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论文摘要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指大学生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呈现出明显的后现代特性:不确定性与多元化;反叛性与解权威化;娱乐性与大众化。这就导致他们在道德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在“消解”权威中道德认知日益模糊;在“解构”价值中道德情感趋于淡漠;在“颠覆”主流中道德意志渐趋软弱;在“否定”现实中道德实践走向虚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后现代思想迎合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学校德育忽视了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后现代境遇下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解效应。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在现实中大学生难以实现道德的社会化,给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肃的新课题。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顺利实现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在思想观念层面上,秉承后现代创造的精神,更新高校德育观念;在方法层面上,借鉴后现代伦理的合理主张,在道德教育目标、内容、手段、关系和评价上实现创新;在个体道德建设层面上,要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主体能力建设。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概观
  • 第一节 后现代语境及后现代伦理观
  • 一、后现代语境释义
  • 二、后现代的伦理观
  • 第二节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 一、道德社会化的含义及其本质
  • 二、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内涵
  •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中的后现代性
  • 一、不确定性与多元化
  • 二、反判性与解权威化
  • 三、娱乐性与大众化
  • 第二章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一节 在“消解”权威中道德认知发生模糊
  • 一、在“消解”权威中对是非观念的模糊
  • 二、在“消解”权威中对道德榜样的不确定
  • 三、在“消解”权威中对神圣与崇高的扭曲
  • 第二节 在“解构”价值中道德情感趋于淡漠
  • 一、对不文明行为缺乏荣辱感和正义感
  • 二、对社会和家庭缺乏义务感和责任感
  • 第三节 在“颠覆”主流中道德意志渐趋软弱
  • 一、在“颠覆”主流中消解道德意志的意义
  • 二、在“颠覆”主流中呈现出道德意志弱化
  • 第四节 在“否定”现实中道德实践走向虚无
  • 一、在“否定”现实中迷失自我
  • 二、在“否定”现实中淡化责任
  • 三、在淡化责任中否定道德实践
  • 第三章 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问题的后现代归因
  • 第一节 后现代思想主张迎合了大学生的个性需求
  • 一、后现代思想主张及其强势语的表现
  • 二、当代大学生个性需求特征
  • 三、后现代思想主张与大学生个性心理需求的不谋而合
  • 第二节 学校德育忽视了后现代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 一、权威主义德育缺乏对道德主体力量的重视
  • 二、道德教育停留于简单的道德知识的灌输
  • 三、师生关系的单向性,缺乏平等的互动交流
  • 四、理论教学的单一性,缺少道德实践的体验式
  • 第三节 后现代境遇下的社会环境的消解效应
  • 一、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作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二、后现代主义入侵电子媒介和网络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三、社会矛盾及道德权威的缺失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产生的阻碍
  • 四、同辈群体的亚文化对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产生的“消解”效应
  • 第四章 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对策探讨
  • 第一节 秉承后现代的创造精神,更新高校德育观念
  • 一、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元化关系的哲学依据
  • 二、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关系
  • 第二节 借鉴后现代伦理的合理主张,走出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
  • 一、贴近生活,使道德教育目标多样化和层级化
  • 二、源于生活,使道德教育内容多样化和多元化
  • 三、体现生活,使道德教育方法倡导道德对话
  • 四、师生平等,使道德教育的师生关系形成平等关系
  • 五、立足生活,使道德评价标准生活化、多元化
  • 第三节 加强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的主体能力建设
  • 一、提高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
  • 二、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力
  • 三、磨练大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能力
  • 四、培育大学生稳定的道德信念能力
  • 五、锻炼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实践能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价值原则[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1)
    • [2].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11)
    • [3].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反思与对策——基于辅导员的视角[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08)
    • [4].大学生道德决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对策[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08)
    • [5].大学生道德健康评价指标构建及实证分析[J].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04)
    • [6].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治理能力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7].大学生道德成长的环境因素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27)
    • [8].中华传统美德转化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生道德培育[J]. 黑河学刊 2019(06)
    • [9].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状况的调查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18(02)
    • [10].论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意义[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1)
    • [11].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 教育评论 2017(04)
    • [12].墨家的道德精神在大学生道德实践中的价值[J]. 才智 2017(03)
    • [13].论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现状及成因[J]. 中外企业家 2017(07)
    • [14].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国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作用[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07)
    • [15].当前大学生道德意识的调研报告[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07)
    • [16].大学生道德冷漠成因及对策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11)
    • [17].生命伦理学视域下大学生道德建设谫论[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8].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研究[J]. 现代交际 2017(04)
    • [19].“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J]. 黑龙江科学 2017(16)
    • [20].论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新路径[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9)
    • [21].大学生道德践行现状调查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8)
    • [22].影视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情感培育中的作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5)
    • [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道德建设探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12)
    • [24].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下大学生道德激励新常态[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15(04)
    • [25].诚信:培育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基石[J]. 高校辅导员 2015(05)
    • [26].论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道德选择的价值原则[J]. 知识文库 2020(14)
    • [27].大学生道德的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0)
    • [28].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培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4)
    • [29].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道德发展特点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 2012(25)
    • [30].论高校大学生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3)

    标签:;  ;  ;  

    后现代语境下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