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克拉霉素缓释微丸的研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制剂
作者: 刘洋
导师: 唐星
关键词: 克拉霉素,离心造粒,挤出滚圆,缓释微丸,生物利用度
文献来源: 沈阳药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CAM)化学名:6-O-甲基红霉素,对常见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均具良好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不良反应率低,是目前呼吸道,尤其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本文以增效减毒,增强病人顺应性为目的,研制了粒径0.8~1.5mm和400~600um的两种载药量缓释微丸,前者制成缓释胶囊剂,后者制成缓释颗粒剂。 通过处方前各项理化性质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微丸中药物含量,硫酸显色法测定体外释放,微生物管碟法测定犬体内血药浓度。 离心造粒粉末层积法制备粒径400~600um,载药量约25%的克拉霉素微丸,研究最佳粉浆速度比的制丸工艺,优化处方。挤出滚圆制备粒径0.8~1.5mm,载药量70%的骨架微丸,采用多功能粉体粒子机,各种型号的丙烯酸树脂包缓释衣膜,考察与优化包衣工艺,对包衣材料种类、配比、用量进行筛选,收率、外观、含量、释放度均达到预期效果。 对400~600um膜控缓释微丸犬体内药动学与生物等效性进行研究并考察食物效应,采用四周期自身交叉实验,单剂量口服克拉霉素市售速释片和自制缓释微丸,清洗期一周。采用隔室模型理论处理克拉霉素速释片血药浓度数据,结果较符合单室模型,速释制剂饱餐与空腹状态下的药动学参数,经方差分析和双侧t检验,Ke、T1/2(β)、T(peak)、AUC、CL/F(s)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参数差异显著(p<0.05)。 非隔室统计矩理论处理全部血药浓度数据,饱餐状态受试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Tmax:4.833±1.329与3.167±0.408h,Cmax:3.762±0.9364与4.542±2.216μg/ml,AUC0→32:60.24±28.07与44.43±18.59μg/ml·h,MRT:5.702±2.376与16.49±5.946h,相对生物利用度134.8±21.62%;空腹状态受试与参比制剂药动学参数Tmax:4.167±0.983与2.333±0.816h,Cmax:2.459±0.765与4.043±0.854μg/ml,AUC0→32:37.77±14.07与38.23±14.14μg/ml·h,MRT:19.05±5.885与16.94±7.65h,相对生物利用度96.90±15.81%。经F检验与双侧t检验,饱餐状态受试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T1/2、AUC0→32与AUMC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参数间差异显著(p<0.05)。空腹状态Cmax与tmax差异显著,其他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缓释制剂在饱餐与空腹状态下的药动学参数Cmax、AUC0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克拉霉素缓释微丸处方前研究工作
1.仪器和试药
2.方法和结果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克拉霉素的基本理化性质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挤出滚圆法制备克拉霉素微丸
1.仪器和试药
2.方法和结果
2.1 挤出机和滚圆机底盘构造
2.2 挤出滚圆的机理
2.3 素丸处方
2.4 素丸制备工艺
2.5 微丸粉体学性质的质量评价
2.6 工艺因素对微丸影响的单因素考察实验
2.7 处方因素对微丸制备及状态影响的单因素考察实验
2.8 释药机制初探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离心造粒法制备克拉霉素微丸
1.仪器和试药
2.方法和结果
2.1 离心造粒法的原理
2.2 制备中的关键工艺因素
2.3 微晶纤维素空白丸核的制备过程
2.4 微丸的处方选择及确立
2.5 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含药微粒的制备
2.6 微丸的质量评价
3.克拉霉素微丸的热分析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克拉霉素缓释微丸的研制
1.仪器和试药
2.方法和结果
2.1 小粒径微丸包衣工艺的研究
2.2 小粒径微丸包衣处方研究
2.3 释药机制探讨
2.4 释药方程拟合
3.讨论
4.小结
第五章 克拉霉素缓释微丸犬体内药动学及食物效应研究
1.微生物管碟法测定原理
2.仪器和试药
3.方法和结果
3.1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3.2 分析方法的确证
4.药动学与食物效应研究实验方法
4.1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
4.2 实验动物
4.3 给药设计与采样时间
4.4 药动学研究结果
4.5 药动学参数计算
4.6 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5 讨论
6.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发布时间: 2006-11-27
参考文献
- [1].抗耐药菌克拉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D]. 崔文平.山东大学2012
- [2].克拉霉素软胶囊健康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D]. 张传军.郑州大学2008
- [3].克拉霉素联合头孢呋辛对两种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及体内抗生素后效应的影响[D]. 蒙小菲.广西医科大学2016
- [4].11-O-(2-(芳烷基酰胺基)乙基)氨基甲酰克拉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 郭珍珍.山东大学2015
- [5].克拉霉素脂肪乳剂的研究[D]. 秦凌浩.沈阳药科大学2006
- [6].替硝唑结肠定位缓释微丸的研制[D]. 郭良然.沈阳药科大学2007
- [7].达托霉素和克拉霉素共载药脂质体的研究[D]. 李艳红.西南大学2014
- [8].多索茶碱缓释微丸的研究[D]. 彭亮.沈阳药科大学2006
- [9].不同克拉霉素载药微胶囊膜的构筑及缓控释性能的研究[D]. 陈超.渤海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尼莫地平缓释微丸的研究[D]. 王智军.沈阳药科大学2006
- [2].硝苯地平缓释微丸的研究[D]. 任君刚.沈阳药科大学2006
- [3].盐酸阿比朵尔缓释微丸的研究[D]. 代奕.沈阳药科大学2006
- [4].氧氟沙星缓释微丸的研制[D]. 万慧杰.沈阳药科大学2005
- [5].布洛芬缓释微丸的研究[D]. 崔久锋.沈阳药科大学2005
- [6].盐酸氯丙嗪缓释微丸的研制[D]. 李国华.沈阳药科大学2005
- [7].尼群地平速释、缓释微丸的研制[D]. 游本刚.沈阳药科大学2004
- [8].利巴韦林缓释微丸的研究[D]. 陶秀梅.沈阳药科大学2004
- [9].盐酸青藤碱缓释微丸的研究[D]. 施洁明.沈阳药科大学2004
- [10].苦参素缓释微丸的研究[D]. 孙英华.沈阳药科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