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王晗钰[1](2021)在《基于博弈论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北方地区部分城市在供暖季雾霾天气频发;同时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承诺下,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新一轮建设高峰,将引发新一轮弃风、弃光现象。为有效解决上述两类问题,我国大力推广风电供暖项目以实现弃风消纳的同时完成清洁供暖改造任务。但风电供暖项目通常投资较大且收益情况不明确,商业化推广中受阻严重。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推出、碳交易市场的建成,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有机会参与到风电供暖项目中,有必要对新形势下的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展开探索。本文首先调研了常见电采暖设备类型及工作原理,介绍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电采暖供暖方式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在此基础上结合风电出力特性分析,选取了集中蓄热式电采暖作为风电清洁供暖的发展模式。为更精细刻画用户的热负荷需求,更好地满足商业模式商业性、盈利性的特点,提出了计及用户供暖舒适度及建筑热特性的用户热负荷需求特性模型。其次,分析了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中相关主体、价值体现、经营环境及业务流程四要素,确定了水蓄热式电锅炉作为集中蓄热式电采暖发展模式下的电采暖设备,选定了风电场及供暖用户作为项目投资主体以特殊的独资模式及外委运维模式相组合的投资模式展开投资;提出了考虑直购电交易模式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hina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交易收入的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最后,建立了商业模式中参与主体的收益模型;提出了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风电供暖商业模式决策模型,可实现蓄热装置容量配置和直购电价定价的决策;选取了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作为商业模式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实际算例对本文所提商业模式进行可行性和盈利能力分析,并探究未来碳交易市场发展中CCER价格对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后续实际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参考。
李雪欣[2](2021)在《长短期耦合水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优化与经济性研究》文中指出为解决太阳能集中供暖资源季节性不匹配矛盾,水池蓄热跨季节太阳能供暖技术可以将非供暖季的太阳能储存在长期蓄热水池中,在供暖季进行取用。然而,单一水池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包括:在供暖中后期蓄热水池内水温低于供暖温度工况下,集热器提供的热量进入大容积蓄热水池不能有效提升水温,导致系统太阳能利用率降低;同时,该系统投资成本高,在不同气候区的技术经济适用性尚不明确。因此,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提升太阳能跨季节蓄热供暖系统的能效并提高其经济性,是发展太阳能跨季节供热技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针对单一水池蓄热跨季节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利用率低和成本高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主要研究工作包括:提出长短期水蓄热串联式、并联式耦合太阳能供暖系统(SHS-PTTS)形式及全年运行调节方案;建立SHS-PTTS系统数值模拟平台并进行验证;分析不同系统形式长短期耦合水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全年运行特性;建立以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多约束优化方程,得到不同热工气候分区的SHS-PTTS系统优化设计参数及经济性指标。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及主要成果包括:(1)提出串、并联SHS-PTTS系统形式及全年运行调节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水蓄热跨季节太阳能供暖技术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长短期耦合水蓄热太阳能供暖(SHS-PTTS)系统,根据短期蓄热水箱(简称“水箱”)与长期蓄热水池(简称“水池”)连接方式分为串联、并联的两种形式,并设置基于热量供需匹配的全年运行调控模式。相比单一水池蓄热跨季节太阳能供暖系统,该SHS-PTTS系统的优势为:非供暖期水箱可以缓冲集热器出口的高温热水,为水池提供稳定的热源温度;供暖期可以通过水箱直接供暖,以此降低辅助热源的消耗。(2)建立串、并联式SHS-PTTS系统数值仿真平台并进行验证。