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貌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地貌划分,地形因子,平原
地貌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晶,党爽,万晨[1](2019)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地貌类型自动划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貌形态结构特点,深入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方法。从地貌类型的成因与影响地貌类型形成的特征描述因子为基础地貌划分原则,从选定的地形因子的定量化分析和定性描述出发,确定能描述地貌形态特征的选定影响因子,将其与DEM数据一起送入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平原与山地的形态结构特征,得到初选平原与山地特征区。再结合决策表对初选特征区进行筛选,实现对中国平原和山地等基本地貌类型的自动划分。(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9年26期)
杨世凡,孙泉忠,萧超文[2](2019)在《喀斯特地貌不同类型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贵州这种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从贵州五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出发,选取5条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计算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来衡量评价农用地质量的高低,结果表明:2013—2015年,5条小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4~9等之间,集中分布在中间的5、6、7等,其中5等面积最大,4、8、9等面积较小;变化趋势为低等级和高等级向中间等级转化,集中体现在6、7、8等比例有所增加,4、5、9等比例有所降低。针对各个等级的耕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向和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9期)
刘金鑫[3](2019)在《佛山市不同地貌类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应结合地貌类型,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以佛山市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对不同地貌类型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进行分析和思考,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23期)
莫跃爽,周秋文[4](2019)在《贵州省1960-2014年不同地貌类型的气温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1960—2014年贵州省19个观测站的月均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贵州省气温变化的时空特点及不同地貌类型上气温变化特征,并采用有序聚类法、M-K法检验其突变性。结果表明:1960—2014年贵州省气温除岩溶盆地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年均温(岩溶槽谷、非喀斯特区、峰丛洼地、岩溶高原、岩溶峡谷)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温现象十分明显,岩溶高原增温速率最低,岩溶峡谷增温速率最高;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前者上升速率高于后者,1960—2014年温度上升的趋势中,极端最低气温的上升对增温的贡献率最大;此外,非喀斯特区、岩溶槽谷、峰丛洼地和岩溶高原均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发生突变,岩溶峡谷均温在2001年发生突变,岩溶盆地均温没有存在突变现象。(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杨磊,熊黑钢[5](2019)在《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土壤盐分因子与有机质含量特征分析及盐渍化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绿洲中的耕地分布在不同的地貌上,常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使得耕地退化和耕地质量产生较大的差异。准确了解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土壤信息状况可为有针对性地对耕地进行改良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选取阿勒泰地区的山前盆地、山前平原、南部河谷3种地貌类型的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了55个土壤样本,并测定土壤盐分因子(pH值、总盐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与指示克里格法对土壤盐分因子和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盆地区、平原区和河谷区的土壤因子与有机质含量,由盆地-平原-河谷呈逐渐增大趋势。(2)从变异系数来看,3种地貌类型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10%,属弱变异性。平原区总盐含量的变异系数>100%,属于强变异性,河谷区与盆地区土壤总盐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7%~100%之间,为低强度的变异。(3)阿勒泰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处于稍缺水平,平原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的倍率最大,最大值为25.90 g/kg,约为最小值(5.11 g/kg)的5倍。其次为盆地区,河谷区的变化幅度最小。(4)河谷区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系数为0.829,极显着相关(P<0.01),河谷区总盐含量与盆地区有机质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29,呈极显着相关(P<0.01)且均呈叁次函数数学关系。