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益阶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叁制”政权,协商民主,票决民主
利益阶层论文文献综述
曾鹿平[1](2019)在《协调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有效机制——略论陕甘宁边区“叁叁制”政权中的协商民主》一文中研究指出陕甘宁边区的"叁叁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历程中正确处理各阶级阶层关系的产物。在"叁叁制"政权中,中国共产党广泛实施以票决民主为基础,同时广泛应用协商民主的形式,有力促进了边区民主政治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在选举和参议会提案以及行政工作中都采取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相结合的民主形式,切实保障了各阶级阶层的利益,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为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对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本文来源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沈浩,罗晨[2](2019)在《中产阶层在微博话语中的主题、利益诉求及情感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阶层研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利益诉求和情感表达为抓手,旨在厘清微博话语中的中产阶层建构态势。通过机器辅助分析与传统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路径,发现针对中产阶层的讨论主要围绕生存压力、消费方式、中外对比、身份界定四个主题展开,包含生存压力和个体利益诉求的话语更易获得关注,利益诉求与情感表达在不同话语主题上的分布亦有差异。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批判性讨论,可以洞察到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尚不具备足够的公共意识和广泛代表性,也无法凝结为一个有明确阶层意识的群体,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对于阶层行动的推促作用比较有限,中国中产阶层处于矛盾状态之中,其经济功能被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广泛征用,其政治功能偏向温和保守。(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林彤,宋戈[3](2019)在《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冲突分析——以黑龙江省K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叁十年以及乡村振兴计划的提出,土地流转成为大势所趋。结合国家倡导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背景,土地规模化流转范围逐渐扩大。土地规模化流转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农村社会问题,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有必要探究土地规模化流转带来的农村社会分层以及各阶层利益冲突发生机理。本文以黑龙江省K县为例,挖掘土地规模化流转引发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内在逻辑,并剖析分化后各阶层间利益冲突的发生机理,以期为其他发生土地规模化流转的粮食主产区的乡村治理提供分析依据。对于土地规模化流转引发的阶层利益冲突问题,本文认为应从明晰职能边界、畅通维权渠道、完善分配机制叁方面加以治理。(本文来源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周君银[4](2019)在《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基于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使得这种阶层之间的竞争与博弈关系更加复杂化和多元化。本文从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视角,分析了现阶段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现状及各自的利益诉求,以及这些利益博弈引发的诸如扶贫资源被精英俘获、瞄准偏离、参与不足、利益表达沉默等扶贫困境,并根据精英阶层、中间阶层及贫弱阶层的特性与需求探寻叁者之间的平衡点,以此实现资源分配的最优配置。(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9年03期)
廉思,周媛[5](2019)在《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与机制——基于公共能量场理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文化领域新的社会阶层为研究对象,运用福克斯和米勒提出的"公共能量场"理论,对利益表达机制的"利益表达主体特征-既有制度安排-实然表达偏好"脉络进行了梳理。采取深度访谈、座谈会和实地走访叁种方式来丰富一手资料的收集,最终通过对话语文本进行对比、归纳、提炼,试图在"公共能量场"框架基础上总结文化新阶层的利益表达特征,以利益占有为标准分层次解读群体特点,最后总结并归纳文化新阶层渴望的政策"对话"方式。(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李峰[6](2018)在《新莽皇朝与社会各阶层利益博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朝建立后,为了应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新莽政权遂以复古为旗帜,在经济领域内与社会各阶层展开了激烈的利益博弈。由于新朝在经济领域内将豪族阶层置于皇朝的对立面,导致政令在推行过程中遭遇强劲阻遏,同时新政推行及新政本身都存在着颇为严重的问题,而新政在执行过程中又被腐朽的官僚集团严重扭曲,因而新政一经推行便导致问题重重。在此情况下,由于民族关系措置失当,消耗了新莽政权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使其不得不持续加重对吏民的盘剥,最终导政统治崩溃。(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宗林,张晓锐[7](2018)在《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状况及相关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基于对新的社会阶层矛盾问题、利益受损及行为选择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的社会阶层产生、发展的历史视角,分析了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群体构成、规模结构、群体特征以及主观阶层认同和社会态度。