为了提供SHS-PTTS系统性能研究平台,提出SHS-PTTS系统的TRNSYS数值仿真平台搭建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首先,确定部件型号、连接方式、编辑设备运行的控制语句,以及设置模拟步长、起止时间等全局控制参数;然后,通过相关文献和工程数据确定各部件参数的设计依据;最后,根据山东某跨季节水蓄热供暖会所试验数据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3)基于SHS-PTTS系统全年运行参数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为了分析SHS-PTTS系统全年运行特性,并确定最优系统形式,对串、并联式SHS-PTTS系统和常规单一水池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和性能对比。结果表明:SHS-PTTS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高于单一水池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其中,串联式SHS-PTTS系统太阳能保证率为92%,比并联式SHS-PTTS系统高3.15%、比单一水池蓄热跨季节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高5.17%,是相对性能最佳的SHS-PTTS系统形式。(4)基于SHS-PTTS系统经济性的多约束设计参数优化。为了分析SHS-PTTS系统在不同热工气候分区的经济适用性以及优化设计参数,建立了以经济成本最小为目标参数、以太阳能保证率、集热器面积、水箱及水池体积为约束条件,采用PSO-HJ混合优化算法的多约束优化函数。以严寒地区的乌鲁木齐、寒冷地区的拉萨和夏热冬冷地区的合肥为案例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典型供暖地区效费比依次为7.27GJ/万元、5.52 GJ/万元、5.08 GJ/万元;寿命期内主要投资比为6:1:2;对于最适用SHS-PTTS系统的拉萨地区,当单位集热器面积对应水池、水箱体积分别1.66m3/m2、0.18m3/m2,水池水箱体积比为9.11时,系统经济成本最小,比优化前SHS-PTTS系统的寿命期内主要投资减少了27.85%。
李康莹[3](2021)在《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供热系统的运行调控多是以人工为主,没有明确的供热策略指导供热系统的运行。制定符合供热系统的运行策略,在制定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和满足用户需求,从获得用户耗热量和供热设备调控进行研究,提出准确反映用户情况的耗热量方法和供热设备自主调整的控制策略。将运行策略应用到工程中进行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往年进行比较,验证供热策略的可行性以及效益性,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介绍供热策略中用户耗热量及设备自主调控的方法。详细阐释快速、准确获得用户耗热量方法的理论内容。在供热系统运行调控过程中,将测量的参数直接传输到需要调整参数的供热设备处,计算供热设备调整的参数值,实现该设备自身参数调整,提高供热设备的反应速率,缩短供热调控的滞后时间。制定水蓄热供暖系统的运行策略。将上述研究提出的快速、准确获得用户耗热量以及供热设备自主调控应用到供热系统中,制定符合水蓄热供暖系统实际运行的供热策略。进行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的工程试验。按照制定的运行策略,完成供热系统的改造实现水蓄热在供热系统的使用,并进行工程试验,测量、记录试验数据。在对试验条件的影响下,与往年供热方案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验证此供热运行策略的可行性、效益性以及适应性。
王会,李建强,杜鹏程,梁志龙[4](2020)在《基于低谷电力利用电锅炉水蓄热的清洁供暖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清洁供暖是解决能源及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以烟台福山区气候特点为背景。通过热负荷计算,对设备进行选型,最后搭建了基于低谷电力利用电锅炉水蓄热的清洁供暖实验系统。该供暖系统采用夜间谷电对水蓄热箱蓄热,白天利用水蓄热箱单独供暖。同时对室内温度、散热器进回水温度以及耗电量情况进行了分析。
殷仁豪,卢海勇,王鹏[5](2020)在《电蓄热锅炉集中供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蓄热供暖技术既能够消纳风电降低弃风率、响应火电灵活性改造政策,同时能够满足北方地区的供暖需求,在相关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具有可观的经济性,市场前景良好。通过对电极锅炉+水蓄热装置、固体蓄热式电加热装置、电极锅炉+低温相变蓄热装置、高温相变蓄热式电加热装置等四种不同电蓄热装置生产厂家以及实际案例的调研,分析比较不同的电蓄热技术特点,建立戴布拉图模型,针对不同的需求推荐合适的电蓄热技术路线。
