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制度研究

死亡赔偿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死亡赔偿在全世界范围内其实早已存在,但是其名目大多只是简单的“命价”,缺乏更为合理的法律条款,我国也是一样。对死亡赔偿的立法,我国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国家赔偿法》等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之中。但是,各项法律法规相关条文之间存在着体系混乱、条文内部相互矛盾、赔偿项目名称、计算标准以及赔偿范围不一致等问题。作者认为,最立竿见影的方式就是尽快出台相应的特别法,以补充《民法通则》的不足,纠正众多司法解释带来的适用迷茫。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解决了司法适用的问题。但是,仔细解读其中的相关法条之后,作者发现,若干条款的实用性并不强,甚至有些条款有违法理,在适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实际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死亡赔偿制度的本质、法律现状以及未来前景等方面的探讨,找出死亡赔偿制度最合适的法律发展前景。死亡赔偿,是指因受害人生命权受到侵害发生死亡,赔偿义务人对死者近亲属承担的综合性赔偿责任,包括对死亡单纯损害后果的赔偿,也包括对因死亡产生的一系列其他损害后果的赔偿。死亡赔偿制度是一项为死者近亲属所设置的追偿制度,目的在于弥补他们因亲人的丧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经济和精神损失。这项制度的真正内涵,是从近亲属的角度来分析他们中的哪些人可以就哪些损失主张权利,而不应是基于生命本身所谓的“价值”死亡赔偿的请求权主体是死者的近亲属,与这一请求权获得依据相关的理论包括“继承主义”和“固有受害主义”。继承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首先认可侵权人与受害人之间成立损害赔偿关系,受害人获得对加害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然后该损害赔偿请求权因受害人的死亡而由其继承人继承。固有受害主义则认为,一方面,逝者的民事主体资格消灭,与加害人之间已经不能成立生命侵权损害赔偿关系,因此无必要也不可能再对加害人主张损害赔偿;另一方面,民法直接关注的是“死亡后果的承担者”,即因受害人的去世而遭受了现实损失的社会关系人,包括死者的近亲属和其他合理延伸。死亡赔偿在理论上可以分为财产上的损害和非财产上的损害,至于具体的项目,作者认为,应该包括相关财产损失、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三个部分。其中,死亡赔偿金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死亡赔偿金,是指自然人的生命权在受到不法侵害之后,除了财产和精神损害之外,对受害人的近亲属支付的用以维持其日后生活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关于死亡赔偿金权利来源的学说,以“扶养丧失说”和“继承丧失说”最为典型。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则主要有“完全个别化的死亡赔偿”、“完全社会化的死亡赔偿”和“类型化的死亡赔偿”三种。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侵权责任法》,这一法律解决了死亡赔偿适用法条不明确的问题,有许多的突破之处:第一,在同一侵权行为导致多个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规定了可以赔偿相同数额的死亡赔偿金;第二,明确了死亡赔偿的请求权人为受害人的近亲属;第三,确定了死亡赔偿的计算基准和计算原则;第四,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但是,《侵权责任法》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作者认为应该在未来的几年内根据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出台与《侵权责任法》相对应的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条款加以明确阐述和延伸,建立以法律为核心,法规和司法解释为补充的死亡赔偿法律体系,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准确适用”的立法目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死亡赔偿的制度解读
  • 第一节 死亡赔偿的含义及性质
  • 一、死亡赔偿的含义
  • 二、死亡赔偿的性质
  • 三、死亡赔偿的内容
  • 第二节 各国的死亡赔偿制度立法
  • 一、古罗马法律
  • 二、欧洲法律
  • 三、日本法律
  • 四、美国法律
  • 第二章 死亡赔偿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世界范围内死亡赔偿制度的历史演变
  • 一、同态复仇救济模式
  • 二、"刑事处罚和民事赔偿"混同模式
  • 三、死亡赔偿救济模式