结合社会矛盾指数调查研究工作,从物质性矛盾、价值性矛盾、利益受损、应对矛盾问题的行为选择等层面,对北京市新的社会阶层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新的社会阶层的物质性矛盾和利益受损均高于普通公众,尤其是在市政环境、医疗、住房和教育方面较为突出。他们应对矛盾问题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主动的理性行为。(本文来源于《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黄培昭[8](2016)在《脱欧之争凸显英国社会裂痕》一文中研究指出核心阅读6月14日,离既定的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公投日剩下不到10天的时间,英国国内留欧派和脱欧派开始憋足劲头进入最后的“冲刺期”。本报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处境不一,工作、经济收入和生活背景等各异,英国人对究竟怎样投票陷入纠结。某种意义上说,(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期刊2016-06-15)
徐永楠[9](2016)在《各阶层群众体育利益冲突进程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各阶层群众体育利益冲突及进程发展。主要结论:上层群体拥有优越体育资源利用条件,体育利益冲突较少;中间阶层群众体育利益冲突频繁;下层群体对群体体育利益争取不明显等。建议:管理者和规范的制定者,要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引导中、下层群体体育活动理念;积极整合社会体育资源,使资源分配更加合理等。(本文来源于《体育文化导刊》期刊2016年05期)
张磊[10](2016)在《情感、利益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及其阶层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存在情感和利益两个基本视角,有学者指出:中国群体性事件逐渐凸显出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点,开始由直接利益冲突转向非直接利益冲突。本文的主旨在于回应这一问题:从群体性事件数据总量来看,情感变量和利益变量是如何影响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着社会阶层差异。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情感和利益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效应;二是引入社会阶层变量,通过交互项回归进一步考察社会阶层对情感、利益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小,但当纳入利益变量时这种影响不再显着;(2)当事件关乎自己的利益时,个体参与事件的概率远远高于没有利害关系的群体;(3)社会中层对主观幸福感非常敏感,而社会下层对社会公平感最为敏感,提升社会中层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下层的社会公平感能显着降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4)利益变量对社会下层影响最为强烈,不仅体现在当事件能维护自己利益时社会下层积极参与,更体现在明知事件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社会下层也异常积极地参与。由以上发现得出本文结论:一是从总量上看,利益相关依然是影响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最重要因素,利益冲突引起的维权抗争是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本面定性,因此,维稳的重心在于维权。二是社会下层对社会不公和利益损害最为敏感,有着切肤之痛,而且社会下层有因为利益诉求表达不畅而进行非理性维权的倾向。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底层诉求从求“利”的利益型诉求向求“理”的价值型诉求转化所蕴含的社会风险。(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利益阶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以阶层研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利益诉求和情感表达为抓手,旨在厘清微博话语中的中产阶层建构态势。通过机器辅助分析与传统量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路径,发现针对中产阶层的讨论主要围绕生存压力、消费方式、中外对比、身份界定四个主题展开,包含生存压力和个体利益诉求的话语更易获得关注,利益诉求与情感表达在不同话语主题上的分布亦有差异。通过对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批判性讨论,可以洞察到当下中国中产阶层尚不具备足够的公共意识和广泛代表性,也无法凝结为一个有明确阶层意识的群体,话语中包含的情感对于阶层行动的推促作用比较有限,中国中产阶层处于矛盾状态之中,其经济功能被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广泛征用,其政治功能偏向温和保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益阶层论文参考文献
[1].曾鹿平.协调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有效机制——略论陕甘宁边区“叁叁制”政权中的协商民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沈浩,罗晨.中产阶层在微博话语中的主题、利益诉求及情感表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3].林彤,宋戈.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与利益冲突分析——以黑龙江省K县为例[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周君银.农村阶层分化及其利益差异——基于扶贫资源精准配置的视角[J].学理论.2019
[5].廉思,周媛.文化领域新社会阶层的利益表达:困境与机制——基于公共能量场理论的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李峰.新莽皇朝与社会各阶层利益博弈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7].张宗林,张晓锐.当前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状况及相关社会矛盾问题研究——基于对新的社会阶层矛盾问题、利益受损及行为选择的调查[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8
[8].黄培昭.脱欧之争凸显英国社会裂痕[N].人民日报.2016
[9].徐永楠.各阶层群众体育利益冲突进程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6
[10].张磊.情感、利益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及其阶层差异[D].华中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