米德超[6](2020)在《基于Cybercontrol动态仿真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供暖的不断发展及消纳过剩风电的需求,北方地区电供暖比例不断上升。为了降低供暖运行成本,充分利用低价谷电,电锅炉+水蓄热模式发展迅速。但实际运行过程中,电锅炉水蓄热系统运行情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各种参数相互影响使得供热规律难以掌握。为了获得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运行特性,本文采用Cyber SIM/Cybercontrol仿真平台对其进行运行可视化仿真研究。以某3.72MW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实际工程为仿真原型,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对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建立了主要设备电锅炉、蓄热水箱、变频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供热管道的通用数学模型,运用Fortran语言进行算法编制,将编制的算法导入Cyber Sim/Cybercontrol仿真平台中建立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通用仿真模块,通过模块组态建立了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整体动态仿真模型。通过模型运行实现供热系统动态化仿真。利用2019年采暖期内仿真原型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对该仿真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在相同的工况下进行系统的仿真模拟运行,通过对电锅炉、蓄热水箱、变频循环水泵、板式换热器等主要设备的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系统模拟数据与试验数据误差在10%以内,结果表明建立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较好的反映出该系统的实际运行特点。通过对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实验,分析了该系统的动态运行特性,研究了该系统中电锅炉、蓄热水箱等相关设备在蓄放热时段的运行特点,对蓄热水箱蓄放热时段水箱内各分层温度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系统提出了一定的优化建议,提高蓄热水箱的热利用效率;最后对系统二次网运行工况进行调节发现通过提高二次网循环水流量、降低二次网回水温度限值、提高板式换热器换热面积,可使得蓄热水箱在蓄热时水箱内水温分布更为均匀,并可在蓄热水箱供热时段延长蓄热水箱正常供热时间,提高水箱的利用效率。
刘智民[7](2020)在《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式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智能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雾霾治理及大气污染治理等方面攻坚战的打响,清洁能源供热已得到进一步推广。对于远离集中供热区域的独立民居、医院和远离市区的营业场所等,供暖热源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环保锅炉-电磁式电锅炉。但从目前运行系统看存在以下问题:节能率不高;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电能消耗较高。因此,供暖系统存在的节能潜力很大,这就对清洁能源供热智能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课题基于遗传算法对电磁式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智能控制方式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用热规律对该建筑供暖采用分时分温的控制方式。夜间采用低谷电给蓄热水箱蓄热,同时供暖系统供水温度调至最低设计值,保证供暖管道和设备不被冻结;白天的供热方式采用依据室内温度、供水温度及室外温度的变化提出的一种前馈加串级复合控制方式,并结合上班时间采用提前预热方式给建筑供暖。其中,前馈控制算法采用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数学模型,依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控制三通阀的开度并配合串级控制,最终实现供暖系统按需供暖。其次,根据控制方案进行了电磁式锅炉水蓄热供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给出了监控系统的总体构架,底层控制采用PLC S7-200 Smart作为控制核心,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自动控制。远程监控终端采用了巨控远传模块,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发送到云端服务器,实现了远程监控功能,并设计了远程终端监控界面和触摸屏监控界面,实现了人机交互功能。最后,将控制方案在张家口市某汽车4S店供暖平台上试运行,采集运行数据,根据建筑室内温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该控制方案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对供暖系统进行节能率的计算与分析,采用智能控制算法控制后节能效果显着。
潘跃[8](2020)在《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三北”地区源荷供需矛盾凸出、电网灵活性差,电源结构以煤电为主,冬季供暖期间,热电机组运行时根据供热负荷大小确定发电量,导致系统缺乏足够的调峰能力,无法匹配风电消纳需求,使得弃风现象难于削减。为解决弃风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多项政策方案引导企业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并鼓励开展使用蓄热式电锅炉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用以供热,以此改善风电就地消纳情况。现阶段,以水为蓄热介质的电极式电锅炉使用最为广泛,但其采用电极加热,功率调节受电极机械部件限制,导致供热效率较低。