  • 第二节 我国死亡赔偿制度的历史演变
  • 第三章 死亡赔偿的请求权主体、理论分类及赔偿项目
  • 第一节 死亡赔偿的请求权主体
  • 第二节 近亲属赔偿请求权获得依据
  • 一、继承主义
  • 二、固有受害主义
  • 第三节 死亡赔偿的理论分类
  • 一、财产上的损害
  • 二、非财产上的损害
  • 第四节 死亡赔偿的具体项目
  • 一、相关财产损失
  • 二、精神损害赔偿
  • 第五节 死亡赔偿金
  • 一、死亡赔偿金的权利来源
  • 二、死亡赔偿金的标准问题
  • 三、死亡赔偿金与"被扶养人生活费"的关系
  • 第四章 我国死亡赔偿制度的法律现状
  • 第一节 死亡赔偿相关法律法规
  • 一、死亡赔偿相关法律
  • 二、死亡赔偿相关法规
  • 第二节 死亡赔偿制度的立法前景
  • 第五章 死亡赔偿制度的突破——《侵权责任法》的颁布
  • 第一节 《侵权责任法》在死亡赔偿方面的法条解读
  • 第二节 结合《侵权责任法》谈现行死亡赔偿制度的完善
  • 一、《侵权责任法》中死亡赔偿相关条款尚待完善之处
  • 二、死亡赔偿计算标准的完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家—社会”视域下死亡赔偿秩序的演变[J]. 社会学评论 2018(01)
    • [2].论我国侵权死亡赔偿制度——从“同命不同价”引发的法律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5(05)
    • [3].侵权死亡赔偿制度探究[J]. 法制与经济 2015(03)
    • [4].提高死亡赔偿标准正当其时[J]. 中国新闻周刊 2008(06)
    • [5].论《侵权责任法》构建的死亡赔偿制度[J]. 学理论 2010(18)
    • [6].死者生前借款能否抵扣死亡赔偿款[J]. 农村百事通 2010(18)
    • [7].论侵权死亡赔偿[J].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8)
    • [8].小议我国死亡赔偿制度的演变及立法缺陷[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9(06)
    • [9].遇难报道不应只向钱看[J]. 新闻战线 2008(03)
    • [10].提高死亡赔偿标准是对生命的尊重[J]. 安全与健康 2008(07)
    • [11].论死亡赔偿所得的分配——兼谈我国死亡赔偿制度的完善[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1)
    • [12].一起死亡赔偿案的“非诉”突围[J]. 法律与生活 2015(18)
    • [13].侵权死亡赔偿制度中遗产的确定[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6)
    • [14].遇难报道能否不再一心向“钱”看[J]. 声屏世界 2008(02)
    • [15].遇难报道不可一心向“钱”看[J]. 新闻与写作 2008(03)
    • [16].我国侵权死亡赔偿若干问题探究——我的“同命同价”观[J]. 法制与社会 2015(12)
    • [17].浅论人权的司法保障——以我国的死亡赔偿为例[J]. 魅力中国 2010(17)
    • [18].论我国死亡赔偿制度之统一构建[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8(12)
    • [19].死亡赔偿标准[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2(11)
    • [20].皖北某市工伤死亡赔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1].父亲独占儿子死亡赔偿款,柔弱母女打官司讨回公道[J].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9(07)
    • [22].论死亡赔偿中扶养费的存废——兼谈《侵权责任法》第16条的解释[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1(05)
    • [23].“死亡赔偿同命同价”究竟应该如何操作?[J]. 公民导刊 2009(11)
    • [24].对工伤死亡赔偿问题的探讨[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0(10)
    • [25].我国死亡赔偿金的赔偿标准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5)
    • [26].论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2(02)
    • [27].浅论死亡赔偿金的法律制度[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7)
    • [28].提高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值得期待[J]. 人才资源开发 2011(02)
    • [29].终结“同命不同价”不应留“尾巴”[J]. 农村工作通讯 2009(15)
    • [30].我国死亡赔偿范围的分析[J]. 研究生法学 2010(01)

    标签:;  ;  ;  ;  ;  ;  

    死亡赔偿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