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英语教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应用现状,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中国英语教师论文文献综述
李哲立[1](2019)在《中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是指适时地为学生提供暂时性的支架来帮助其掌握知识,当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时便撤除支架的过程。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习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原则。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支架式教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逐渐为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者所关注。因此,对我国英语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十分必要。国内外学者在支架式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我国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支架式教学应用现状的研究仍相对匮乏。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试图系统地了解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现状,找出其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力求寻找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尤其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借鉴,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支架式教学在农村初中领域的研究缺口。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四个问题展开:(1)中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现状如何?(2)中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在支架式教学的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3)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4)针对支架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本研究以来自湖北省七里坪中学、湖北省文峰中学、湖北省博雅中学、贵州省叁联学校等八所农村初级中学的85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支架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支架的种类方面,有些教师使用的支架种类单一,不够丰富;二是支架的性质方面,有些教师忽视了支架的暂时性和时效性;叁是支架的内容方面,有些教师在搭建支架时疏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四是支架的对象方面,有些教师提供的支架未能面向全体学生,或者未能考虑到个体差异。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发现,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本身的限制,最近发展区的多重性和可供参考的教学案例的缺乏给支架式教学的实际应用增大了难度;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因素,比如部分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不够以及自身能力有限。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首先,教师在使用支架式教学时,应当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支架类型,并特别注意支架的暂时性和时效性,例如及时地撤除或者调整支架使之契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在搭建支架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支架脱离学生的人生阅历。最后,教师应该尊重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支架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尽可能为全体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高敏[2](2019)在《中国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发源于西方。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研究批判性思维的热潮。但是相对于西方而言,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批判性进行了测评和分析,但对于教师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就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高中教师肩负着学生教育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和塑造学生人格的重担。尤其在当前倡导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的成功落地和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因此,对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为了调查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作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此外,作者邀请来自河北和甘肃的共131位高中英语教师填写了“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是在《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和《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此外,还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2位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影响他们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因素。经研究发现,总体上,高中英语老师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在性别、教龄、学历和所在学校的行政划分方面,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有所差异。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工作环境、求学经历、社会背景、家庭等都影响教师们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形成和发展。期望本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培训者意识到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有利于教师培训者致力于消除影响教师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进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此外,期望此研究能帮助老师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意识到在教学过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芳维[3](2019)在《高中英语教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研究,而忽视了跨文化交际的另一主体方。直到“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出现时,人们才意识到身边许多英语学习者可以用英语对西方文化侃侃而谈,却不能用英语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失语现象”才引起了人们对英语中中国文化表达的重视。本次研究主要讨论了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并针对该问题从以下两个角度展开研究:(1)他们在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如何?(2)从教师角度进行成因分析。基于以上角度,本文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从而引起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母语文化的重视,让英语更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服务。本研究基于Hanvey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课标中对文化教学目标的要求、金莉和于霞对文化教学原则的观点以及胡文仲、高一虹提出的文化教学方法而展开了调查。本次研究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其中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问卷为主,访谈和课堂观察作为辅助。通过对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的分析,了解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处理方式以及建议等方面信息,为本次研究提供一些有效的数据信息。本次研究有以下发现:教师总体对于中国文化持有积极的态度和浓厚的兴趣,对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充分肯定,但许多教师却不能熟练使用英语来讲解母语文化,并且在教学中很多教师较少涉及对到母语文化的讲解,这说明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确实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教材上对中国文化的配置缺乏系统性;(2)教师文化教学理念的偏颇以及自身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不够熟悉;(3)现行高考较少涉及中国文化的内容;(4)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直接讲解,采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英语教材,教学方式和资源较为单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尝试给出以下建议:(1)整合教材内容,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学内容;(2)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开展并参加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相关培训;(3)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开展文化专题活动;(4)开展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相关的社团活动或讲座。(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小红[4](2019)在《中国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注重设计的时代。其中,教师专业标准的设计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须知,教师的有效性对学生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在校内,教师质量是影响学生成绩最重要的单一因素。