因此,本文引入蓄热能力较强的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在其系统架构下,结合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提出了一种针对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的多目标优化方法。本文首先分别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对于风电消纳方式,蓄热式电锅炉消纳弃风供热以及固体蓄热式电锅炉三个方面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蓄热式电锅炉的分类与运行机理,对比了传统水蓄热式电锅炉与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的运行特点,并分析了影响固体蓄热式电锅炉运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明确弃风特性,收集整理了蒙西某风场实际运行数据以分析该地区供热期风力发电特点与弃风消纳需求。其次,分析了传统电极式电锅炉在通常使用的两段式运行方式下的运行情况。为使锅炉功率匹配弃风消纳需求,提出以弃风消纳最大为目标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考虑供热负荷约束,电、热功率平衡约束等四种约束条件,并利用基本粒子群算法寻优求解。所得仿真结果与两段式运行方式下作对比,得出传统电极式电锅炉两种运行方式的优劣与其在应用于消纳弃风时所具有的局限性。随后,引入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并提出多目标优化方案。综合考虑供热需求约束、换热器温差约束等五种约束条件,建立兼顾弃风消纳最大和有效蓄热量最大两个目标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求解。最终,对比全文三种运行方式下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在多目标优化方式下运行不仅能够显着改善电锅炉的弃风消纳情况,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锅炉有效蓄热量。同时,经由经济性分析得出,相同投资回收期内,多目标优化方案具备最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宋晓萌[9](2020)在《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及其应用分析》文中指出受“极端冷热气候”及“世界工厂”两个因素影响,我国对电力供应的需求陡增,与此同时电网的峰谷差现象出现,“峰谷电差”制约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谷电储能设备的价值得以体现,谷电负荷的充分利用也是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措施。我国发电行业飞速发展,全国电力系统2018年度火力发电、水电、风电、核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发电量为69936亿千瓦时,另一方面生物质发电技术也在稳步发展。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系统,带动了谷电蓄热技术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政府部门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冬季各省市的雾霾天数显着减少,蓝天工程收效显着,清洁能源供暖技术由此兴起。本文介绍了固体电蓄热供暖技术的原理是在电网低谷时段将电能转换成热能,通过固体蓄热介质储存,并在白天电网高峰时段释放热能的一种新型供暖设备。通过模拟软件模拟某办公建筑物的建筑物围护结构和建筑物使用特点,得出其瞬时最大热负荷为636.39KW,全供暖季(151天)总热负荷为238.4MW·h。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用供热模式为区域锅炉房+换热站形式,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供暖模式正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笔者以办公楼模拟结果为依据,分别制定了区域锅炉房+换热站供暖和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两类热源方案,并分别对其初投资、运行费用、投资回收期及其环境效益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结论:固体电蓄热锅炉部分蓄热模式与区域锅炉房+换热站供暖方案的初投资相差不大,固体电蓄热锅炉的运行费用约为热力公司收费标准的一半;不考虑热力公司供暖的挂网费,投资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其相对于热力公司供暖收费标准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23年;清洁电能供暖比区域锅炉房燃煤供暖系统全供暖季标准煤消耗量减少了 10.0 kgce/m2;二氧化碳减排量为25.0kg/m2二氧化硫减排量为102.0g/m2,氮氧化物减排量为41.9g/m2,烟尘减排量为22.6g/m2,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有一定的节能效果和显着的减排效果。
