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嗅球鞘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嗅球成鞘细胞,脊髓损伤,神经再生,神经营养因子
嗅球鞘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莉,吴艳青,叶军明,钟兴凤,李艺[1](2019)在《嗅球成鞘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其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过去的几年中,细胞疗法已被广泛运用于SCI修复,包括多能和专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以及许多成体干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和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bulb ensheathing cells,OECs)等。其中,OECs具有类干细胞特性,在神经损伤修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可以显着促进轴突生长和神经修复。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将OECs运用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尤其是SCI,包括联合生长因子或其它细胞如脂肪来源的干细胞、施万细胞及基因修饰等。本综述将深入阐述OECs在SCI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立斌,杨萍,梁雪云,马丽君,魏军[2](2014)在《嗅球和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不同来源的嗅鞘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比较不同来源的嗅鞘细胞生物活性,评价其对脊髓损伤模型小鼠的疗效的差异。方法差速贴壁法分别培养嗅球和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该细胞特异性蛋白S100、P75的表达,并对二者生长曲线及在不同代次、不同浓度梯度条件下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情况进行检测,实时定量PCR(qRT-PCR)鉴定二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营养因子4(NT-4)、轴突膜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微管相关蛋白(MAP-2)基因表达,并分别将两种细胞移植入脊髓横断小鼠模型中,以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内移植细胞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获得不同来源的嗅鞘细胞呈双极、叁极样形态生长,且S100、P75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嗅黏膜来源细胞不表达MAP-2,高表达GAP-43,嗅球来源的细胞低表达MAP-2和GAP-43,嗅球来源细胞生长活性大于嗅黏膜来源的细胞,其中嗅黏膜细胞来源分泌营养因子高于嗅球来源的细胞,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嗅黏膜来源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模型效果明显高于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结论两种来源的嗅鞘细胞存在生物学差异,嗅黏膜来源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效果高于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种子细胞。(本文来源于《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朱甲麟,贺西京,李浩鹏,王瑞[3](2013)在《嗅球来源嗅鞘细胞冻存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嗅球来源嗅鞘细胞的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寻找最佳的冷冻保护剂种类和浓度,降温方法及速率,提高冻存复苏后细胞的存活率和贴壁率,为临床上人胚胎嗅鞘细胞保存提供指导。材料与方法取出生24h内SD大乳鼠嗅球,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Ara-c对细胞进行培养纯化,以P75、GFAP染色鉴定。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OECs,调整细胞密度5×106/ml备用。A组采用传统慢冻方法:5%DMSO+6%HES作为冰冻保护剂,4℃30~60min,-20℃1~2h,-80℃过夜,然后置于液氮内;B组采用玻璃化法:20%(v/v)DMSO,20%(v/v)EG,10%(w/v)乙酞胺,0.5M海藻糖为冰冻保护剂,程控降温仪降温则以1℃/min的降温速率降至-40℃,再以10℃/min的降温速率降至-80℃,然后投入液氮内保存。两周后快速复温至37℃,经台盼蓝拒染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复苏率,绘制生长曲线比较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在复苏率方面,A组74.3%;B组86.9%,两组具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贴壁率:A组9.72%;B组10.2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在增殖能力方面B组也明显优于A组。讨论采用玻璃化法对嗅鞘细胞进行冻存,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冻存细胞经快速符文,可达到较高的复苏率,对于复苏细胞的增殖能力也没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玻璃化需要较高的保护剂浓度,DMSO对细胞有毒性,其毒性作用随浓度的增大,低温可以减轻其毒性作用。因此使用之前需在4℃下进行预冷,复苏后也应及时洗脱保护剂。较高的溶质浓度同样也会造成细胞内外渗透压梯度过大,造成细胞脱水过快、皱缩,不利于细胞活性的维持。因此可以采用多次导入的方法,是的冰冻保护剂浓度逐渐上升。冻存细胞是,细胞密度较一般培养为高,可以提高抗冻性。在复苏后,换液时应加大培养液血清浓度,避免细胞密度过大营养不足造成凋亡。(本文来源于《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7-26)
