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辉陈军(南京同仁医院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探讨存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门诊1月份到6月份共3000张处方进行抽查,对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联合用药情况、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30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974张,占总数的32.46%;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129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13.24%。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但使用基本合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处方合理使用
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后,抗菌药物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特别是致病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的绝对武器,抗菌药物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但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与滥用,也带来了一些严重问题。例如有的青少年使用四环素类药物使得牙齿又黄又发育不好,成为“四环素牙”;有的患者因为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而丧失了听力,变成了聋子;还有的病人因为长期使用抗生素,破坏人体的正常菌群,造成“二重感染”;更为严重的是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也随着抗菌药物的频繁使用越来越强,超级细菌的出现,为人类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敲响了警钟。在这样的背景下,200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从2004年至2010年,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面,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从2011年起卫生部又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以达到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目的。笔者对我院2012年1-6月份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对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1月份至6月份我院门诊处方共3000张(每月600张),对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以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
2012年1月份至6月份共抽查门诊处方3000张,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974张,占32.46%,各个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见表1。
表1抗菌药物使用率
2.2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2012年1月份至6月份,我院门诊抗菌药物联用分一联、二联、三联三种情况,联用比例见表2。
表2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2.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在2012年1月份至6月份抽查的3000张门诊处方中,有974张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其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达到了13.24%,具体情况见表3。
表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3讨论
3.1抗菌药物使用率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成逐月下降趋势,平均使用率为32.46%,比今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要求的低于20%还有一定的差距,提示我院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控制上还有继续努力的地方。
3.2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以一联使用为主,达到了88.40%,说明我院门诊处方在无明确指征联用的情况下,以单药使用为主,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
3.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
3.3.1未明确细菌感染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1]。疱疹性咽峡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多发生于夏秋季,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2]。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抗菌药物。我院门诊处方中,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未完全杜绝。
3.3.2超范围使用喹诺酮类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但在我院门诊处方中,超范围使用的情况仍然存在。
3.3.3预防选用不合理
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以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在我院门诊处方检查中发现,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有使用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以及第三代头孢菌的情况。
3.3.4给药方案不合理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这些药物没有或很少有PAE(抗生素后效应)[3]。使用时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特点,一日多次给药,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即体外实验证明,当血药浓度>致病菌MIC8—10倍时,可达到最大杀菌效应,为提高疗效,将传统的总剂量分作2或3次静脉滴注的药物,改为1次/d静脉滴注,可达到最好疗效[4]。在我院门诊处方检查中发现,像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西丁、头孢唑啉等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仍然存在每天只给药一次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临床医师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福子孙后代。同时,药师应当积极开展用药咨询,参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刘永辉,鲁玉修.门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几点体会.临床医学,中外医疗.2011,NO.05:82.
[2]李建业,戴正亮,郜彩虹.喜炎平注射液在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1,5,6(14):30.
[3]石焕阶.根据浓度依赖型和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的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医药导报.2009,9:1222.
[4]李丽.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