刘凯龙[10](2020)在《户用型光波管水蓄热电锅炉的研发及传热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电力供热在我国具有了广阔前景,使得蓄热式电锅炉供热技术得到了推广。本文研究对象是用于家庭供暖的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此设备应具有可靠性高、易用性强和节能性好等性能特点,围绕上述原则,本文从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的选型及设计、电加热元件的布置、装置的放热情况及供热的调节方式进行了研究计算,具体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使用要求,对建筑负荷、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的结构尺寸、电加热元件功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使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计算不同方案在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设计中的影响。2、采用单一因素对比方法,对电加热元件三种不同排列方式的加热效果进行了CFD模拟研究,进行了不同排列方式下圆心距与传热系数的关系拟合。对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的加热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流场优化时的速度分布。3、建立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放热过程装置内温度分布模型,采用已有实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绘出了不同的供回水温差及流速下装置内温度曲线图,分析了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放热效率。4、为保证供热效果,探讨在不同时段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供热量调节方法,使装置的供热量和用户的热需求相一致,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博弈论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电供暖研究现状 |
1.2.2 商业模式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1.2.3 博弈论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风电清洁供暖发展模式分析与热负荷特性建模 |
2.1 常用电采暖设备 |
2.1.1 直热类电采暖设备 |
2.1.2 蓄热类电采暖设备 |
2.1.3 热泵类电采暖设备 |
2.2 电采暖供暖方式 |
2.2.1 集中式电采暖 |
2.2.2 分散式电采暖 |
2.3 风电清洁供暖发展模式分析 |
2.3.1 风电出力特性分析 |
2.3.2 风电清洁供暖发展模式选取 |
2.4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用户热负荷需求特性建模 |
2.4.1 用户供暖舒适度研究 |
2.4.2 计及建筑热特性的用户热负荷需求研究 |
2.5 算例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设计 |
3.1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分析 |
3.2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相关主体及其价值体现分析 |
3.3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经营环境分析 |
3.3.1 技术环境 |
3.3.2 政策环境 |
3.3.3 自然环境 |
3.3.4 市场环境 |
3.4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分析 |
3.4.1 投资建设阶段 |
3.4.2 运营维护阶段 |
3.5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决策 |
4.1 博弈理论基础原理 |
4.1.1 博弈论概述 |
4.1.2 博弈论基本要素 |
4.1.3 博弈的分类 |
4.2 直购电模式下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决策博弈分析 |
4.2.1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博弈关系分析 |
4.2.2 项目主体收益模型分析 |
4.3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决策模型 |
4.3.1 商业模式决策博弈模型 |
4.3.2 博弈模型求解 |
4.4 商业模式盈利能力评价 |
4.5 算例及分析 |
4.5.1 算例描述 |
4.5.2 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商业模式博弈均衡结果 |
4.5.3 计及CCER价格影响的风电清洁供暖项目盈利能力评价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2)长短期耦合水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优化与经济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跨季节太阳能供暖技术研究现状 |
1.2.1 跨季节水蓄热供暖系统形式 |
1.2.2 长短期耦合水蓄热供暖方式 |
1.2.3 跨季节水蓄热供暖系统性能 |
1.2.4 跨季节水蓄热供暖系统经济性 |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SHS-PTTS系统形式及其理论分析 |
2.1 SHS-PTTS系统模型提出 |
2.1.1 串、并联SHS-PTTS系统形式 |
2.1.2 全年运行控制模式 |
2.2 系统能量平衡方程 |
2.2.1 集热子系统 |