孙敏,嵇洪艳,胡晓栋,黄镇,崔志明[4](2012)在《大鼠嗅黏膜和嗅球嗅鞘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大鼠嗅黏膜(olfactory mucosa,OM)和嗅球(olfactory bulb,OB)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s,OECs)在体外分离培养中增殖和分化以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取SD大鼠OM和OB用差速贴壁法在体外分离培养OECs,扫描电镜观察两组OECs的形态,并用S-100和p75NGFR免疫荧光抗体双标记检测两组OECs在体外增殖和分化的情况。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到OM OECs以双极样为主;OB OECs有双极样、叁极样和扁圆形3种形态,其中以双极样为主。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OM和OB组均有较多的S-100和p75NGFR双标阳性细胞,OM OECs胞体多为梭形,突起细长;OB OECs的形态多样,有双极样、叁极样和扁圆形,胞体呈长梭形、圆形或叁角形。两组OECs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M OECs与OB OECs一样都能在体外分离培养与增殖。OM OECs与OB OECs分化成熟后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郑遵成,陶宗玉,魏开斌,张文正,任玉水[5](2012)在《人胚嗅球嗅鞘细胞及人胚鼻粘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差速贴壁法及免疫组化对人胚嗅粘膜OECs及人胚嗅球OECs进行体外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OECs及嗅球OECs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OECs及嗅球OECs分别交替应用含13%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人胚嗅粘膜及人胚嗅球均可培养出嗅鞘细胞,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叁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时人胚嗅球嗅鞘细胞纯度比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高。[结论]差速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及人胚嗅球嗅鞘细胞。(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02期)
张兴业,李立宏[6](2011)在《Notch-1转染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Notch-1转染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其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 200只大鼠随机分为A Notch-1转染嗅球成鞘细胞移植组,B嗅球成鞘细胞移植组,C 外伤对照组及D假手术组,ABC组均采用经典的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创伤性脑外伤。体外培养纯化并鉴定嗅球成鞘细胞,将 Notch 活性质粒(c-myc为报告基因)脂质体法转染至培养 7 d的 OECs,培养15天后移植入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受损伤区域,于造模后1;3;(本文来源于《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3)
姜晓荣,肖娟,任玉水,赵艳秀,王洪美[7](2011)在《4℃保存条件下存放时间对大鼠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大鼠嗅鞘细胞4℃保存下不同时间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为临床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标准化制备提供依据。方法无菌取7d龄大鼠嗅球,胰蛋白酶消化培养,2~3d后计数,D/F12悬浮,调细胞终浓度为2000/μl,置于4℃冰箱,分别在不同时间依次取出,每管分别行台盼蓝染色,噻唑兰(MTT)法实验,P7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其活力变化。结果 4℃保存2h以内细胞活力达85%,超过3h细胞活力显着下降,免疫组化显示细胞状态也有明显改变,由规则的梭形或叁角形变成不规则的多态形。结论 4℃2h为临床应用前细胞存放的标准时间规范,临床必需遵循。(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5期)
肖娟,王洪美,陈琳,任玉水,姜晓荣[8](2011)在《人胚胎嗅球嗅鞘细胞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胚胎嗅鞘细胞(OECs)培养与纯化的优化方法。方法取3~5个月流产胚胎,无6菌条件下取出嗅球,解剖镜下仔细剥离嗅球表面的软膜组织和血管,消化后用条件培养基制成密度为10个细胞/ml细胞悬液,利用差速贴壁法结合阿糖胞苷抑制法进行无血清纯化液细胞纯化培养,对不同培养时期进行观察75和行PNGFR(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和FBN(纤维粘连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此制备法可以有效去除成纤维细胞,获得纯度90%嗅鞘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嗅鞘细胞有卵圆形的胞体和细长的突触,细胞多呈75为双极或多极形,免疫荧光染色NGFRP阳性细胞百分数为80%-90%。结论本培养纯化方法可行,可获得符合临床细胞移植治疗要求细胞制剂。(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3期)
张玉峰,黄孝文,褚汉启,陈金,周良强[9](2010)在《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改良培养及耳蜗内植入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并改良大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取材、纯化、培养、鉴定及示踪方法,并初步探讨OECs耳蜗内植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法分离新生3 d的SD大鼠嗅球OECs,用差速贴壁加抗有丝分裂法行纯化培养,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特点及生长情况,利用低亲和力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行免疫组化鉴定并评估细胞纯度。将纯化培养7 d后的OECs与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共同孵育48 h,以免疫荧光法观察OECs的增殖活性;同法标记供移植用的OECs。在成年大鼠耳蜗底周钻微孔,注入OECs悬液,24 h后作耳蜗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OECs在蜗内存活与分布情况。