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议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供需对接,圣保罗州,贸易工作,封手,中国银行,电子邮件,接会,感谢信,坐到,二天
协议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张杨[1](2019)在《“我给这次进博会打一百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意外了!”翻译志愿者王越在第二届进博会供需对接会的现场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信中用英文写道:“我叫若昂,来自Bein公司,今天我们达成了很多协议,这离不开王越他们的鼎力相助……”写信的若昂来自巴西圣保罗,现年56岁,从事了近30年国际贸易工(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11-09)
韩烨[2](2019)在《浅谈目的论视角下商务合作协议意汉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意商务合作不断加深,商务意语应用也日趋广泛,商务合作协议是协议双方取得统一意见后,签订的用以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契约性文件。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文本分析、词汇、句法"叁个方面简要分析目的论如何指导商务合作协议的意汉翻译。(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4期)
张敏[3](2019)在《《希尔斯堡县航空管理局地面设备设施空间租赁协议》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贸易行业日益繁荣,合同作为一种常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实用性文本,兼具商务与法律文本的特征,在其间的作用不言自明。为保障商业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合同的翻译显得愈发重要。此翻译实践文本节选自《地面设备设施空间租赁协议》,具有用语正规、庄严、准确的特点。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篇章的角度对文本的翻译技巧、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所在,提出笔者的见解,以得出翻译实践总结。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此次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合同文本的主要特征,并从词汇、句法以及语篇方面对此次翻译实践文本的文体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另外还对功能对等理论作了简要概述,并分析了其对本实践文本的指导意义。第叁章描述了翻译过程,是翻译实践部分。第四章为案例分析,从词汇、句子和篇章的角度的对此次翻译实践文本的翻译进行具体分析,阐释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第五章为实践总结,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总结笔者的心得体会与不足,为笔者日后的学习实践提供建议,以及为以后此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种可行的借鉴。(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婉琪[4](2019)在《《股份买卖协议》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外交往日益频繁。为保证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当事各方往往会通过签订合同从而正式确立贸易伙伴关系。此类合同通常由国际交流中的通用语言——英语起草。出于为我国公司方便之考虑,将合同翻译成中文必不可少。“股份买卖协议”是国际贸易合同的一种常见类型,而本报告正是基于译者对一份《股份买卖协议》的汉译实践而成。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遵循张法连所提出的法律文体翻译四项基本原则,即准确严谨、清晰简明、前后一致、语体规范,期间也产生了一些较为棘手的难题。针对这些问题,译者在本报告中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通过举例予以说明。词汇层面上,译者着眼于术语翻译、特殊含义普通词的翻译以及古体词的翻译;语句层面上,译者则介绍了固定句式的翻译以及长句的翻译。译者希望本报告可以为其他法律翻译人员提供些许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0)
胡月[5](2019)在《《水务特许经营协议》(节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选取《水务特许经营协议》中的九章内容进行了翻译实践。该文本属于法律文本,具有准确性、严肃性、复杂性的文体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契合法律文本的特点,将其译为符合法律语体特点的对等译文,笔者采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该法律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介词结构,包括“以”、“在”、“由”等介词结构,且这些介词结构在句子中还承担着不同的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因此笔者选取本合同文本中的介词结构翻译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笔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别采用了增译法和减译法、词类转换法、调整语序法和重组法等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措辞通顺自然,内容传神达意,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并最终实现法律效力上的对等。笔者希望这次翻译实践心得能够对其他法律文本的翻译工作者有所启迪,并为我国法律翻译研究和实践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简颖琳[6](2019)在《《亚洲开发银行授信协议》(节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越来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近年来相关法律文件的数量和种类显着上升,比如授信合同。授信合同是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签订的贷款协议。本报告作者翻译了一份由亚洲开发银行与一家公司签订的授信协议的部分内容(英译汉)——《亚洲开发银行授信协议》,基于此翻译任务,作出本报告。《亚洲开发银行授信协议》的翻译任务要求团队合作,每位组员负责其中一部分内容的翻译,其中两位组员兼任审校员和协调员。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会经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在译文中处理名词化结构、金融术语、并列近义词、分列于数个自然段的简单句等。译者遵循了以下翻译原则:功能对等原则、法律对等原则、以及四项法律翻译基本原则:(1)准确性及精确性;(2)一致性及同一性;(3)清晰性及简练性;(4)语言标准化及专业化。遵循上述原则,任务顺利完成。本报告从不同语言学层面总结了叁个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1)词性转换(形态学层面)。英语法律文本中经常使用名词化的手段来表达准确而复杂的法律概念,在翻译过程中,由动词名词化而来的名词常常转换成其动词形式。(2)并列近义词合译(词汇学层面)。并列近义词是一对总是同时使用、在意义上差别不大的近义词,在译文中合译成一个词组,同时不会遗漏其法律意图。(3)谓语及其间接宾语重复(句法学层面)。在本协议中,用于列举情况的简单句将谓语及其间接宾语置于其直接宾语之上,这些直接宾语分列于下级条款,在翻译时,对这些谓语及其间接宾语在下级条款中进行重复,避免译文语序令人费解。通过此次任务,译者取得了协议文件翻译的一手经验,并从中提高自身的协议文件翻译水平。期望本报告能为研究协议文件翻译的研究者提供启发。(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9-05-30)