2.2.2 蓄热子系统 |
2.2.3 供热子系统 |
2.2.4 用热子系统 |
2.3 蓄热子系统能流分析 |
2.4 评价指标 |
2.4.1 能效指标 |
2.4.2 经济性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3 SHS-PTTS系统数值仿真平台建立 |
3.1 SHS-PTTS系统TRNSYS模型建立 |
3.1.1 集热子系统构建 |
3.1.2 蓄热子系统构建 |
3.1.3 供热子系统构建 |
3.1.4 用热子系统构建 |
3.1.5 控制子系统构建 |
3.2 SHS-PTTS系统设计参数计算方法确立 |
3.2.1 集热器面积计算 |
3.2.2 水箱、水池体积计算 |
3.2.3 水泵流量及功率计算 |
3.3 SHS-PTTS系统TRNSYS模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全年运行特性的SHS-PTTS系统有效性分析 |
4.1 模拟案例工程概况 |
4.1.1 建筑耗热量计算 |
4.1.2 系统初始参数设计 |
4.2 全年温度、供热量变化规律特性分析 |
4.2.1 水箱、水池串联SHS-PTTS系统 |
4.2.2 水箱、水池并联SHS-PTTS系统 |
4.3 三种典型供暖工况运行特性分析 |
4.3.1 间接供暖工况 |
4.3.2 直接供暖工况 |
4.3.3 WSHP辅助供暖工况 |
4.4 SHS-PTTS系统有效性分析 |
4.4.1 串联式与并联式SHS-PTTS系统能效的对比分析 |
4.4.2 SHS-PTTS与单一水池蓄热系统能效的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多约束经济性分析的SHS-PTTS系统设计参数优化 |
5.1 SHS-PTTS系统优化参数的选择 |
5.2 SHS-PTTS系统优化模型建立 |
5.2.1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建立 |
5.2.2 优化算法的比较及PSO-HJ混合算法的确定 |
5.2.3 优化平台选用 |
5.3 串联式SHS-PTTS系统结果对比 |
5.3.1 优化案例边界条件设置 |
5.3.2 优化结果对比 |
5.4 不同供暖地区SHS-PTTS系统的参数优化分析 |
5.4.1 太阳能资源分析 |
5.4.2 热负荷需求计算 |
5.4.3 设计参数优化及经济性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要符号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围护结构耗热量的研究现状 |
1.2.2 供热系统调控策略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第二章 供热运行调控方法研究 |
2.1 用户耗热量的计算方法 |
2.2 供热调控策略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供热系统运行策略工程应用研究 |
3.1 工程概况 |
3.2 用户室内参数 |
3.3 工程应用研究设备 |
3.4 供热系统运行方案 |
3.4.1 电锅炉供热模式 |
3.4.2 电锅边蓄边供的供热模式 |
3.4.3 蓄热水箱供热模式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供热系统运行策略工程试验 |
4.1 试验目的 |
4.2 测量参数 |
4.2.1 温度测量 |
4.2.2 压力测量 |
4.2.3 流量测量 |
4.2.4 室内测温仪表 |
4.2.5 其他仪器安装 |
4.3 试验概况 |
4.4 试验工程建设 |
4.5 试验方案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试验结果分析 |
5.1 供热试验数据分析 |
5.2 电锅炉仅供热阶段 |
5.3 电锅炉边蓄边供阶段 |
5.4 蓄热水箱供热阶段 |
5.5 试验总结 |
5.6 试验结果分析 |
5.6.1 试验条件对比说明 |
5.6.2 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不足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 |
(4)基于低谷电力利用电锅炉水蓄热的清洁供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系统 |
1.1 实验系统原理 |
1.2 热负荷计算 |
1.3 设备选型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室内外温度分析 |
2.2 散热器进回水温度的变化分析 |
2.3 为耗电量分析 |
2.4 不同蓄热时长对房间温度的影响 |
3 结论 |
(6)基于Cybercontrol动态仿真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供暖研究现状 |
1.2.2 蓄热水箱研究现状 |
1.2.3 供热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模型的建立 |
2.1 物理模型 |
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2.1 蓄热侧设备的数学模型 |
2.2.2 供热侧设备的数学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Cyber Sim/Cyber Control平台的仿真建模 |
3.1 仿真平台介绍 |
3.1.1 Cyber Sim仿真软件 |
3.1.2 Cyber Control平台 |
3.2 系统中各设备仿真模块介绍 |
3.2.1 电锅炉模块 |
3.2.2 蓄热水箱模块 |
3.2.3 循环水泵模块 |
3.2.4 板式换热器模块 |
3.2.5 供热管段模块 |
3.3 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整体模型的组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锅炉水蓄热系统的试验研究及模型验证 |
