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叶文论中的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研究

二十世纪初叶文论中的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名词审定是文学理论走向科学化(概念化、术语化、命题化)的基本途径,是古典文论形态向现代文论形态转化的契机。文学名词的审定,是文学理论在言语机制上实现从描述性向规范性转变的基本途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20世纪20年代文学名词审定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及其逐步规范化和初步形成这样一种过程,来论证文学名词审定在现代文论过渡中的重要作用。第一章,首先对名词审定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史料梳理,通过译书机构对译名问题的讨论、学界个人和民间团体对译名问题的关注、政府及教育机构对译名统一的重视,考察了从科技名词审定到文学名词审定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情况。第二章,以《小说月报》对文学名词的审定为例,考察了文学名词审定意识的产生。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期刊——《小说月报》的应运而生、读者对文学名词统一的渴望、其他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影响,这些都是文学名词审定意识产生的直接因素。从郑振铎1921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文学名词审定问题,到1923年对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的大讨论,文学译名统一工作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报刊上的公开呼吁、提倡已经为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的深入和普及提供了一种契机,而由于《小说月报》在现代文学理论知识的介绍、引进、翻译、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文学名词审定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第三章,壬戌学制与文学名词的制度化,如果说学者们在杂志报刊中的讨论、提倡引起了大家对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的普遍重视的话,那么,1923年壬戌学制中对新文学及文学概论课程的重视就为文学名词审定的进一步深入探讨提供了一种外在权力保证。新学制对新文学的重视和对文学概论课程的规定,使得文学话语言说和文学名词审定有了讨论和传授的场所,而文学名词的审定借助于壬戌学制又在制度上得到了保证,从而产生了一大批文学概论教材,传播了规范的文学理论话语,并最终在20年代后期产生了系统而全面的文学词典。第四章,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与文学词典的编纂则为统一的文学名词进入课堂和步入社会提供了契机。名词统一包括的两个方面——名称统一和内涵统一——也在此时初步形成。可以说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为文学名词统一进一步提供了条件,而文学词典的编纂则标志着文学名词审定的初步形成。现代文论的产生和发展多比附科学化的标准,这样一种过程中,文学名词审定是其最基础和最基本的工作。考察整个20年代的文学名词审定工作,可以发现,现代文学理论正是沿着这样的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前进。有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文学名词审定工作的初步完成,才有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形态形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论
  • 一、中国文学理论现代转换的背景
  • 二、文学话语的转换是文学理论转换的基础
  • 三、名词审定是现代文学理论走向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 四、文学理论的科学化
  • 第一章 从科技名词审定到文学名词审定
  • 一、译书机构对译名问题的讨论
  • 二、学界个人对译名问题的关注
  • 三、民间团体对译名问题的关注
  • 四、政府及教育机构对译名统一的重视
  • 第二章 文学名词审定意识的生成
  • 一、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期刊——《小说月报》的应运而生
  • 二、读者对文学名词统一的渴望
  • 三、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的提出和讨论
  • 四、讨论的意义及影响
  • 第三章 壬戌学制与文学名词的制度化
  • 一、壬戌学制对文学知识的规定
  • 三、壬戌学制中体现的文学名词名称的统一
  • 四、壬戌学制为新文学话语普及、推广提供了言说空间
  • 五、壬戌学制为文学话语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权力保障
  • 第四章 文学名词初步统一:教材与文学词典的编撰
  • 一、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与文学名词统一
  • 二、文学词典编纂与文学名词内涵的统一
  • 三、教材与文学词典编撰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二十世纪初叶文论中的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