李莉[7](2019)在《股东回购协议英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翻译实践报告以“股权回购协议”系列英文商务合同为翻译素材,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探讨了针对此类文本的翻译技巧和分析方法。源文本为商务合同类文本,具备法律文本和商务文本的基本特征。此类文本用词精准,简洁,句式结构复杂但逻辑清晰,鲜有任何感情色彩。依据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文本可依据不同的语言功能,划分为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在此基础上,纽马克进一步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仔细分析文本特点后,依据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笔者确定了以交际翻译为主的翻译目标,即确保译文严谨准确地表达源文本所蕴含的信息,并在文本形式方面严格遵守目的语的使用习惯,保证译文的结构和语义能够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灵活运用了直译、增译、分译、词类转换等翻译方法,使源文本信息准确的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报告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资料来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文本类型;第二部分简述了商务合同文本的研究情况、简述了文本类型理论的国内外研究、阐明了平行文本的借鉴意义并说明了翻译的过程;第叁部分详细说明了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内容,进一步阐明了该理论对本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以商务合同文本的特点为插入点,从词汇和句型两方面列举并详细分析了典型案例,体现了笔者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实现了原定的翻译目标;第五部分对报告进行了评估和总结。(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1)
邓永乐[8](2019)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合同在国际商业合作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合同翻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翻译是一项对专业性要求极高的翻译活动,合格的合同翻译能够将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功能传达给目标使用者,使国际合作顺利进行。合格的合同翻译着眼于准确的再现合同的功能。通过分析总结《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笔者发现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术语、行话、长难句以及句间、段间逻辑连贯等问题影响了本合同译本的质量和合同功能有效对等的传递。在本实践报告中,笔者总结前人对合同及合同翻译的研究,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翻译合同时遇到的难题,从词、句及篇章叁个层面出发探讨解决思路。笔者认为,在合同翻译过程中,遵循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适当使用相关翻译策略,能够使译文较好的反映原文意图,体现法律效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收获了很多翻译经验,掌握了更多的翻译技巧。笔者希望本报告可以为其他类似文本的翻译提供些许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黎旦兰[9](2018)在《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在合同翻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下,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已逐渐成为新型的翻译模式,应用于翻译实践中。笔者经实践发现,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模式确实可帮助提高法律合同文本的翻译效率。本文以某公司股份购买协议英汉翻译为例,探讨机器翻译在合同翻译中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总结出译后编辑中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经具体案例分析发现,在法律合同文本的处理上,机器翻译(谷歌在线翻译)在高效率的同时可为笔者提供可理解的粗略译文。然而,在拥有优势的同时,机器翻译在处理过程中出现了罕见术语和专有名词错译、同义词辨析不准确、句子逻辑分析不准确及与原文风格不一致的问题。因此,笔者需要进行一定的译后编辑工作,改进不足之处,与其优势互补。根据案例分析并结合崔启亮对译后编辑的分类解释,笔者总结出修正词汇错误、修正句子逻辑与修正译文风格叁种应对策略。其中,修正词汇错误分为通过搜索网络核查专有名词和术语与运用同义词进行替换两种方法;修正句子逻辑,主要通过调整句子结构来确保逻辑准确;修正译文风格,分为使用正式用语或变换句式以保持原文风格两种方法,希望可以对提高机器翻译效果及译者对法律合同文本的翻译效率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11-01)
黄明信[10](2018)在《追忆十七条协议翻译工作二叁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和平解放协议有汉藏两种文本。藏文本,不是在汉文定稿后才译成藏文的,而是在一开始谈判时就提出了两种文字的初稿,在谈判过程中条文修改过多次,每一次修改都是同步进行了藏文本的修改,得到了西藏代表的认可。中央人民政府的首席代表李维汉同志非常重视协议的藏文本的准确性,并亲自检查。他并不懂藏文,怎样亲自检查呢?他的办法是:请两个翻译,一个翻过去,另一个再翻过来,把翻回来的汉文与汉文原文对照,看有没有出(本文来源于《中国西藏》期刊2018年05期)
协议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意商务合作不断加深,商务意语应用也日趋广泛,商务合作协议是协议双方取得统一意见后,签订的用以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契约性文件。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文本分析、词汇、句法"叁个方面简要分析目的论如何指导商务合作协议的意汉翻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议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杨.“我给这次进博会打一百分!”[N].解放日报.2019
[2].韩烨.浅谈目的论视角下商务合作协议意汉翻译[J].山西青年.2019
[3].张敏.《希尔斯堡县航空管理局地面设备设施空间租赁协议》翻译实践报告[D].天津理工大学.2019
[4].王婉琪.《股份买卖协议》翻译实践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5].胡月.《水务特许经营协议》(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沈阳师范大学.2019
[6].简颖琳.《亚洲开发银行授信协议》(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7].李莉.股东回购协议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西南科技大学.2019
[8].邓永乐.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2017国际排联世界巡回赛3星电视台主转播方协议》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广西民族大学.2019
[9].黎旦兰.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在合同翻译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10].黄明信.追忆十七条协议翻译工作二叁事[J].中国西藏.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