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铁电薄膜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

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铁电薄膜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

论文摘要

介电性和热释电性作为铁电薄膜两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性质,在制备储能电容器、波导、信息存贮器以热释电探测器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关于铁电薄膜和以铁电材料为组分的人工复合薄膜的飞速发展又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复杂问题也亟待解决,比如薄膜所使用电极的材料,铁电薄膜的表面效应以及人工复合薄膜内部的异质结构界面问题,都对铁电薄膜的性质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因素常常影响薄膜的行为,这些影响或是能够抑制铁电薄膜的性能,或是有可以被利用的价值。那么如何控制影响薄膜性能的因素以及如何能够更合理的利用某些因素,都涉及到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报道并不多见。本论文正是在这样的应用背景下,针对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铁电薄膜的介电性质和热释电性质的影响开展了细致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期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关于铁电相变的理论,近年来国际高端研究中所广泛采用的理论方法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GLD唯象理论,软模理论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其中软模理论在处理有序-无序系统中的主要模型为横场Ising模型。本论文中采用了宏观的GLD唯象理论并加以推广,研究了半导体电极以及金属电极间的铁电薄膜和人工复合铁电薄膜的性质,采用微观的横场Ising模型理论研究含有了表面过渡层的铁电薄膜的表面效应问题。论文将两种方法所研究的相应内容作以比较,取得了定性上相一致的结论,进一步证明了文中所建立的理论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电极和薄膜内部结构过渡层对于体系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半导体电极作为非理想导体电极,由于其内部没有足够的电荷能够屏蔽薄膜表面束缚电荷形成的退极化效应,将对体系的性质造成很大影响,它降低了体系的极化强度和相变温度,但提高了铁电薄膜的极化率和热释电系数。薄膜表面存在的结构过渡层以及人工复合薄膜内部的异质结构界面效应导致的结构过渡层,都属于铁电薄膜内部原生的结构过渡区,这种原生的结构过渡区可以导致薄膜的相变温度高于或低于体材料的相变温度,改善铁电薄膜的介电性质和热释电性质。非理想导体电极(本论文中为半导体电极)和结构过渡层这两个因素都是影响铁电薄膜的非理想因素,它们对于体系的性质有某些相似的影响。在用TIM模型研究中,我们发展了文献中经常采用的单阶梯式过渡层模型为渐变的多阶梯式过渡层模型,更加真实的反映了薄膜的实际结构,这也是本文重要的创新点之一。本论文采用宏观和微观两种理论方法,针对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于铁电薄膜的介电和热释电性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取得的很多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很好地解释了实验现象,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理论预测,对制备高比容电容器材料及高性能热释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铁电材料的基本介绍
  • 1.1.1 铁电体研究的历史
  • 1.1.2 铁电薄膜
  • 1.1.3 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
  • 1.2 研究现状及理论方法
  • 1.2.1 铁电薄膜的研究现状
  • 1.2.2 主要理论方法
  •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章 电极对铁电薄膜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
  • 2.1 模型与理论
  • 2.1.1 模型
  • 2.1.2 Gibbs自由能
  • 2.1.3 Euler方程
  • 2.2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 2.2.1 铁电薄膜的极化性质研究
  • 2.2.2 铁电薄膜的介电性质研究
  • 2.2.3 铁电薄膜的热释电性质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工复合铁电薄膜热释电性质的唯象理论研究
  • 3.1 模型与理论
  • 3.1.1 模型
  • 3.1.2 Gibbs自由能
  • 3.1.3 Euler公式
  • 3.2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 3.2.1 材料I与材料II自发极化方向均沿z轴正方向
  • 3.2.2 材料I与材料II自发极化方向相反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含表面过渡层的铁电薄膜介电性质的唯象理论研究
  • 4.1 模型与理论
  • 4.1.1 模型
  • 4.1.2 Gibbs自由能
  • 4.1.3 Euler 公式
  • 4.2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 4.2.1 铁电薄膜内的极化率分布
  • 4.2.2 铁电薄膜平均极化率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 4.2.3 铁电薄膜相变温度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含表面过渡层的铁电薄膜性质的微观理论研究
  • 5.1 模型与理论
  • 5.1.1 模型
  • 5.1.2 理论
  • 5.2 数值计算结果与讨论
  • 5.2.1 铁电薄膜的极化性质研究
  • 5.2.2 铁电薄膜的相变性质研究
  • 5.2.3 铁电薄膜的介电性质研究
  • 5.2.4 铁电薄膜的热释电性质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产不溶性硫黄在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过渡层胶中的应用[J]. 轮胎工业 2016(08)
    • [2].奋进与焦灼:中产过渡层的向上流动信念及主观社会阶层的影响[J].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01)
    • [3].路基与半刚性基层间过渡层结构设计[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9(03)
    • [4].二氧化氯治理过渡层技术实验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05)
    • [5].铁电薄膜过渡层材料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09(S1)
    • [6].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过渡层减薄对轮胎性能的影响[J]. 新疆化工 2016(03)
    • [7].金属过渡层类型对非晶碳膜结构性能的影响[J]. 无机材料学报 2018(03)
    • [8].含聚油水中间过渡层处理药剂筛选复配实验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3(01)
    • [9].二氧化钛过渡层对脉冲激光沉积钛酸锶钡薄膜微结构和介电性质的影响[J].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8(06)
    • [10].油气储罐过渡层硫酸盐还原菌控制与处理标准研究[J]. 石化技术 2016(07)
    • [11].二氧化氯在治理沉降罐油/水过渡层中的应用[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3(03)
    • [12].大庆油田电脱水器垮电时过渡层性质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18(06)
    • [13].14Cr1MoR焊接中过渡层堆焊工艺的研究[J]. 焊接 2013(06)
    • [14].级配碎石过渡层防止路面反射裂缝研究[J]. 公路交通技术 2008(S1)
    • [15].过渡层类型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的影响[J]. 润滑与密封 2008(02)
    • [16].级配碎石过渡层在公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6(01)
    • [17].一种轮胎过渡层结构[J]. 轮胎工业 2016(11)
    • [18].钛过渡层及研磨预处理对金刚石薄膜质量的影响[J]. 热加工工艺 2013(14)
    • [19].改变过渡层碳靶功率在铜上沉积类金刚石膜的研究[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03)
    • [20].铝合金基体上含化学镀过渡层的二氧化锆热障涂层失效机制[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05)
    • [21].双过渡层阴极对流延法制备的阳极支撑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改善作用[J]. 中国稀土学报 2019(02)
    • [22].一种轮胎过渡层结构[J]. 轮胎工业 2018(07)
    • [23].蔗糖过渡层对离子液体前驱体制备碳基薄膜的影响[J]. 机械工程师 2018(11)
    • [24].轮胎过渡层胶料及其制备方法[J]. 轮胎工业 2014(12)
    • [25].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制备及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14(09)
    • [26].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过渡层配方设计初步研究[J]. 超硬材料工程 2018(04)
    • [27].油田集输系统油/水过渡层形成机理与处理方法[J]. 现代化工 2010(S2)
    • [28].七种金属基底上类金刚石膜的过渡层制备研究[J].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008(04)
    • [29].组分渐变过渡层对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30].过渡层堆焊对高碳当量服役管道的影响[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10)

    标签:;  ;  ;  ;  

    电极和结构过渡层对铁电薄膜介电及热释电性质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