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了出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县域发展问题上。县域是城乡结合部,从行政管理层次的经济交流、科技传导、政令贯通、信息传播、人口流动、社会影响来看,县域都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环境保护和民风教化等角度看,县域是整个国家的基础,是涵盖广大农村的区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种种迹象和现实也表明,中国经济在向城市经济侧重近20年后,正进入向县域经济侧重的阶段转换,县域经济大发展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性特征。京津冀都市圈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是环渤海区域的核心,其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焦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止一个,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区域内城市各自为战,自成体系,以京津为核心的城市群系统整合放大功能未得到充分释放。特别是都市圈内县域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差距更大。县域作为城市发展的腹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环京津地带大量贫困县的存在,造成了京津冀地区“发达的城市、落后的腹地”这一罕见的经济现象,这与都市圈发展的步伐是不协调的。因此,协调县域与中心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的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目前面临的重要经济问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需要对县域功能进行全面定位,统筹安排经济社会资源,明确其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本文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县域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县域经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继而对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然后对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布局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县域产业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发展速度等方面探讨了县域经济间的差异;最后,根据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设计了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系统、全面的反映了京津冀都市圈内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来测度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性,并结合其发展的速度对116个县(市、区)进行了分类,包括上升型经济发达县、稳定型经济发达县、上升型中等发展县、滞长型经济发展县和相对下降型落后县。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京津冀县域经济,本文对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进行关联研究。首先概述了县域经济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然后着重研究了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出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各指标的耦合关联度,以揭示出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的耦合机理,探寻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驱动力。研究分析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耦合不仅表现在各自要素相互作用的交错性和复杂性上,在时空发展上也有一定阶段性和区域性。在京津冀市域与县域经济耦合过程中,不同区域在各指标上的关联度差异很大,经济较发达地区并不意味市域与县域经济能够达到协调联动发展。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各市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强度,并利用引力模型计算出市域经济作用半径。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其辐射能力较强,但由于各行政区既有协作,又存在竞争,且受制度因素的制约,使其对边远落后地区辐射强度很小。河北省的唐山辐射范围较大,但与京津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河北省其他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均较弱,尤其是承德、张家口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且受山地阻隔,交通、信息联系较少,市域经济扩散辐射强度很弱,这也是这一地区经济落后,且存在大量贫困县的一方面原因。最后,本文结合理论分析,立足实证研究,对京津冀县域经济功能进行了全面定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本文研究背景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本文创新点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区域经济相关理论综述
  • 2-1 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 2-1-1 经济区域的涵义
  • 2-1-2 区域经济及其存在的客观基础
  • 2-2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2-1 区位论
  • 2-2-2 地域分工论
  • 2-3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 2-3-1 增长极模式
  • 2-3-2 梯度转移模式
  • 2-3-3 反梯度推移模式
  • 2-3-4 点轴开发模式
  • 2-3-5 网络开发模式
  • 2-4 区域产业与空间结构理论
  • 2-4-1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分析
  • 2-4-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分析
  • 第三章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 3-1 京津冀都市圈概况
  • 3-1-1 自然资源
  • 3-1-2 区位和交通
  • 3-1-3 产业发展
  • 3-1-4 科技和教育
  • 3-2 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比较
  • 3-2-1 三大都市圈城市群基本状况比较
  • 3-2-2 三大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 3-2-3 三大都市圈发展优势对比
  • 3-2-4 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对京津冀的启示
  • 3-3 京津冀都市圈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水资源短缺,自然生态条件较差,能源供求矛盾突出
  • 3-3-2 区域内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 3-3-3 区域内国有经济比重高,市场化程度低
  • 3-3-4 交通运输及其他基础设施存在一定问题,建设整体性差、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
  • 3-3-5 区域内城市间分工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