结果用改良技术体外培养的OECs增殖速度快,于第9天细胞数量最多,且逐渐表现出典型的形态学特征;绝大部分培养的OECs NGFRp75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细胞纯度最高达85%。OECs与BrdU共同孵育48 h后,约90%的培养细胞免疫荧光呈阳性反应。初步建立了内耳OECs移植方法;经耳蜗底周注入OECs后24 h,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耳蜗的外淋巴腔,部分细胞附着于鼓阶外侧壁。结论采用改良的嗅球OECs分离培养法可以获得高纯度、增殖活性良好的OECs;OECs耳蜗内植入后短期内可存活,初步提示耳蜗内OECs移植基本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卓飞,孙善全,余维华,刘辉,邱国平[10](2010)在《Notch-1对大鼠嗅球成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Notch-1对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OECs,用有活性的Notch质粒(NotchICV),无活性的Notch质粒(NotchVK)以及空质粒分别转染OECs,将实验对象分成NotchICV转染组,NotchVK转染组和空白质粒组,应用免疫荧光双标、Western blot及RT-PCR技术,检测各组OECs中NGF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转染Notch-1后,OECs中NGF的表达明显增高。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NotchICV转染组OECs中NGF的表达较NotchVK转染组和空白质粒组均明显增高(P<0.05);RT-PCR结果显示,NotchICV转染组OECs中NGF mRNA的表达(0.4961±0.0269)均高于NotchVK转染组(0.2445±0.0134)及空白质粒组(0.2459±0.0160)(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ICV转染组OECs中NGF的表达(0.8875±0.0166)均高于NotchVK转染组(0.6862±0.0592)和空白质粒组(0.6821±0.0670)(P<0.01)。结论 Notch-1转染OECs后,其NGF的表达上调,提示Notch-1能增强OECs中NGF的合成。(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21期)
嗅球鞘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不同来源的嗅鞘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比较不同来源的嗅鞘细胞生物活性,评价其对脊髓损伤模型小鼠的疗效的差异。方法差速贴壁法分别培养嗅球和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该细胞特异性蛋白S100、P75的表达,并对二者生长曲线及在不同代次、不同浓度梯度条件下神经营养因子分泌情况进行检测,实时定量PCR(qRT-PCR)鉴定二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营养因子4(NT-4)、轴突膜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微管相关蛋白(MAP-2)基因表达,并分别将两种细胞移植入脊髓横断小鼠模型中,以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及脊髓内移植细胞分布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获得不同来源的嗅鞘细胞呈双极、叁极样形态生长,且S100、P75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嗅黏膜来源细胞不表达MAP-2,高表达GAP-43,嗅球来源的细胞低表达MAP-2和GAP-43,嗅球来源细胞生长活性大于嗅黏膜来源的细胞,其中嗅黏膜细胞来源分泌营养因子高于嗅球来源的细胞,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嗅黏膜来源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模型效果明显高于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结论两种来源的嗅鞘细胞存在生物学差异,嗅黏膜来源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效果高于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可以作为临床应用的种子细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嗅球鞘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胡小莉,吴艳青,叶军明,钟兴凤,李艺.嗅球成鞘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调控机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9
[2].王立斌,杨萍,梁雪云,马丽君,魏军.嗅球和嗅黏膜来源的嗅鞘细胞对脊髓损伤小鼠的治疗效果比较[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
[3].朱甲麟,贺西京,李浩鹏,王瑞.嗅球来源嗅鞘细胞冻存方法的研究[C].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3
[4].孙敏,嵇洪艳,胡晓栋,黄镇,崔志明.大鼠嗅黏膜和嗅球嗅鞘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比较[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5].郑遵成,陶宗玉,魏开斌,张文正,任玉水.人胚嗅球嗅鞘细胞及人胚鼻粘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纯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
[6].张兴业,李立宏.Notch-1转染嗅球成鞘细胞移植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的影响[C].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7].姜晓荣,肖娟,任玉水,赵艳秀,王洪美.4℃保存条件下存放时间对大鼠嗅球来源的嗅鞘细胞活力的影响[J].解剖科学进展.2011
[8].肖娟,王洪美,陈琳,任玉水,姜晓荣.人胚胎嗅球嗅鞘细胞的制备[J].解剖科学进展.2011
[9].张玉峰,黄孝文,褚汉启,陈金,周良强.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改良培养及耳蜗内植入的初步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
[10].卓飞,孙善全,余维华,刘辉,邱国平.Notch-1对大鼠嗅球成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