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后亚太安全格局变化和趋势

“9·11”后亚太安全格局变化和趋势

论文摘要

“9·11”事件后,亚太地区在世界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大幅度提升,成为世界各主要大国战略关注的重点地区,是当今世界地缘政治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与趋势影响着世界安全的发展趋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分析了亚太安全格局的现状,指出美国是影响亚太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对当前亚太安全格局变化和趋势进行了阐述,对亚太地区主要力量美国、中国、日本、东盟和俄罗斯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接着在对影响亚太安全格局的因素及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应对亚太安全格局变化的对策:制定正确的对美战略,反对霸权主义;团结和壮大和平力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注重平衡大国关系,制约一超独霸;实行睦邻友好,维护周边稳定;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军事现代化。最后,本文总结中国在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及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主义的战略目的,并提出中国在本世纪初20年战略机遇期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亚太概念的界定
  • 1.2 亚太地区的重要性
  • 1.3 亚太研究介评
  • 1.4 本文的研究特色
  • 2.亚太安全格局现状评析
  • 2.1 亚太安全格局总体稳定
  • 2.2 亚太大国军事安全利益矛盾加剧
  • 2.3 美国成为影响亚太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 2.4 “霸权稳定论”在亚太扩大市场
  • 3.亚太安全格局的发展趋势
  • 3.1 美国通过战略调整主导亚太安全格局
  • 3.1.1 美国将战略重点从欧洲转向亚太的背景及原因
  • 3.1.2 美国增强对亚太地区的操控能力
  • 3.2 中国影响力趋于上升,“中国威胁论”有所下降
  • 3.3 日本的国际影响力相对下降
  • 3.4 东盟不稳定因素增加,影响力下降
  • 3.5 俄罗斯影响力降后趋升
  • 3.6 亚太地区总体形势趋于缓和
  • 3.6.1 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良好发展势头
  • 3.6.2 亚太地区主要大国双边关系改善
  • 3.6.3 多边安全合作、对话出现新的发展势头
  • 4.影响亚太安全格局的因素分析
  • 4.1 亚太安全格局中的不利因素
  • 4.1.1 美国“单边主义”增强
  • 4.1.2 日本军事力量加强
  • 4.1.3 东南亚反美情绪高涨
  • 4.1.4 印度东扩战略加快
  • 4.1.5 亚太地区安全隐患凸现
  • 4.2 亚太安全格局中的积极因素
  • 4.2.1 中国的和平崛起
  • 4.2.2 美国单边主义气势受挫
  • 4.2.3 多极化趋势有新发展
  • 5.中国亚太安全战略因应对策
  • 5.1 中国安全环境的现实思考
  • 5.2 中国亚太安全战略对策
  • 5.2.1 制定正确的对美战略,反对霸权主义
  • 5.2.2 团结和壮大和平力量,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
  • 5.2.3 注重平衡大国关系,制约一超独霸
  • 5.2.4 实行睦邻友好,维护周边稳定
  • 5.2.5 提高综合国力,实现军事现代化
  • 6.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9·11”主题小说透视美国民众的灾后心理[J]. 学园 2017(02)
    • [2].后“9·11”小说述评[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01)
    • [3].“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影响[J]. 黑河学刊 2012(03)
    • [4].“9·11”事件后美俄关系的曲折发展[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9(10)
    • [5].“9·11”事件以来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J]. 学术探索 2008(02)
    • [6].“9·11”事件以来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7].“二战”以来恐怖主义犯罪规制及展望[J]. 鄂州大学学报 2014(08)
    • [8].“9·11”事件前后美国轨道交通的安全情况[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2(02)
    • [9].“9·11”事件后美国穆斯林族群政治文化生态考察[J]. 中国穆斯林 2010(06)
    • [10].后“9·11”时代的反恐法:域外启示与中国趋势[J]. 青海社会科学 2017(03)
    • [11].美军反叛乱作战相关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0(33)
    • [12].“9·11”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J].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04)
    • [13].美国的中亚研究综述[J]. 新疆社会科学 2016(01)
    • [14].重构“经历过的记忆”——《坠落的人》与“9·11”的文学纪念[J]. 国外文学 2019(04)
    • [15].解析美国国际教育的历史与未来[J]. 文教资料 2008(05)
    • [16].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美国“9·11”电影——以《特别响,非常近》为例[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7].“9·11”事件后个人身份的迷失与重建——从存在主义视域看唐·德里罗的小说《坠落的人》[J]. 名作欣赏 2014(32)
    • [18].超越圣战:迈向克什米尔和解之路[J]. 昌吉学院学报 2015(01)
    • [19].美国“9·11”事件情报预警失误与相应对策探析[J]. 四川兵工学报 2009(12)
    • [20].论《特别响,非常近》的创伤书写[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21].《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后“9·11”时代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困境[J]. 名作欣赏 2016(15)
    • [22].“圣战者”是如何炼成的?——《天堂之风》中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身份认同[J].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2017(01)
    • [23].“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体制变化及启示[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标签:;  ;  ;  

    “9·11”后亚太安全格局变化和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