盆地区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不相关,平原区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一般且不显着,盐与有机质的关系可能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导致盆地区与平原区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不相关。(5)河谷区土壤总盐含量的基台效应C_0/(C_0+C)比值为0.984,系统空间自相关性很弱。平原区土壤总盐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基台效应C_0/(C_0+C)比值均为0.277,具有强烈的系统空间自相关性。(6)盐渍化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谷区农田土壤存在较高的盐渍化风险,盆地区农田土壤则反之,平原区盐渍化风险为中度。说明阿勒泰地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处于稍缺水平,土壤总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对作物生长不存在危害。但河谷区与平原区的盐渍化风险较高,应改进灌溉方式和种植制度,同时采用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等措施来促进棉花作物的稳产、高产,盆地区农田土壤最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盐渍化危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阙凤翔[6](2019)在《巢湖十五里河不同河床地貌类型沉积物硝化反硝化潜力与限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五里河连通合肥市中西部城区与巢湖西半湖,是西半湖水体氮、磷负荷的主要输入通道,水质常年处于劣V类水平,水体氮素(特别是氨氮)污染十分严重,是巢湖流域氮磷污染最为严重的河道之一。本文以十五里河城市在建区中河床地貌特征相对较为丰富的两处河流片段为研究对象,就河床深潭、浅滩、砾石滩、点砂坝和常规流水区等5种地貌单元类型,解析沉积物底质的硝化潜力及其动态变化性,定量评估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反硝化潜力,及其对外加碳氮浓度梯度的响应开展定量化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十五里河水体氮、磷污染较为严重,NH_4~+、TN、PO_4~(3-)、TP均严重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且水体秋冬季多处于显着的还原状态;根据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结果,研究区水体均表现为劣Ⅴ类并黑臭;基于水体氨氮生态风险的评估结果,研究区水体生态毒性风险不容忽视。(2)沉积物TP污染评价表明,河床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效应,其中点砂坝污染相对最为严重,污染指数均大于1.5;沉积物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有机氮质量分数和有机指数整体达到Ⅲ级标准,处于尚清洁水平,地貌差异表现出点砂坝有机污染最严重,深潭和流水区次之,砾石滩和浅滩最低的特征。(3)5种河床地貌类型沉积物潜在硝化速率PNR变化范围为0.002~0.079(均值为0.024)μmol·(g·h)~(-1),整体呈现出深潭>点砂坝>浅滩>砾石滩>流水区的特征;表面硝化速率ANR变幅为0.140~13.543(均值为3.700)μmol·(m~2·h)~(-1),整体表现为浅滩>流水区>点砂坝>砾石滩>深潭;二者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2017年夏季>2018年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硝化速率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深潭、浅滩与其他4种地貌PNR均存在显着差异性,超过半数的地貌类型ANR呈极显着差异性。(5)5种地貌类型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均随外源NO_3~ˉ浓度梯度的增加而快速增大(R~2=0.80),而反硝化活性在N_3浓度水平达到峰值,在N_4浓度略有下降(R~2=0.56),但二者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征。(6)在单独氮添加情形下,不同季节5种地貌类型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基本都可以聚类为两大类,且浅滩和砾石滩归属于同一类或同一子类。在外源碳浓度梯度下整体反硝化速率增长率依次为45.09%、26.67%、15.79%、11.43%,即高外源碳浓度水平下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增长速度低于低浓度水平。(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波,黄正源,尹泽鹏,杨庆山[7](2019)在《地貌类型和长宽比对平屋面建筑风荷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地貌类型和建筑物平面长宽比对平屋面建筑平均风压系数、均方根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屋面平均升力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貌类型对平均风压系数影响较小,对均方根风压系数、极值风压系数影响显着,对于与模型短边正交的风向角下,C类地貌下典型断面迎风分离区均方根风压系数最大值约为A类地貌的1.5倍,A、B、C类地貌条件下典型断面的再附点距迎风前缘的距离分别为0.7H、0.4H、0.3H(H为模型高度);建筑平面长宽比对风压系数的影响较小,增大沿风向方向的建筑物长度,屋面更多区域处于气流再附后区域,平均升力系数幅值减小;地貌类型和长宽比对屋面角部区域全风向极值风压系数影响较大,对中间区域影响较小,对于角部区域,C类地貌下的极值风压系数较A类和B类地貌的明显偏大,长宽比为2.5模型的极值风压系数明显较长宽比为1.5和2.0模型的大,增幅均在20%左右。(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肖欢,李成英,冉港雄,孙小飞[8](2019)在《剑门关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遥感和GIS技术,以SPOT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源,分别提取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剑门关局部地区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信息,通过计算多种景观指数,分析了不同坡度、坡向和时空上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丹霞地貌景观格局变化随坡度、坡向等因子的不同表现出差异性,国家政策和人类活动影响是其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理空间信息》期刊2019年04期)