因此,开展基于专业标准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研究,分析中学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中学英语教师质量并促进中国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标准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专业标准的角度看,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涉及教育理论与实践、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法、职业道德与责任感、专业关系、国际视野与参与、立场倾向以及个人特点八个维度。本研究以由国家基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的获奖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语言与文化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为研究视角,借助理论和视频观察分析,考察了中国初中英语教师比赛期间的教学表现,旨在回答叁个问题:(1)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中国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2)中国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在专业能力发展上存在什么问题?(3)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语言与文化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在中国初中英语教学中,大部分中国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达到优秀教师标准的基本能力要求,但依旧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他们在教学理论与实践、语言文化、语言教育、道德责任感、个人倾向和个人特点等方面表现突出,而在专业关系和国际视野方面表现稍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英语从教人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没有积极鼓励学生对各学科之间的知识进行很好的构建,从而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同时,国家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标准框架,以至于外语教学人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发展不均衡。也因为如此,澳大利亚的中小学“语言与文化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既可以成为考察中国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参考框架,也可以为中国构建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标准提供有益的借鉴。据此,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基于标准构建的角度,论文提出了一些后续性的、操作性的建议:(1)对教师而言,为使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得更好并取得更好的教学结果,则语言课程文化标准要和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相互作用,语言课程文化标准要紧跟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的步伐。(2)对教育机构而言,基于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的实际,教育机构首先要努力发展一种基于质量提高的高质量教学标准框架;换言之,一种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智力品质、高质量学习环境以及意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3)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标准的构建,教育机构还要针对实际,对不同地区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分类性专业能力标准,以提高教学效果。总之,论文是对中国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它既为研究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供一种有启示作用的分析框架,也可以为进一步构建中国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标准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姜露茜[5](2019)在《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记叙文写作是重要的写作体裁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学习写作的第一步。大部分英语为外语(EFL)的学生在学习英文记叙文写作时,遇到了很多写作问题。但同时,因为课堂上缺少系统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指导,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高。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其他写作体裁的课堂教学指导(如说明文写作、议论文写作、学术写作),而忽略了研究记叙文写作的课堂教学指导。本研究试图探究在中国英语为外语环境下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记叙文写作课堂教学指导以及其指导给学生学习英语记叙文写作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历时一学期,为质性个案研究,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半结构化式访谈、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同时收集了教师的教案、讲义和学生的写作作品。根据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本研究有叁个发现。第一,该教师采用过程式写作教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主要包括写前讨论、多稿写作、写作反馈和修改。第二,该教师认为写作课堂是隐形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同伴或者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作者。第叁,五名受访学生均评价该教师的写作教学从不同方面提高了自己的英语记叙文写作能力,比如写作习惯和信念的转变、读者意识的提高、篇章结构的把握等。基于本研究发现,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不同写作教学方法(如:体裁教学法)在中国大学英语为外语课堂环境下给学生学习英语记叙文写作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同写作教学方法对学习英语记叙文写作带来影响的对比性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庞妮[6](2019)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教师职业发展受到愈来愈多关注,相关研究在教师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发展,在理论构建和具体实践等方面均提供了珍贵的借鉴依据。教师职业发展依赖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不同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学科背景、教学层次和发展阶段都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塑造和存续产生影响。因此,细化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有利于更具针对性地解释教师职业发展,提出应对之策。在国内,以往研究对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关注较少,且研究者多采用大规模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侧重描述该教师群体的静态职业发展情况,而难以顾及教师职业发展的动态解释。基于教学层次和学科背景,本研究选取高校英语专业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和质性结合的方式,以42名英语专业教师为问卷调查对象,3名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英语专业教师(新手教师,熟手教师,专家教师)为深度访谈对象,借助“教师发展成因关联模型”和“教师发展成因整合框架”,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该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具体实践。问卷分析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第一,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可能存在资源与需求不平衡,教学与科研矛盾不易调解,路径单一的特点。第二,重要事件和人物,高等教育经历和激励政策可能促进该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而自主权受限和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则可能制约教师职业发展。拥有较高自我效能和能动性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能依据自身实际做出策略性调整,通过有效的途径推动或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而获得进阶。第叁,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在具体实践上存在差异:新手教师更关注自我身份建构,在摸索中寻求外界认同;熟手教师关注改革趋势,督促自我升级以适应新情势;专家教师肩负多重身份与责任,职业情感投入和成就感高。本研究验证了“教师发展成因关联模型”和“教师发展成因整合框架”对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的解释力,进一步充实了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理论。就实际意义而言,本研究结论为相关机构和高校提供了政策制定的实证性依据,为高校外语教师个人在职业发展方面提供了参考借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7)