  • 3-3-6 体制性和结构性障碍较为明显,影响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 3-3-7 城市化水平低、城镇体系不完善
  • 3-3-8 区域内城乡及地区差距等问题突出
  • 3-4 京津冀都市圈崛起的战略机遇
  • 3-4-1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 3-4-2 东北亚地区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 3-4-3 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 3-4-4 我国经济处在黄金增长期
  • 3-4-5 区域发展格局调整
  • 3-4-6 外资北上步伐加快
  • 3-4-7 区域合作新动力
  • 3-4-8 奥运经济引擎
  • 第四章 我国县域经济理论与现状分析
  • 4-1 县域经济的概念及内涵
  • 4-1-1 县域经济的概念
  • 4-1-2 县域经济的内涵
  • 4-1-3 县域经济的范围界定
  • 4-2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 4-2-1 农村性
  • 4-2-2 区域性
  • 4-2-3 综合性
  • 4-2-4 多样性
  • 4-2-5 中介性
  • 4-2-6 开放性
  • 4-2-7 特色性
  • 4-2-8 非均衡性
  • 4-3 县域经济的类型
  • 4-3-1 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经济发达县与贫困县
  • 4-3-2 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山区县、平原县和丘陵县
  • 4-3-3 按主导产业分,可分为农业主导县、工业主导县和服务业主导县
  • 4-4 县域经济的构成要素
  • 4-4-1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 4-4-2 资金
  • 4-4-3 人口
  • 4-4-4 技术
  • 4-4-5 市场
  • 4-4-6 信息
  • 4-4-7 管理
  • 4-5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4-5-1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
  • 4-5-2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比较
  • 4-5-3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 5-1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现状分析
  • 5-1-1 经济规模
  • 5-1-2 经济结构
  • 5-1-3 人民生活
  • 5-1-4 财政收入
  • 5-2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环境分析
  • 5-2-1 京津冀县域外部环境分析
  • 5-2-2 京津冀县域内部环境分析
  • 5-3 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分析
  • 5-3-1 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合作现状
  • 5-3-2 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 5-3-3 京津冀县域产业结构分析
  • 5-4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差异分析
  • 5-4-1 京津冀县域经济差异时间变化分析
  • 5-4-2 京津冀县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
  • 5-4-3 京津冀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
  • 5-4-4 京津冀县域发展速度的差异
  • 5-5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 5-5-1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5-5-2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处理
  • 5-5-3 京津冀县域经济实力综合评价研究
  • 5-5-4 京津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聚类分析
  • 第六章 京津冀都市圈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关联研究
  • 6-1 县域经济在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 6-2 京津冀都市圈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耦合关联分析
  • 6-2-1 市域经济概念的界定
  • 6-2-2 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耦合系统指标体系结构与构成
  • 6-2-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模型建立
  • 6-2-4 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耦合的关联程度分析
  • 6-3 京津冀市域经济对县域经济的作用强度研究
  • 6-3-1 市域经济与县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 6-3-2 市域经济对周边县域的引力范围分析
  • 第七章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
  • 7-1 京津冀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的重要性
  • 7-2 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 7-2-1 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的原则
  • 7-2-2 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
  • 7-3 发挥县域经济基础作用,提升区域竞争力
  • 7-3-1 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基础
  • 7-3-2 发展县域经济是培育经济新增长极的重要途径
  • 7-3-3 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有力保障
  • 7-3-4 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柱
  • 7-4 立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7-4-1 以产业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 7-4-2 走城镇化带动之路,实现农村经济全面繁荣
  • 7-4-3 以农民知识化为基础,加强“三化”联动发展
  • 7-5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接续产业体系
  • 7-5-1 以特色为依托,全力推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7-5-2 因地制宜,建立高效互补产业结构
  • 7-5-3 加速产业集聚,发展带状经济,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 7-5-4 主动对接融入,承接京津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 7-6 全面接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对县域经济的辐射
  • 7-6-1 利用中心城市及其发展优势
  • 7-6-2 把握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
  • 7-6-3 发挥中心城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7-6-4 调整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 7-6-5 解析中心城市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 7-6-6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次级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周边县域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