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黄焱衍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黄焱衍

黄焱衍(四川省中江县黄鹿镇中心学校四川德阳618100)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经历知、情、意、行活动后,自觉地将良好思想转化为社会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实践与思想的碰撞中,让学生获得情操的陶冶,精神的丰富,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发展,信仰的确立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3)04-013-02

教书育人,立志树人,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内涵。德育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在第一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提出了三个坚持,而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并且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学校德育指明了方向。但长期以来,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或活动存在着随意性、零散性、缺乏时效性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青少年的思想也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缺乏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品质。市场经济本身的功利性等负面因素,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一项针对青少年"你认为成功所应具备的必要条件"的问卷调查中,有45%的学生选择了"有钱或有权的父母",而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人生观失衡现象,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二﹑缺乏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父母们对子女的物质条件的满足,使得许多青少年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养尊处优的不良生活习惯。在一份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从事家务劳动状况的调查中,仅有11.6%的孩子经常打扫卫生,63.2%的孩子从没有洗过或很少洗衣服,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有11分钟。

第三﹑缺乏团结合作意识﹑互帮互助的品质,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很多青少年缺乏集体意识,对学校组织的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等活动,大都是无所谓或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很多学生连最基本的班级卫生值日都采取逃避或糊弄过去的态度。

第四﹑缺乏自立自强意识,抗挫折、减压能力弱。许多青少年依赖思想严重,做任何事情都想请人代劳,甚至在一些学校里出现了学生出钱请人AI写作作业的荒唐行为。还有一些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经受不住生活的磨炼,经受不起挫折的考验,遇到小挫折就心灰意冷,感觉生活没意义,前途渺茫。

所以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任何教条式的说教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很显然传统观念中的"我讲你听,我考你答"的呆板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这势必要求学校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上要有创新,打破传统的单一的"传授模式"的束缚。

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认为: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从实际意义上说,"行"比知﹑情﹑意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这成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这也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适应变化了的形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确立新的工作方针,采取新的教育策略。今天,我们的课堂教育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在改变过去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却滞后于教学改革。因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承认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而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就要营造让学生经历德育建构过程的德育情境和氛围,按照朱永新教授的说法就是要"通过活动养成德行",让学生经历知、情、意、行的自主选择,在思想碰撞中,获得情操的陶冶,精神的丰富,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发展,信仰的确立。

因此,笔者认为利用课余时间或暑期,采用一些承载着丰富教育内容、且便于操作的一些课外活动,组织一些如"红色旅游"﹑"远足拉练"﹑"社会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以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一、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以革命战争年代所遗留的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基本内容,以"缅怀前人、教育今人、激励后人"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它能够将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能够实现他教与自我教育的统一,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转化为主体,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是广大青年学生普遍喜欢的既时尚又具有文化品位的活动。通过带领广大青少年学生游览自然风光、瞻仰革命圣地、考察历史事件、聆听英雄故事,我们党的光辉历史、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英雄事迹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鲜活的教材,达到寓教于游,润物无声的效果。这种教育方式也容易被同学们接受,学习内容也容易吸收、消化,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枯燥乏味的课堂说教和当代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排斥心理,对于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远足拉练。阳春三月,组织学生到郊区进行拉练。远足拉练是对学生体力和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毛泽东说过:"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如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要成才,但学生没有健康的身体这一物质条件,那么所有的理想都会付诸东流。在远足拉练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行军中欣赏到沿途的美丽风景,也可以和同学们相互交流,沟通,增进感情。虽然在行军过程中,当学生在最初的新鲜感消退后,在剩下的路途里会觉得很枯燥甚至是产生抱怨情绪,有的也许还会哭鼻子掉眼泪。但当他们一身淌汗、两脚起泡、互助互勉地坚持到达目的地时,他们会为自己的坚持感到骄傲和自豪。他们也能更深地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经历的艰辛,也就会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幸福,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的志向。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给孩子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孩子体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力,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孩子对社会有益或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的在岸上做动作教孩子游泳。"实践和责任是一对孪生姐妹,人的责任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生活的界限,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这样就会让他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多一些感悟和指导。而今天几十里路的远足拉练,是青少年今后一生的"马拉松赛"的一次彩排!

第三、社会自愿者服务活动。现在我们的青少年极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有相当一部分从小就娇生惯养,养成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等不良习惯。所以在青少年的思维中,周围所有的人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而对其他人的付出,却没有任何的感触。但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优秀中学生,自觉参与社会自愿者行动与社区服务是情理之中的事。在国外大学的自主招生中,志愿者行动与社区服务是评价一名学生的重要方面。我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学生的志愿者行动和社区服务纳入到大学招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社会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志愿者的参与,包括大型运动会,公共场所的管理,不发达地区的教育,社区服务,老年人服务等等。通过参加自愿者服务,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交流,去"对话",到社会和大自然中探求真知。通过社会服务活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另一方面以自己的行动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评价,同时培养了自己的认识和工作能力,形成和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懂得幸福的来之不易,懂得在享受幸福中知道应为国家、为社会承担一份责任;在行动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在奉献中培养友爱情趣;在助人为乐中体验到快乐。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标签:;  ;  ;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黄焱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