4.1 试验研究 |
4.1.1 基本概况 |
4.1.2 测试仪器 |
4.2 仿真模型的验证 |
4.2.1 电锅炉出力比较 |
4.2.3 循环水泵的性能比较 |
4.2.4 板式换热器的性能比较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的运行仿真 |
5.1 完整供热周期内系统的运行特点 |
5.1.1 电锅炉运行特点 |
5.1.2 蓄热水箱运行特性 |
5.1.3 循环水泵运行特性 |
5.2 供热系统运行研究 |
5.2.1 供热量调节模拟研究 |
5.2.2 供热质调节模拟研究 |
5.3 改进方案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式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智能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供暖控制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电磁式锅炉供暖系统及控制策略研究 |
2.1 电磁式锅炉供暖系统 |
2.1.1 供暖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
2.1.2 电磁式锅炉供暖控制系统的组成 |
2.2 电磁式锅炉供暖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2.3 电磁式锅炉供暖控制策略研究 |
2.3.1 前馈控制算法研究 |
2.3.1.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2.3.1.2 遗传算法 |
2.3.1.3 基于遗传算法的数学模型优化 |
2.3.2 PID控制算法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磁式锅炉供暖监控系统的设计 |
3.1 电磁式锅炉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
3.1.1 监控系统总体结构 |
3.1.2 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的设计 |
3.2 PLC控制系统设计 |
3.2.1 PLC硬件设计 |
3.2.1.1 PLC选型及I/O点分配 |
3.2.1.2 PLC及外围线路的设计 |
3.2.1.3 抗干扰措施的设计 |
3.2.2 PLC软件设计 |
3.2.2.1 符号表 |
3.2.2.2 程序块 |
3.2.2.3 子程序 |
3.3 监控中心设计 |
3.3.1 触摸屏监控界面的设计 |
3.3.2 远程终端监控的设计 |
3.4 控制系统通讯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磁式锅炉供暖监控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
4.1 供暖运行效果分析 |
4.2 供暖节能效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与应用前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电就地消纳研究现状 |
1.2.2 蓄热式电锅炉参与风电供热研究现状 |
1.2.3 固体电蓄热装置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蓄热式电锅炉系统概述及供热期弃风机理分析 |
2.1 蓄热式电锅炉分类及运行特点 |
2.1.1 蓄热式电锅炉分类 |
2.1.2 蓄热式电锅炉消纳弃风机理 |
2.2 水蓄热式电锅炉分析 |
2.3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系统分析 |
2.3.1 固体电蓄热锅炉构造及工作原理 |
2.3.2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蓄热影响因素 |
2.4 供暖期弃风机理分析 |
2.4.1 供暖期弃风机理 |
2.4.2 供热期风电出力特点 |
2.5 本章总结 |
3 传统电极式电锅炉弃风消纳分析 |
3.1 基于弃风消纳最大的电极式电锅炉系统数学模型 |
3.1.1 目标函数 |
3.1.2 约束条件 |
3.2 粒子群算法 |
3.2.1 基本粒子群算法分析 |
3.2.2 基本粒子群算法流程 |
3.3 仿真分析 |
3.3.1 算例风场仿真 |
3.3.2 电极式电锅炉两段式运行消纳弃风仿真 |
3.3.3 电极式电锅炉弃风消纳最大运行仿真 |
3.4 本章总结 |
4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多目标优化分析 |
4.1 固体电蓄热锅炉系统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
4.1.1 目标函数 |
4.1.2 约束条件 |
4.2 基于分解的多目标进化算法概述 |
4.2.1 MOEA/D算法特点 |
4.2.2 MOEA/D算法分解策略 |
4.2.3 MOEA/D算法流程 |
4.3 仿真分析 |
4.3.1 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多目标优化仿真分析 |
4.3.2 三种运行方式对比分析 |
4.4 各运行方式经济性分析 |
4.4.1 基本指标参数设定 |
4.4.2 经济性对比 |
4.5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及其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能源与环境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电能替代的潜力分析 |
1.3.1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状况 |
1.3.2 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4.1 课题研究意义 |
