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人类发展到21世纪初期,急速变迁的社会现实中先进的科技与多元的文化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无所适从。面对杂多现象界中的喧哗,人文学者试图从各个角度对社会变迁和人类生活境遇做出各自的解释。哲学、人类学、美学以及文学等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丰厚底蕴的人文学科在借助对永恒话题的思索进而通过文化传承以应对现实的同时,各学科的内部也开始出现新的分化,尤其是围绕人这一主体性的问题思索产生了诸如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以及审美人类学等新兴学科。人类学的研究资源和研究方式给各学科以启迪,各学科研究开始立足文化现象和当代现实实践,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上都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变迁,形成了学科互动和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趋势。面对在多元主题语境下的社会生产、思想潮流以及艺术与审美活动,重新思索具有跨学科意义、融合思辨与现象品格的《实用人类学》的思想内涵将会对现时的美学理论与实践产生启迪作用。《实用人类学》作为康德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实际上是康德整个哲学体系及其原理在人类日常生活实用维度上的反应。康德延续其先验哲学的批判品格,试图把整个先前的批判哲学体系看作“人类学”,即“人本学”、“人学”这种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借助人在认识能力上对先验观念论和经验实在论的统一作用,康德将自然界和道德界的原则逐渐集中到“人”这一主体来构建两者关系。由此,“先验人类学”这一从未被他正式提出、但实际上却处处都在遵循的根本立场逐渐清晰起来。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是把对人的生理学方面的知识排除在实用人类学之外,而确定“人作为自由行动的生物由自身做出的东西,或能够和应该做出的东西”,它考察的是作为“世界公民”的人。实用人类学不再只是联接其先验人类学和现实之间的一个中介,而是在对人的“类主体”为载体的批判研究中继续延伸。所以康德在所建构的先验人类学与其视野范围内的(体质的、自然地理的)人类学之外,可以将实用人类学作为第三种人类学,也就是哲学人类学,抑或古留加所指的现代人类学中的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康德在《实用人类学》中以“人类学教授法”作为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认识人的内心的方式,分别从认识能力、愉快或不愉快的感情以及欲望能力进行论述,很明显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了认知、情感和道德这三个康德对先验哲学进行构造的主体。对人类学的特性的分析作为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从外表的方式与从外部来认识人的内心的方式。由此,康德则通过“大自然的智慧”,深刻揭示人的本质,并系统地回答了“人是什么”这个总问题,完成了从“人是理性的自由的存在物”到揭示“以理性自由存在物为特性的人的全体”这一人类学的结论;同样也表明了这样的认识只容许我们“不断向它逼近”却不能完满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人只能是未决定的“创造者”,这也是一种实用人类学的结论。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实用人类学在对康德批判哲学的之始就具有的人文关怀的品格以及由于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所导致的最终不可把握性的哲学特点的继承性;另一方认识到实用人类学涉及实践生活和类主体为中介的分析中所产生的具有归宿作用的新发现。由此,人类学不只是着眼于先验哲学的经验运用,而是批判哲学的归宿。面对在多元化语境下的当代艺术与审美活动,美学和人类学研究要立足文化现象和当代艺术实践,要积极汲取人类上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中丰富的审美文化资源。因此,人类学要面对总体目标:把对人的精神现象的研究和对人的物质存在、生理基础的研究加以统一。当代人类学的研究一方面要继续立足对未被现代文明改造过的原始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更要积极转向对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研究。新兴的艺术人类学、都市人类学、环境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审美人类学等人类学分支学科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相联系,对当代的人类学和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审美人类学研究一方面要继承弘扬人类学研究传统,同样也需要在综合运用人类学与美学的研究方法推动对当代审美文化现象的研究,解决现实生活和艺术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康德的实用人类学思想对当代审美文化及文学艺术发展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因果性理论在康德思想教学中的意义——评《康德因果性理论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19(11)
- [2].康德谎言禁令中的困难、批评与解释[J]. 哲学动态 2020(01)
- [3].论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J]. 理论界 2019(12)
- [4].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06)
- [5].论康德的法权概念[J]. 河北法学 2020(05)
- [6].论康德的善良意志[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1)
- [7].试论康德伦理学的“社会向度”[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浅谈康德因果律[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5)
- [9].作为自由否定性表现的康德技巧概念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10)
- [10].康德道德原则何以具有实践性[J]. 齐鲁学刊 2020(04)
- [11].自我意识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从康德到马克思[J].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7)
- [12].论康德对道德狂热主义的批判[J]. 道德与文明 2020(05)
- [13].康德论人的尊严——兼论尊严的可丧失性问题[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0(01)
- [14].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康德问题”[J]. 理论探讨 2020(05)
- [15].康德与美德统一性问题[J]. 伦理学研究 2020(05)
- [16].本性重建如何可能?——从康德对路德宗恩典概念的批评谈起[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7].康德如何看待恩典对克服“根本恶”的作用——与韦政希博士商榷[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8].论康德“纯粹实践理性的优先性”——以加德纳和维拉山科的讨论为焦点[J]. 科学经济社会 2020(03)
- [19].论康德早期自然探索对“上帝存在”的否定[J].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03)
- [20].以责任的名义开展生命教育——读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8(02)
- [21].前批判时期哲学的奠基——康德《活力的真正测算》解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2].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上帝设定——从《绝对视域中的康德宗教哲学》谈起[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3].以佛教释康德:梁启超的康德观探析[J]. 东方论坛 2018(05)
- [24].论康德对机械论自然观的超越[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5].康德认识论及伦理学视角下的“形式”和“质料”[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6].从世界公民的观点能看多远的历史?——重新梳理有关康德历史哲学的争论[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8)
- [27].康德的哲学思想初探[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25)
- [28].论康德道德神学对心灵秩序的自由根基重置[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9].情感分析与形而上学——再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J]. 学术研究 2017(10)
- [30].康德的国际伦理法则[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