张继,周旭,蒋啸,杨江州,罗雪[9](2019)在《贵州高原不同地貌区和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高原具有少日照、多云雨和复杂下垫面的山地特殊气候和地形,准确探究该区域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时空分异特征对进一步了解喀斯特地区碳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气象站点数据用ANUSPLIN软件进行插值处理,与使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和质量控制文件重新构建高质量的MODIS-NDVI数据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数据模拟植被NPP,再结合MOD16-ET数据估算WUE。综合利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稳定性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贵州高原2000—2014年各地貌区、植被类型WUE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1)研究区近15年来WUE均值和趋势的空间格局都呈西部高于东部的特点, WUE趋势呈显着增加态势(R~2=0.63,P<0.001)。(2)从各地貌区来看,多年WUE均值排序为:断陷盆地>岩溶峡谷>峰丛洼地>非喀斯特地貌>岩溶高原>岩溶槽谷,其中断陷盆地和岩溶峡谷呈显着(P<0.05)增加趋势。(3)从不同植被类型来看, WUE大小呈混交林>阔叶林>耕地>针叶林>草地>灌丛排序。针叶林和灌丛变异系数(CV)值较高,但前者对气候波动的抵挡能力更强,增加速率更快。草地CV值最低,变化速率最慢,不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由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显着,使耕地WUE的变化速率最快。(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荣,程维明,刘纪平,董春,于荣花[10](2019)在《中国陆地高精度地貌类型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已有的地貌单元无论在精度上,还是在覆盖的全面性上,均难以满足地理国情监测需求的问题,该文在数字地貌类型遥感综合解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高精度DEM、高分辨影像,以1∶100万地貌类型数据界线为基础进行地貌类型界线精确定位的技术方法和流程,设计了基于地貌类型的统计分析内容指标与方法,首次形成了定位精度达到1∶25万比例尺制图精度的全国地貌类型数据集,为查清并发布我国地形地貌家底提供了数据和技术支撑,可为更高精度地貌类型的划分提供技术借鉴。(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地貌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贵州这种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从贵州五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出发,选取5条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计算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来衡量评价农用地质量的高低,结果表明:2013—2015年,5条小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4~9等之间,集中分布在中间的5、6、7等,其中5等面积最大,4、8、9等面积较小;变化趋势为低等级和高等级向中间等级转化,集中体现在6、7、8等比例有所增加,4、5、9等比例有所降低。针对各个等级的耕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向和技术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貌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晶晶,党爽,万晨.基于神经网络的地貌类型自动划分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
[2].杨世凡,孙泉忠,萧超文.喀斯特地貌不同类型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9
[3].刘金鑫.佛山市不同地貌类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案例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
[4].莫跃爽,周秋文.贵州省1960-2014年不同地貌类型的气温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研究.2019
[5].杨磊,熊黑钢.不同地貌类型上的耕地土壤盐分因子与有机质含量特征分析及盐渍化风险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阙凤翔.巢湖十五里河不同河床地貌类型沉积物硝化反硝化潜力与限制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7].陈波,黄正源,尹泽鹏,杨庆山.地貌类型和长宽比对平屋面建筑风荷载的影响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9
[8].肖欢,李成英,冉港雄,孙小飞.剑门关丹霞地貌类型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9
[9].张继,周旭,蒋啸,杨江州,罗雪.贵州高原不同地貌区和植被类型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J].山地学报.2019
[10].赵荣,程维明,刘纪平,董春,于荣花.中国陆地高精度地貌类型的划分[J].测绘科学.2019