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MAC层决定了无线网络中频率资源的利用效率,制约着网络的性能。目前主流WLAN和WMN网络大多基于IEEE 802.11b标准构建,MAC层采用基于载波侦听/冲突避免的DCF机制实现无线信道的访问控制。DCF协议中的BEB算法的缺点是不能准确地反映节点对信道的实时竞争状态,节点调整CW的不合理性使吞吐量性能偏离最优值。DCF不能很好地克服隐藏/暴露终端问题,用在多跳的环境中公平性较差。本文以改善802.11b MAC协议的吞吐量等性能为目标,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与条件下对DCF协议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研究。首先通过仿真分析了DCF协议中CW的初始取值对网络吞吐量性能的影响,以及BEB算法的不公平性。在分析了DCF协议性能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控制帧竞争状态扩散的策略实现对节点周围实时活动节点数量的估计,再根据网络活动节点数量及CW参数与最优网络性能的关系,对节点CW值动态调整,使其接近最优CW区间,以实现提高网络吞吐量性能的目标。然后通过在不同网络结构和负载条件的仿真分析,讨论算法对改善网络性能的效果;在多跳传输环境中,多信道MAC是提高网络吞吐量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多跳传输的WMN,在分析了几种Mesh网络的多信道MAC协议工作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802.11b的多信道MAC协议。与已有的多信道协议算法不同,这种协议采取超时申请重传的方式减小控制帧的开销,并在成功接入后节点采用双向传输交互数据。仿真验证表明这种多信道媒体接入算法能够提高Mesh网络结构中的吞吐量性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线自组网MAC层及相关技术探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15)
- [2].浅析MAC与情势变更的异同[J]. 法制与经济 2016(10)
- [3].无线局域网MAC接入性能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03)
- [4].一种分布式的基于预留的多信道MAC协议[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20(01)
- [5].基于MAC层协议的自适应退避算法[J].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02)
- [6].一种免触发的多用户全双工MAC协议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20(10)
- [7].无线传感网混合类MAC协议研究综述[J]. 电讯技术 2016(12)
- [8].MAC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工业应用[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07)
- [9].咪达唑仑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七氟醚MAC值的影响[J].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7(04)
- [10].地佐辛对老年患者七氟醚吸入诱导MAC的影响[J]. 现代临床医学 2017(05)
- [11].一种车载网络的簇间碰撞避免MAC协议[J]. 中国新通信 2016(04)
- [12].万兆以太网MAC的流量控制电路设计与实现[J]. 微型机与应用 2016(13)
- [13].MAC方案预处理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02)
- [14].一种密度预测与服务分级的MAC退避算法[J]. 电子技术应用 2013(10)
- [15].七氟醚MAC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04)
- [16].基于MAC地址的软件动态口令实现方案[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4(08)
- [17].VLAN及在千兆以太网MAC中的实现[J]. 无线电工程 2013(01)
- [18].基于FPGA的MAC层地址表设计与仿真[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3(01)
- [19].电力线通信MAC层综述[J]. 电力信息化 2013(03)
- [20].无线网络中基于信道速率的MAC性能优化研究[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15)
- [21].紫外光通信网络中MAC层功率控制研究[J]. 光通信研究 2013(06)
- [22].5E-MACⅢ红外快速煤质分析仪恒温时间的探讨[J]. 泸天化科技 2010(01)
- [23].无线自组织网络的MAC协议攻击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0(02)
- [24].移动自组网MAC协议的误码性能分析[J]. 通信技术 2010(05)
- [25].卫星通信MAC协议的发展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17)
- [26].无线网状网中MAC协议的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5)
- [27].基于无线自组网的MAC协议模拟分析[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 [28].无线自组网MAC层面临新问题的研究与展望[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09(16)
- [29].高效节能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J]. 广东通信技术 2008(01)
- [30].MAC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