林玥[7](2019)在《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时期身份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正在从通用英语教学转向特殊用途英语与学术英语教学,大学外语教师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温格(1998)的身份构建理论,本研究旨在探究转型时期大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构建的现状与特点,认同危机在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中是否存在,同时从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教龄、年龄、职称、月收入水平、月平均课时量、最高学历学位和任教的高校类型)与构建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的关系来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如何影响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的构建。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参照温格(1998)与陶健(Tao Jian)和高雪松(Gao Xuesong)(2018)的身份认同构建模式设计调查问卷,对来自全国14所高校的160名大学英语教师发放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55份,利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 22.0中描述性统计、T检测(t-test)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并对其中4名高校大学外语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为:首先,构成调查对象身份认同的四个维度(即:职业身份认同、专业身份认同、个人身份认同和处境身份认同)下的九个因子(即:职业价值观、职业归属感、英语教学信念、英语语言水平、工作投入、职业行为倾向、教改认同、职业环境认同和科研认同)的均值都高于临界值3,这表明大学英语教师整体身份认同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其次,在九个因子中,叁个因子的均值高于临界值3,而低于总均值4,这表明调查对象的身份认同在四个维度上有差异,同时也表明身份认同危机存在。造成身份认同危机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1)是选择以应试为主导的标准还是选择课程改革标准带给大学英语教师内心的困惑和挣扎;2)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3)大学英语学科地位的边缘化;4)教师角色和研究者角色的分裂都造成了认同危机的存在。再次,通过描述性数据分析发现,在八个人口学变量中(性别、教龄、年龄、职称、月收入水平、月平均课时量,最高学历学位和任教的高校类型)有叁个变量(即:教龄、月收入水平和月平均课时量)与身份认同构建的四个维度之间不构成显着性差异,也就说明这叁个变量对身份认同的构建没有影响。而其他五个变量(即:性别、年龄、职称、最高学历学位和任教的高校类型)与身份认同构建的四个维度之间有显着的差异性存在,表明这五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大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构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仅对全国四个省的155名大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状况和特点进行探究,样本数量有限,所得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与补充。同时本研究也对人口统计学变量如何影响身份认同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前景规划提出参考建议和意见。(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8](2019)在《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即将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中国日报社、上海外国语大学、杭州市和世界英语教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将于2019年7月25-28日在杭州举办。大会主题为"中国英语教育:立足时代融通中外",包括核心素养教育、智能教育时代的教师发展、人工智能与外语教学、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等12个分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Joseph,Arthur,DAVIES,Laura,Jane,DAVIES[9](2019)在《中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教师的直觉与学生自我报告的需求之间的对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专门用途英语(如商务英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在相关的语域内训练学习者并且使其在相关的职业与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但是,要达到"商英国标",则需要本土化的需求分析。这是因为教育工作者和课程开发人员需要了解学生最有可能遇到的语言、语体和语境类型,才有可能使商务英语课程具有相关性和吸引力。由于资源紧张、课时量过度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缺乏严谨,许多教师在制定教学决策时,通常依靠直觉而非与学生需求相关的、情境化的实证数据。当然,教师的这种直觉和由此产生的教学决策往往是在考虑学生的最佳利益情况下发生的。然而,目前的文献中,缺乏对学生自我报告的需求与教师直觉之间相关程度的洞察分析。因此,本研究分析了333名本科专业为国际商务英语,并准备在英国完成学业的中国学生的需求,并将其需求与23名教师的直觉进行比较。本文利用书面和在线问卷的组合方式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结果表明,学生和教师在学生偏爱的课堂活动以及对学习者自主性的高度认同这两个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材料、学生课外使用英语的时间这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定量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差异(p<0.05)。进一步定性分析表明教师和学生在学生英语使用、学习英语的困难和爱好方面也存在不同看法。藉此,本文讨论了未来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现实建议。希望其结论对商务英语教师以及为准备出国留学的中国本科生进行课程与教材的设计者具有现实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10](2019)在《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会议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中外英语教育界深度交流,助力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英语教师队伍,中国日报社、上海外国语大学、杭州市委叁方决定联合引入世界英语教师协会(TESOL)学术资源,于2019年7月25—28日在杭州举办主题为"中国英语教育:立足时代融通中外"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一、时间地点时间: 2019年7月25—28日(25日报到,26—28日会议,28日下午离会)地点: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二、分议题(本文来源于《外语界》期刊2019年02期)
中国英语教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课题和研究热点。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发源于西方。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研究批判性思维的热潮。但是相对于西方而言,国内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近年来,很多学者对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批判性进行了测评和分析,但对于教师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就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高中教师肩负着学生教育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和塑造学生人格的重担。尤其在当前倡导核心素养和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核心素养的成功落地和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因此,对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的调查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为了调查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作者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此外,作者邀请来自河北和甘肃的共131位高中英语教师填写了“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问卷”,该问卷是在《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和《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测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此外,还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2位老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影响他们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因素。经研究发现,总体上,高中英语老师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中等水平。但是,在性别、教龄、学历和所在学校的行政划分方面,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有所差异。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工作环境、求学经历、社会背景、家庭等都影响教师们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形成和发展。期望本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培训者意识到培养教师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并且有利于教师培训者致力于消除影响教师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因素,进而提高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此外,期望此研究能帮助老师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意识到在教学过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英语教师论文参考文献
[1].李哲立.中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应用支架式教学的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高敏.中国高中英语教师批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3].刘芳维.高中英语教师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
[4].王小红.中国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5].姜露茜.中国大学英语教师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个案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6].庞妮.中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林玥.中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时期身份建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8]..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即将举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
[9].Joseph,Arthur,DAVIES,Laura,Jane,DAVIES.中国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教师的直觉与学生自我报告的需求之间的对比(英文)[J].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
[10]..2019世界英语教师协会中国大会会议通知[J].外语界.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