1.4.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蓄热锅炉供暖的理论基础 |
2.1 用电政策分析 |
2.2 谷电蓄热技术优势分析 |
2.3 电蓄热锅炉供暖原理及其分类 |
2.3.1 相变电蓄热锅炉 |
2.3.2 液体电蓄热锅炉 |
2.3.3 固体电蓄热锅炉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办公楼建筑特性和热负荷分析 |
3.1 建筑概况和建筑围护结构特性 |
3.1.1 建筑概况 |
3.1.2 建筑围护结构特性 |
3.1.3 办公建筑特点 |
3.2 模拟软件介绍 |
3.2.1 建筑热特性分析模块 |
3.2.2 自然通风模块 |
3.2.3 室外气象参数模块 |
3.2.4 阴影计算模块 |
3.3 建筑采暖系统设计 |
3.3.1 室内设计参数 |
3.3.2 室外气象数据 |
3.4 工程建模 |
3.5 模型热负荷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工程供暖热源方案及其经济性效益比较 |
4.1 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热源方案 |
4.1.1 固体电蓄热锅炉选型方案一 |
4.1.2 固体电蓄热锅炉选型方案二 |
4.2 区域锅炉房加换热站供暖方案 |
4.3 供暖热源方案经济性比较 |
4.3.1 供暖热源方案初投资比较 |
4.3.2 供暖热源方案运行费用比较 |
4.3.3 固体电蓄热锅炉方案投资回收期计算 |
4.3.4 供暖热源方案环境效益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户用型光波管水蓄热电锅炉的研发及传热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分析 |
1.1.1 可再生能源消纳 |
1.1.2 电热锅炉技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的设计 |
2.1 蓄热技术 |
2.1.1 水蓄热技术 |
2.1.2 电锅炉蓄热系统 |
2.1.3 电加热元件材质 |
2.2 热负荷计算 |
2.2.1 建筑概况 |
2.2.2 围护结构热工计算 |
2.2.3 计算结果 |
2.3 整体式电热锅炉结构尺寸设计 |
2.4 整体式电热锅炉设计分析 |
第3章 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数值模拟 |
3.1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1.1 流体控制方程 |
3.1.2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2 模拟结果分析 |
3.2.1 换热模型分析 |
3.2.2 流体横掠和纵掠电热管流动分析 |
3.2.3 电热管排列方式选择 |
3.2.4 非稳态流动分析 |
3.2.5 流动优化 |
第4章 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放热过程研究 |
4.1 放热过程模型建立 |
4.1.1 模型求解 |
4.1.2 模型验证 |
4.2 温差及流速对放热过程温度分布的影响 |
4.2.1 温差在放热过程中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4.2.2 流速对放热过程中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
4.3 整体式电热锅炉放热效率 |
4.3.1 放热过程热损失 |
4.3.2 放热过程评价分析 |
第5章 整体式小型电热锅炉运行调节 |
5.1 供热调节 |
5.2 运行调节 |
5.2.1 低谷时段的运行调节 |
5.2.2 非低谷时段的运行调节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电锅炉高温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博弈论的风电清洁供暖商业模式研究[D]. 王晗钰.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长短期耦合水蓄热太阳能供暖系统优化与经济性研究[D]. 李雪欣.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水蓄热供暖系统运行策略的研究[D]. 李康莹.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1(01)
- [4]基于低谷电力利用电锅炉水蓄热的清洁供暖的实验研究[J]. 王会,李建强,杜鹏程,梁志龙.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20(05)
- [5]电蓄热锅炉集中供暖技术研究[J]. 殷仁豪,卢海勇,王鹏. 上海节能, 2020(07)
- [6]基于Cybercontrol动态仿真的电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D]. 米德超.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
- [7]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式锅炉水蓄热供热系统智能控制研究[D]. 刘智民.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
- [8]固体蓄热式电锅炉弃风消纳优化研究[D]. 潘跃.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9]固体电蓄热锅炉供暖系统及其应用分析[D]. 宋晓萌.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10]户用型光波管水蓄热电锅炉的研发及传热性能研究[D]. 刘凯龙.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