具;(2)以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通过为期4个月的追踪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无望抑郁的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特点;(3)应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对多变量多次追踪数据进行分析,系统地阐明消极归因方式、负性生活事件和无望抑郁的关系,无望感的中介效应,自尊的调节效应;(4)构建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因果模型,为我国大学生无望抑郁的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综合本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结构是二阶一因素一阶八因素模型,其中一阶八因素为主动反应缺失、自杀倾向、活力缺乏、快感缺乏、心理动力缺乏、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和人际依赖,二阶一因素为无望抑郁症状。(2)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在大学生群体中可以作为无望抑郁测评的一项较为科学有效的心理测量工具。(3)无望抑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和负性生活事件发展的关系密切,在一段时间内呈线性发展趋势。无望感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在较短时期内,不会发生大幅波动。(4)无望抑郁发展变化过程中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5)消极归因方式、低自尊和负性生活事件共同作用预测了无望抑郁的产生,负性生活事件的变化速率显著影响无望抑郁的变化速率。(6)无望感在无望抑郁的初始状态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无望抑郁的变化速率不发挥中介作用。(7)自尊在无望抑郁的初始状态中起调节作用,但对无望抑郁的变化速率不发挥调节作用。总之,本研究通过追踪研究,采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方法在大学生被试中验证和澄清了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构建了该理论的因果模型,为大学生无望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论文正文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 研究的目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关于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研究
  • 2.2 国内关于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研究
  • 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4 其他领域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5 研究假设
  • 6 研究思路
  • 第二部分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HDSQ)的中文版修订
  • 1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材料
  • 1.4 研究程序
  • 1.5 统计工具
  • 1.6 结果与分析
  • 2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材料
  • 2.4 研究程序
  • 2.5 统计工具
  • 2.6 结果与分析
  • 3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材料
  • 3.4 统计工具
  • 3.5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6 问卷的效度检验
  • 4 讨论
  • 4.1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4.2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4.3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 第三部分 无望抑郁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材料
  • 4 研究程序
  • 5 统计工具
  • 6 结果与分析
  • 6.1 无望抑郁、无望感和生活事件的发展特点
  • 6.2 无望抑郁发展的性别差异
  • 7 讨论
  • 7.1 无望抑郁、无望感和生活事件的发展特点分析
  • 7.2 无望抑郁发展的性别差异分析
  • 第四部分 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追踪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材料
  • 4 研究程序
  • 5 统计工具
  • 6 结果与分析
  • 6.1 大学生消极归因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关系研究
  • 6.2 无望感在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中介作用研究
  • 6.3 自尊在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调节作用研究
  • 6.4 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整合模型研究
  • 7 讨论
  • 7.1 大学生消极归因方式和负性生活事件与无望抑郁的关系分析
  • 7.2 无望感在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中介作用分析
  • 7.3 自尊在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调节作用分析
  • 7.4 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整合模型分析
  • 第五部分 总讨论
  • 1 关于无望抑郁症状问卷
  • 2 关于无望抑郁的发展特点和性别差异研究
  • 3 关于抑郁无望与自尊综合理论的追踪研究
  • 4 本研究的创新性
  • 5 本研究需要改进和深入的方面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抑郁无望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习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修订及大学生无望抑郁因果模型的追踪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